万观文言文阅读答案(万观文言文阅读答案)
1.万观 文言文阅读答案
本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两部分,1—4段是{叙述} , 5段是{议论}, 第1段写屠户{ 遇狼 },是故事的{开端},第2段写屠户{惧狼}, 是故事的发展;第3段写屠户{御狼}, 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4段写屠户{ 毙狼 },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第五段作者议论,点名故事主题。 本文写屠户杀狼,既表现了狼的{ 贪婪狡诈},也表现了屠夫的{机智勇敢警觉}。
本文虽,但狼的贪婪狡诈却刻画的入木三分。请把表现狼的贪婪和狡猾的重点词句圈点出来。
1.狼的贪婪: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 2.狼的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的一句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一句是: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本段揭示主题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请你谈谈从这个故事之中得到的启示。对待敌人不能一味妥协,退让,这样只能让对方得寸进尺;遇到危险情况不是硬拼,而应该用智慧战胜敌人,保护自己。
成语: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鬼哭狼号 声名狼藉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案】【小题1】D【小题1】C【小题1】C【小题1】A【小题1】(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伯兄”,“然则”,各1分,句意1分)(2)先生为人平顺和蔼、淡泊儒雅,但他的内心又耿直刚烈。(“和平”,“其中介然”,各1分,句意1分)(3)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以……走”, 1分,“以赂乞入死事之列”2分,句意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用假设法和代入法,可知“归”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品,这里作使动用法,“让……回家”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
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要联系原文,一一分析推断。 其中A代词,他/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介词,以(之)告户部,译为“把”/介词,把 D于是/竟然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因虚词一词多义性,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语境意义不同。
所以答此类题,可采用如下方法:1推断语境,2关照全句,3观察句位,4分析搭配,5代入检查。最后达到语意畅通则说明正确。
【小题1】试题分析:①说明的是顽皮不听话②说的是会读书,不是为人⑤说的是正直刚烈,与和平大雅相反,属于“其中介然”。 “和平大雅”意思是平和、低调、儒雅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时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选项中的“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错,“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是由于先生的文章。 考点:本题考查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
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伯兄译为长兄。
伯在这里不能充为伯伯,而是伯仲叔季的伯,为排大小的词。 然则为两个词,然是既然,则是这样。
(2) 和平译为平顺和蔼。其中为内心,介然充为耿直刚烈。
(3)以译为因为,走译为跑,逃跑。以赂乞入死事之列,以译为通过,乞译为请求,入死事列,译为列入因公事而死的行列,即人物中。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点评:本题比较难。 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
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参考译文】贞文先生叫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是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最小的儿子)。
年少时不恭顺,不肯温顺服帖地随从兄长,所经过的地方多遭毁坏,几位兄长也就不重视他。他的父亲想着把他寄托到寺庙里去,不久,因为他的顽劣,就把他关进一个空房间里。
贞文先生看到书架上有几十册明代的历史资料,非常高兴地读着,几天就把它读完了;又看见有关经学之类的书籍,都全部读完。 从关闭的房间出来后,于是就常常跟随几个哥哥后面,听他们谈论。
有一天,大哥要准备一年的学习考核的内容,先生也想参加,大哥笑着说“你懂什么呢?”先生回答说“看几位哥哥所要达到的程度,也是很容易的吧。”大哥突然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惊讶,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将要来考考你。
”于是就拿经义类的题目测试他,漫无边际,上千文字,一会儿就完成了。他的大哥非常惊讶,拿着文章流下眼泪,把这情况报告了父亲说:“差点儿失掉了一个弟弟。”
万泰也很惊愕地说“差点失去了一个儿子。”当天,才给先生穿上新衣新鞋,送到学校读书。
过了一年,又送到黄宗羲先生那学习,又被安排在老师讲学的讲席之旁。 贞文先生读书一目五行,读书的速度就如同挖掘了海堤的海水涌入那样。
但还是坚守古代儒者的告诫,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必读,没有益处的文章不必写,所以对书没有不读的,但记住的只是大的方面。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学问丰富渊博的人(即开设博学鸿词科),浙江巡道许鸿勋将先生推荐上去,但先生却坚持推辞才得以免除。
第二年,官府设立编写书籍的机构来修《明史》,昆山的学士徐元文请先生前往,当时,修史机构征召有学问的人是按照七品官来发给俸禄的,称之为翰林纂修官,徐学士想按照其他人的例子来授给先生,但先生请求凭平民的身份参与史书编修,不标示头衔,不接受俸禄,主管的人答应了。 所有的编修官把稿子送到先生那里,由先生来审核,先生看完,对身边的人说:拿某本书。
3.青岛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05. 二. 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50分)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文,完成7——9小题。
(本题满分8分)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乎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 请用“/”给下段文字断句(2分)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会天大雨 (2)固以怪之矣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阅读《邹孟轲母》选文,完成10——12小题。(本题满分7分)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复徙舍学宫之旁 12. 简答题(3分)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二. 阅读与探究 7.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 (1)适逢,恰巧遇到 (2)通“已”,已经。
9. (1)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人发出倡议,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2)第二天,士兵们到处都在谈论,都指指点点的,用眼示意陈涉。
(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的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0. (1)离开 (2)等到,至。(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项不得分) 11. 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2. (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page3.asp?pgid=58764&pid=27301 06.二、阅读与探究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下列句中加点的“大”字与“天大寒”中的“大”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大声如雷霆 C.屠大窘 D.见渔人,乃大惊 11.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假借 借 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 经常向收藏书 籍的人家去借 俟 卒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不饱,力不足 D.一箪食,一豆羹 13.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安 道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