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入于太庙(函渠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出自哪篇课文)

1.函渠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出自哪篇课文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吕蒙入吴文言文翻译,蒙入江陵文言文及翻译,狐入瓶文言文翻译

2.入太庙,每事问

解 释 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后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

出 处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典 故 孔子,名丘,出生于邹县(今山东曲阜东南10里西邹集)。他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县官,所以他被称为“邹人之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我的学问是通过勤奋刻苦学习得到的。”

孔子非常虚心好学,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总是诚心诚意地向别人请教。

一次,孔子到太庙——国君的祖庙里去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

“每事问”此成语便出于此。

文言文翻译入于太庙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