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哈尔滨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清)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清
【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小题4】(3分)(5.(1) (3分) 谁说子产很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熟吃了,可他还说:“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谓、既各1分,整体句意1分。
) (2) (3分) 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情、此各1分,判断句式1分。)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了文言通假。反:通“返”,回去。
此题较易。“反”通“返”在文言文中很普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①是列举现象;③是《史记》“繁”的妙处,是论据;④是对《新唐书》“简于文”的评价,是论据。 排除含①③④的选项即得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试题分析:“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错误,对比的用意是引出“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的观点。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谓”解释为说、认为;“既”解释为已经;第二句时注意“情”解释为“情态、感情”“此”解释为这是,同时注意判断句式。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韩愈作《樊宗师墓铭》写道:“古人写文章必定自己遣词造句,后来水平低写文章不能自己创作的人就去剽窃盗用他人的。 后人总是向前人公开抄袭搬用,从汉朝到现在都是这样。”
这很准确地说中了现在文人的毛病。至于宗师的文章,在劝诫制止当时人的过失时自己却也犯了过失。
写作文章必须作注写清一些必要的内容,这情况在秦汉以前还是做得很好的;至于现在的人写作文章却没有作注以致读者无法理解,这样的话是因求简而得繁,两方面都有失误。 孔子说:“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意思,不必评说它是繁还是简。(如果)对言辞繁简的评说兴盛了,好文章也就消失了。
《史记》中纷繁详细的描写必定胜过《汉书》简陋单薄的叙述。《新唐书》的简,不是史事上简,而是行文上简,这就是它出现弊病的原因。
“时子通过陈子把(齐王说的话)转告诉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见《孟子•公孙丑下》)这里不需要重新写出齐王的话,可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齐国一个人,在家里有一妻一妾。她们的丈夫出门,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饱了肉之后才回家。
他妻子问与他一道吃喝的是什么人,他说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足饭饱后回来;问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说全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但不曾有显达的人来我们家,我打算悄悄地查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派管理池塘的人把鱼养在池塘里。 管池塘的人却把鱼烹煮了,回来向子产汇报说:‘刚放它时,死气沉沉的,过了一会,就欢乐起来,悠然地游往水深处而消逝了。
’子产说:‘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管池塘的人出来后,对人说:‘谁说子产很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熟吃了,可他还说:“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 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
假使(把《孟子》的故事)写进(文字俭省的)《新唐书》,对“齐人”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他的妻子怀疑他,就悄悄地查看他”;对“子产”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小吏退出后嘲笑子产”。(只概括成)两句话罢了(言:话)。
所以,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清楚意思,注重的不在于简洁。 ks5u刘器之说:“《新唐书》叙述事情喜好言辞简略,所以它叙述的事情大多晦涩不明晰,这是写作史书的弊病。
况且写作文章,哪里存在刻意去追求繁复或简洁的做法呢?古人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认为写文章,就如同风从水面上吹过,自然而然地形成波纹;如果不是自然地形成,而是有意地追求繁复或简洁,那么就会出现弊病了。 当时(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说:“《新唐书》所叙的事情比起《旧唐书》有所增加,而它的文字却比《旧唐书》简略。”
《新唐书》比不上古人史书的原因,它的病根正在这两句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