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高中文言文(《当代学生》高中4041篇文言文文章)
1.《当代学生》高中40 41篇文言文文章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1.“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
2.“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3.“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
4.“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5.“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
6.“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 7.“泠泠”,清冷。
8.“蠲”(读juān),免除。 9.“狎”(读xiá),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
10.“矧”(读shěn),况且。 11.“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
12.“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 13.“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
(钱塘导读、注释) 14.灵隐寺:杭州著名的佛寺。 15.导和纳粹:纳入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和畅。
16.蠲烦析酲:解除烦恼,免掉困倦。 17.濯:洗。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
它高不到两寻,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
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
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
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
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2.2007年当代学生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翻译
/blog/static//字数太大,转不过来,你自己去看,那里有1-54的55季妹圹志铭陈三立,号散原,江西人,晚清时曾任吏部主事,戊戌变法时跟随他的父亲在湖南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被革职。
陈三立有个妹妹,名叫金龄,不幸在三岁的时候因病夭折,陈三立写了一篇《季妹圹志铭》纪念她,文章很短,可是写得十分传神深情,阅读之下,不禁为之动容。现摘录其中主要的两段: 妹生而端好,机敏绝人。
父与兄外归,施施迎于门,而乃奔告祖母:“父归矣,兄归矣。”母病,守床隅,终夜不肯寐。
群儿嬉,惊祖母、母寝,常呵止之。其殁也,得厉疾,以医弗良,遂不救。
殁之顷,余父惧余兄弟暴哀,引之他室。再宿而归,母强欢颜以待。
问妹,则曰:“为长姑负去,经三年而后得归。后慎勿问,问则有神击妹,妹痛即不瘳。”
于是,余兄弟不敢复问妹。每出归,则门外闻母哭声。
既数年,余将试于州学,始知妹已死。悲夫! 陈三立在文中,说他妹妹长相“端好”,而且聪慧过人。
父亲和兄长回家来,他妹妹高兴地迎在门口,然后去告诉家人,一边跑着一边喊:“父亲回来了,哥哥回来了——”她不仅是这样可爱,还很懂事。母亲生病了,她守在床边,整夜不睡。
小孩子们在那里嬉闹,影响了长辈的睡眠,她还会“呵止”。 陈三立回忆她妹妹刚去世的时候,他父亲怕她兄弟太过伤心,就迎到其它房间去了。
睡过一晚回来,问妹妹哪儿去了,他母亲强装笑颜说:“让大姑姑抱去了,三年后才能回来,以后你们可不要再问,再问就有神灵打你妹妹,那疼痛没办法治好的。”作兄弟的都不敢再问了,可是每次回家的时候,在门口就听见他母亲哭泣的声音…… 一个人因疾病或意外离开人世,是一件不幸而哀伤的事情,而如果是因为国家贫弱不争气,对内不能善待人民,对外无力抵御侵侮,妇孺老弱的生命也不能保全,个中心情就远非悲痛所能形容得了。
陈三立的妹妹过早夭折,而他自己也未能安享晚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进城,陈三立忧愤不食而死,终年85岁。
3.谁有2011当代学生,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全部翻译?急!!
5.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
告诫他做人的道理,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打瞌睡,(你)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
陈万年于是就不敢再说话。6.从前有一位老农在耕地,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
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
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伤口,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于是用“蛇衔草”当草名了。
《抱朴子》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就是这回事。
7.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
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长了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著作。
8.王羲之是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卖。
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各写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于是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凭此就可以卖到一百钱了。”
于是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王羲之笑着没有回答。
9.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10.吕僧珍当官,不偏爱亲戚。
他的侄子把贩卖葱作为职业,在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时,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做官。吕僧珍说:“我承受国家重大的任务,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
你本来有正当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请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吕僧珍老家住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
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搬迁它来扩大我私人的住宅呢?”11.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12.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13.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
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
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
陆庐峰十分惋惜。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14.米芾诙谐机智,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
米芾惊叹这幅作品,请求用他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认为很为难。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再活了,就跳入这个江水死去。”
于是米芾大叫,抓住船的船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将东西给他。15.冯相和和相都是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大臣。
一天,和相对冯相说:“你新买的靴子,它值多少钱?”冯相抬起他的左脚给他看,说:“九百个铜钱。”和相的性子比较急,回头对一个小官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要花费一千八百个铜钱?”于是责骂那个小官吏,怀疑他有所贪污。
紧接着冯相慢慢地伸起他的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个铜钱。”周围的人都哄堂大笑。
4.求2006年《当代学生》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60翻译
9。
汉高祖封萧何 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
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
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
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 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
至于像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
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15。 曹玮诱敌 曹玮驻守边镇防御外寇,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刚刚取得初步胜利,探子回报说敌人已经走远,于是曹玮就命令部下驱赶牛羊辎重等战利品班师,为此整个队伍秩序大乱,不成阵营。
看到这个情形,有部属深感忧虑,对曹玮说:"战场上牛羊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如放弃这些东西,赶紧整饬部队纪律回营去吧。 "曹玮不予理睬。
西蕃族士兵本来已经撤退到几十里外,听说曹玮因为贪图战利品而导致师容不整,连忙回师进行偷袭。曹玮的部队行军缓慢,沿途见到一处有利的地形,干脆停下来准备回头反击西蕃进攻。
西蕃兵快到的时候,曹玮竟然大违常理地派人迎上去告诉他们说:"你们行军这么长的时间,一定人困马疲,我不想乘人之危,你们不如先休息一下,我可以稍候片刻再与你们决一死战。 "西蕃士兵正为疲困忧虑,听此一说,无不面露喜色,主将令队伍排好阵形,就地休整。
过了好一会儿,曹玮才派人通告:"如果你们休息好了,就放马过来吧。"于是,对阵双方都鸣金击鼓开始了杀伐,一个回合下来,把西蕃兵打得落花流水,曹玮这时才命令手下将士放弃牛羊战利品回师,他沉着地对手下人解释道:"我知道西蕃兵疲惫不堪,于是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引诱他们。
等他们果然上当又追回来时,差不多又要行军近百里路。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鼓足余勇即刻交战,胜负之数犹未可知;可是他们是刚刚经过长途跋涉的人,这时候如果稍稍休息一下,就会下肢麻痹,无法站稳,人的精气神也会比较低迷,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取胜的。
" 16。 裴行俭粮车伏兵 唐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征讨突厥。
突厥先前曾因抢夺粮车而获胜,因此裴行俭命人准备三百辆假粮车,每车埋伏五名壮士,每人都拿着长刀、弓箭,粮车四周只派些羸弱的士兵随车队护粮,而精锐的主力部队却埋伏在后。 突厥兵果然前来劫粮,羸兵故意丢下粮车四处逃逸,突厥兵把粮车驾到水草边,解下马鞍,放马吃草,正要搬运车上粮食时,埋伏的壮士忽然由车中跳出,攻击突厥兵。
突厥兵退败时,又被伏兵追击而至,几乎全军覆没。 后此,突厥兵便不敢再抢劫粮车了。
18。曹冲智九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害怕)必死,议(商议)欲面(当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 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这以后)自归(自首)。”
冲于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认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悲伤)。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
俄而(不多时)库吏以(把)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尚且)啮,况鞍县(同“悬”)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19。
王荆公独游山寺 王荆公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退处金陵(今南京)。一日,幅巾(头上用一幅绢束发)杖屦(手拄拐杖行走。
屦jù,鞋,作动词用),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高谈阔论)文史,词辩纷然(议论纷纷,争辩不休)。 公坐其下(旁),人莫之顾。
有一客徐(慢条斯理地)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含糊其词)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低着头)而去。
21。受谏 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说:"自古以来有很多帝王放任自己的喜怒,高兴就胡乱升赏无功的人,不高兴就乱杀无罪的人。
所以社稷沦丧,天下混乱,没有不是因此而造成的。我现在每晚没有不把他当成心事,一直想让你们尽力进谏,而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谏言,怎么可以因为别人的话与自己的不同,就护短不接纳?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的谏言,又怎么能去劝谏别人呢? 还要别的吗。
。我60篇都找到了。
不过不是自己翻译的。所以翻的不好别怪我啊。
5.2007当代学生文言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翻译13、宋太祖善待赵普 爱
13、太祖年间,韩王赵普是宰相,太祖乘着车驾外出,忽然来到他的府第。
当时两浙王钱俶方派使者送信和海产10瓶给韩王,放在左庑下。刚好碰到太祖乘着车驾来到,仓促地出去迎驾,来不及把这些东西藏起来,皇上看到了,问他是什么东西,韩王跟皇上说了实话,皇上说:“这些海产一定很不错。”
就命令人打开那些瓶子,里面都装满了瓜子大小的金子。韩王十分惶恐,低下头道歉说:“臣下我没有发出信件,实在不知道着件事,如果知道,我一定奏明陛下并且推却这些东西。”
皇上笑着说:“收下它们,不要有所顾虑。人们说国家大事都由你们这些书生来定夺呢。”
因此命令韩王收下这些东西。韩王再东都的房子也是用这些金子来修造的。
先写一篇,我得下了,你10分也太不够意思了。你看着可以,再发信息给我(不然我白干了)。
6.求当代学生2011年第十届高中文言文阅读的翻译,从第二篇开始~~
原文: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
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夫以三公为布被,于小吏无差,诚饰诈,欲以钓名,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译文:公孙弘盖的是布被,吃的东西不注重肉类。
汲黯说:“公孙弘的官位在三公,俸禄很多;然而还盖布被,这是诈骗。”汉武帝问公孙弘,公孙弘向汉武帝道歉,说:“有这事。
你的九卿和臣最好的无非是黯,然而今天在朝廷上责问我,确实击中了我的短处。我担任三公但是还盖布被,和小吏没有区别,确实是用来欺骗,想用来沽名钓誉,就像汲黯所说的一样。
而且我没有汲黯忠诚,陛下怎么听到这些话的!”。
7.跪求09年当代学生高中1
一、大度 译文: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二、棘刺雕猴 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沐猴。”
燕国国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国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沐猴的。”
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沐猴。”燕国国王于是就养着哪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国国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切削而成的,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国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
国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刻酸枣树的刺尖上的沐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
国王说:“我想看看那刀。”那人说:“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
他于是逃跑了。三、邓通蒙幸 ①濯(zhào)船:用桨划船。
濯:通“棹”。②裻(dū,督):衣衫和横腰部分。
带:衣带。穿:打结。
③觉:指梦醒。之:往。
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④愿谨:性格老实谨慎。
⑤外交:同别人交往。洗沐:休假。
按汉制,官吏五日一洗沐。⑥富通:使邓通富有。
⑦病痈:得了痈病。⑧唶吮:吮吸。
⑨徼:边境。(22)责:通“债”。
⑩长公主:指汉景帝的姐姐刘嫖。(26)竟:最终。
名:犹“占有”。■■译文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
汉文帝做梦想升天,不能上,有个黄头郎从背后推着他上了天,他回头看见那人衣衫的横腰部分,衣带在背后打了结。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
果然看到邓通,他的衣带在身后打了结,正是梦中所见的那人。文帝把他召来询问他的姓名,他姓邓名通,(……)。
邓通也老实谨慎,不喜欢和外人交往,虽然皇帝给予休假的恩赐,他也不想外出。这时皇帝赏赐他十多次,总共上亿的金钱,官职升到上大夫。
文帝常常到邓通家玩耍。但是邓通没有别的什么才能,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自己处事谨慎,谄媚皇上而已。
有一次,皇上让善于相面的人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后说:“邓通当贫饿而死。”(……)于是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并给他自己铸钱的特权,从此“邓氏钱”流传全国。
他的富有达到了这个程度。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
文帝心中不高兴,从容地问邓通说:“天下谁最爱我呢?”邓通说:“应该没有谁比得上太子更爱你的了。”太子前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让他给吮吸脓血,太子虽然吮吸了脓血,可是脸上却显露出难为情的样子。
(……)等到文帝死去,汉景帝即位,邓通被免职,在家闲居。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了境外的铸钱。
景帝把这事交给法官审理,结果确有此事,于是就结案,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还欠好几亿钱。长公主刘嫖赏赐邓通钱财,官吏就马上没收顶债,连一只簪子也不让邓通戴在身上。
于是长公主就命令手下的人只借给邓通衣食的费用。竟使他不能占有一个钱,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四、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
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
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8.跪求2008界当代学生高中文言文翻译1~70
1、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2、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寓意:有了人才如果不善于使用,就不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3、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4、雁在四周巡逻。
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
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
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
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5、从前,有一位名叫更赢的人,他是一位有名的神箭手.有一天,他陪魏不在后花园里喝酒,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麽高的水平吗 」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赢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 」更赢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麽知道它有隐伤 」更赢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6、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
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
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7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脚,能够用肩膀背起装满粮食的船只,几百个人用竹竿刺他,竹竿刺到他的地方全部断裂,所以杨二的名声十分响亮。
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行走,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武艺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老态龙钟,不停的咳嗽,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大家听了十分惊骇,就有人跑去告诉了杨二。
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
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让杨二先休息三天。
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从十步外冲向老人一拳打上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
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8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
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