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检测(文言文句子翻译(6分,每小题3分)小题1)
1.文言文句子翻译(6分,每小题3分)小题1
【答案】【小题1】⑴“那马为什么不见了呢?”仆人说(那马)被陈尧咨卖给上人了。
【小题2】⑵老虎非常害怕,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准确理解关键词,“彼”:那;“何以”:为什么;“为”;被;“售”:卖;“贾人”:商人。
考点:文言翻译点评:本题不难,句意简单,容易理解。古文语言精练,一个字往往含有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写景的句子,遇到此类句子,要直译与意译结合,尽量译出原句的意境。
【小题2】试题分析:准确理解关键词,“骇”:怕,“遁”:逃;“以为”:认为;“噬”:咬;“甚”:很。 考点:文言翻译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基本能看出来,把关键词译准确即可。
翻译文言句子,最大的障碍,是字词含义的变化莫测,要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差异,这需要在学习中对古文字词有一定的积累,对古汉语的语言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2.《贾岛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贾岛传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
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
”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
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
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
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
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
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
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 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
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
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痛饮长谣而罢。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 旋:不久B.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 衢:大道C.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D.后稍迁普州司仓 迁:贬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B.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于岛案上取卷览之 得复见将军于此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岛沉醉于诗歌创作的一组是 ( )①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②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③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 ④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⑤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 ⑥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
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由此也可见刘栖楚心胸狭窄,而相比之下,韩愈不仅心胸豁达,而且还是个爱才惜才的伯乐。C.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
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度。D.贾岛以苦吟著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苦吟的表现。
每到除夕之夜,取出一年所作,焚香再拜,酹酒祝之,痛饮长谣都表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心。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译文: (2)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
译文: (3)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译文:。
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
4.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跪求
2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范仲淹 译文: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像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像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7、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玡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则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山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四角翘起,高踞于泉水之上,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山里一个名叫智仙的和尚。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
5.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经常考哪些
小石潭记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佛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岳阳楼记 (重点课文)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重点)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现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3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观)
醉翁亭记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重点)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
2醉能同其乐(文章主旨句)
3野芳发而幽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高霜洁,天 高气爽, 水位下降与石头显露出来的景象,是山中的四季景香, (重点)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
6.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翻译
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食马者:食——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大意: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