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钱氏文言文(吴越王钱镠夫人)

1.吴越王钱镠夫人

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

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

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

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

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

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

一共三个夫人。

2.吴越武肃王钱缪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吴越武肃王钱缪,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是吴越国的创建者,字具美(一作巨美),又有一个奇特的小名“婆留”,或叫“婆留喜”。

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钱宽见婴儿面相怪异,认为不祥,要把他扔进井中,后被祖母苦苦拦下,才得以保住一命。因此,就有了“婆留喜”的小名。

钱镠年轻时候,不爱耕田,喜欢舞枪弄棒,家乡的人视他为无赖。后来,因家境窘迫,钱镠又去贩卖私盐,还曾做过强盗。

在他24岁那年,临安石镜镇守将董昌招兵买马,钱镠于是和几个伙伴投军,成了一名兵卒。钱缪武艺出众,作战勇敢,很快就成为董昌麾下的一员骁将。

不久,黄巢军入浙,钱镠建议董昌说,敌众我寡,应该智取。他率领20名勇士在山谷中设伏,杀死黄巢先锋军数百人。

然后他将部队布署在一个叫做“八百里”的地方,告诉路旁的一位老妇人,若后边有人问路,就说临安兵驻守八百里。黄巢的部队到了后,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以为是驻兵真的有八百里之远,遂撤兵退走了。

这件事后,朝廷论功行赏,董昌被封为杭州刺史,而钱镠也被擢升为杭州兵马都指挥使,初步掌握了杭州兵权。不久,董昌与越州(今浙江绍兴)的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发生了摩擦。

钱缪奉命领兵渡江出击,攻占越州,擒杀刘汉宏。董昌入越州,代替刘汉宏的职位,而钱错则做了杭州刺史。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二月,董昌见唐朝廷已无力控制局势,各地藩镇公开割据,在左右的蛊惑下,自称皇帝,国号大越。钱锡见时机来临,便向唐朝廷举报了董昌的反叛之事,唐昭宗便下诏罢黜董昌的所有官爵,封钱镠为彭城郡王,命他出兵讨伐董昌。

几年后,钱缪击败董昌,并杀之,兼并越州等地。 朝廷以他平叛有功,让他兼领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并封他为越王,后又改封吴王,还赐他免死铁券。

至此,钱缪不但在政治上获得较髙的地位,而且尽占浙东、浙西十三州之地,基本奠定了吴越国的疆域范围。钱镠功成之后,衣锦还乡,回到了他曾经被视为无赖的地方。

他大摆排场,把家里的房子修建得异常豪华精美。当众人围着他奉承的时候,他的父亲钱宽却躲了起来。

钱镠忙去问其原因,钱宽说:“我们家世代以打鱼种田为生,从没有这么富贵。你现在发迹了,但周围都是敌对势力,我不愿见你,是怕将来你把灾祸带到家里来。”

钱缪听了,深受震动,表示必须要记住父亲的嘱咐。 自那以后,他不再讲究排场,而是致力于保境安民,为百姓谋福利。

钱镠出生在农民的家里,深知民间疾苦。他上台后,鼓励垦荒,劝课农桑,广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

尤其是他修筑的捍海石塘,泽被后世,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相传,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八月,钱缪为了治理钱塘江潮患,组织了二十余万军民在侯潮门、通江门一带大规模修筑塘堤。

开始的时候,因为海潮太大,河堤无法筑成。钱镠遂命五百名硬弩手在岸边站成几排,一齐向潮头射箭。

箭如雨下,海潮终于退去。潮落之际,钱镠命人砍来山中的大树,打夯入水中,前后树立了九排,又命人劈开竹子,编成巨大的竹笼,里面装上巨石,填土,然后放进水中阻挡海潮。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捍海石塘。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称这条海塘为“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

吴越地小国弱,又与吴、南唐等强国为邻,钱镠自知处境险恶,遂在政治上采取了主动向中原政权称臣的策略,以此作为和周围割据势力抗衡的资本。 不管中原由谁主政,他都纳贡称臣,求得封号,从而保持本地的安定。

在唐亡之前,他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从后梁那里得到了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

钱镠于是就自称吴越国王,虽然没有称帝,但许多制度和皇帝基本一样。

文言文,吴越,王钱氏

3.宋初吴越地区采编的《百家姓》,把皇帝赵姓列为首位,其次是吴越王

很明显,反应的是当时的封建时代等级差别和君贵民轻的传统观念 至于排序,百家姓》是北宋时期编写出来的。

“赵”的来历:因“宋”是“赵”姓人开创的,尊国姓第一位排“赵”;古代以赐姓为荣。“钱”的来历:“钱”是指保叔王钱俶,因钱俶才归顺宋朝,所以排为第二;“孙”的来历:“孙”是皇后的姓,所以排为第三;“李”的来历李是南唐后主的姓,所以排为第四。

其余的都是按照姓氏在当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来排列的。 现在通行的排序规则是按姓氏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序,第一个相同则按第二个字母,依些类推。

不知道解决你的问题了没有啊?。

4.《钱镠》这篇古文的译文

钱镠,是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在任时,平定了浙江的倭寇王仙芝,外拒黄巢,消灭了董昌,积累了许多功德,自然显现出来。梁开平年间,梁王封钱镠为吴越王。

有人怂恿钱镠拒绝梁王的任命,钱镠笑着说:“我怎么能失去一个孙仲谋呀!”于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这年,钱镠祭扫祖坟,邀请故老,各种乐器一齐吹响,荣耀遍布山谷。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拿着一壶泉水相迎与道路左边,钱镠急忙下车下拜。老妇抚摸他的背,叫着他的小名说:“钱婆留,我很高兴你长大成人了。”

原来钱镠出生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这位老妇苦苦相留,于是给他起名为婆留。

钱镠摆出牛和酒,来给乡人吃喝。钱镠起身劝酒,独自唱还乡歌来给宾客娱乐。

这时将要修筑宫殿,观测云气占卜的人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其益处)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其益处)可以有千年。”钱镠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

5.喻皓定塔的译文和原文

但:只要,只需。讫:终了,完毕。

履:踩踏。

伏:通“服:,佩服。

原文

吴越王钱俶(chù)于杭州梵天寺命人建一木塔,方二三层,钱即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即以钉钉实,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既钉板,上下束缚,六幕相联,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伏其巧。

翻译

吴越王钱俶在杭州梵天寺命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问(他)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6.秋,七月,吴越王钱镠遣钱传 译文

秋,七月,吴越王遣钱传将兵三万攻吴常州,徐温帅诸将拒之,右雄武统军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

壬申,战于无锡。会温病热,不能治军,吴越攻中军,飞矢雨集,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谦迁中军旗鼓于左,取貌类温者,擐甲胄,号令军事,温得少息;俄倾,疾稍间,出拒之。

时久旱草枯,吴人乘风纵火,吴越兵乱,遂大败,杀其将何逢、吴建,斩首万级。传遁去,追至山南,复败之。

陈璋败吴越于香弯。 译文:秋季,七月,吴越王钱派钱传率领三万多士卒向吴国的常州进攻,徐温率各军将领抵御,右雄武统军陈璋率领水军从下面的海门跟在吴越军的后面。

壬申(初七),两军在无锡交战。这时恰好徐温生病发烧,不能统率军队。

吴越军攻打吴军主力,射出的箭就像雨一样密集,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谱把主力部队的战旗战鼓迁在左边,找了一个长相和徐温一样的人,穿上铠甲,指挥作战,这样徐温才得以休息一阵。一会儿,徐温的病稍的好转,就出去抵御吴越兵。

这个时候,由于久旱草枯,吴军乘风放火,吴越的军队乱成一团,被吴军打败。吴军杀死了吴越军的将领何逢、吴建,斩杀了一万人。

钱传逃跑,吴军追到山的南面,又把吴越军打败。陈璋在香弯也击败了吴越军。

吴越王钱氏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