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台记文言文翻译(游钓台记译文)
1.游钓台记译文
游钓台记[1]·(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3],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4],得藉先生以传[5],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6],奉檄北上[7],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测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8],由衢抵严[9],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10],未暇问名,颔之而已[1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12]。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13],觉有异,急乎舟子曰:“若非钓台耶[14]?”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
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跱[15],相距可数百步。
石铁色,陡起江干[16],数百仞不肯止[17]。巉岩傲睨[18],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19]。
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20];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1],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蒨[22]。欲舣舟一登[23],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24],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25],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26],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27],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28]、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29],如振衣最高处[30]。下瞰群山趋列, 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31]。
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思稍倦,隐几卧[32]。而空蒙滴沥之状[33],竟与魂魄往来。
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34]。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35],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36],孙兴公遥赋天台[37],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微子言[38],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何处一焉以谢山灵[39]?”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0 0:55:06编辑过]2005-5-8 19:59:00 塌鼻子先生 等级:状元 文章:3574 积分:486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2月28日第 2 楼 -------------------------------------------------------------------------------- 注释:[1]钓台:山名,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一名严陵山,有东西二钓台,据说是汉代严光隐居垂钓处。[2]严先生:严光,字子陵,汉代会稽余姚人。
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招他为谏议大夫,不就,归耕富春山。
[3]夙:昔,平素。[4]富春:指富春山、富春江。
桐江:浙江上源,在桐庐县南。[5]藉:同“借”。
[6]顾:但是。[7]奉檄:奉官府文书。
檄,文书。[8]常山:县名,今属浙江。
[9]衢:衢州府,常山是其属县。严:严州府,桐庐是其属县。
[10]第:只,但。[11]颔(hàn):点头。
[12]七里滩:在钓台西,也称七里濑、严陵濑,是富春江的一段,水流湍急,两岸山峦夹峙,连亘七里,故名。[13]崭然:高峻貌。
秀峙:挺秀对立。[14]若:此。
[15]跱:同“峙”。[16]江干:江岸。
干,岸。[17]仞: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18]巉(chán)岩:高峻的山石。睨(nì):斜视。
[19]岸然:高傲、庄严貌。[20]偃(yǎn)仰:俯仰,高低。
[21]垂纶:垂钓。纶,钓丝。
[22]幽蒨(qiàn):幽深葱茏。蒨,草盛貌。
[23]舣(yì):通“檥”,整舟靠岸。[24]强:勉强。
[25]俯仰:犹瞬间,表示时间极短。[26]飓(jù):大风,具四方之风。
此指自四方吹来的风。[27]陆羽:字鸿渐,唐代著名品茶家,著《茶经》三篇,天下名泉由他品出名次。
[28]绎:寻究。[29]磴:山上的石阶。
[30]振衣:抖擞衣服,有振奋精神之意。[31]云台:汉代宫廷台榭名。
东汉光武帝恢复汉室,功臣有邓禹、马成等二十八人。明帝永平三年(60年),把这二十八功臣的肖像画在云台,以示表彰。
[32]隐(yìn)几:靠着几案。隐,凭倚。
[33]空蒙:迷茫貌。滴沥:水珠下滴。
[34]渚(zhǔ):小洲。[35]云物:犹“景物”,风景。
[36]宗少文:名炳,南朝宋人。好琴书,善画,尤好游山水,长年在外远游。
老年时把自己一生游历的山水都画成图,挂在室内,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卧以游之。” [37]孙兴公:名绰,晋人。
游历山水十余年,曾回忆天台山,作《天台山赋》。天台,一名桐柏山,在浙江天台县北。
[38]微:无,要不是。[39]处一:二者居其一,选择一种表达方式。
2005-5-8 19:59:00 塌鼻子先生 等级:状元 文章:3574 积分:486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2月28日第 3 楼 -------------------------------------------------------------------------------- 这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善于变化想象,景物生动如画,引人入胜。
2.游钓台记译文
游钓台记[1]·(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3],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4],得藉先生以传[5],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6],奉檄北上[7],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测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8],由衢抵严[9],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10],未暇问名,颔之而已[1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12]。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13],觉有异,急乎舟子曰:“若非钓台耶[14]?”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
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跱[15],相距可数百步。
石铁色,陡起江干[16],数百仞不肯止[17]。巉岩傲睨[18],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19]。
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20];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1],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蒨[22]。欲舣舟一登[23],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24],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25],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26],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27],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28]、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29],如振衣最高处[30]。下瞰群山趋列, 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31]。
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思稍倦,隐几卧[32]。而空蒙滴沥之状[33],竟与魂魄往来。
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34]。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35],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36],孙兴公遥赋天台[37],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微子言[38],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何处一焉以谢山灵[39]?”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0 0:55:06编辑过]2005-5-8 19:59:00 塌鼻子先生 等级:状元文章:3574积分:4860门派:无门无派注册:2005年2月28日第 2 楼 --------------------------------------------------------------------------------注释:[1]钓台:山名,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一名严陵山,有东西二钓台,据说是汉代严光隐居垂钓处。[2]严先生:严光,字子陵,汉代会稽余姚人。
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招他为谏议大夫,不就,归耕富春山。
[3]夙:昔,平素。[4]富春:指富春山、富春江。
桐江:浙江上源,在桐庐县南。[5]藉:同“借”。
[6]顾:但是。[7]奉檄:奉官府文书。
檄,文书。[8]常山:县名,今属浙江。
[9]衢:衢州府,常山是其属县。严:严州府,桐庐是其属县。
[10]第:只,但。[11]颔(hàn):点头。
[12]七里滩:在钓台西,也称七里濑、严陵濑,是富春江的一段,水流湍急,两岸山峦夹峙,连亘七里,故名。[13]崭然:高峻貌。
秀峙:挺秀对立。[14]若:此。
[15]跱:同“峙”。[16]江干:江岸。
干,岸。[17]仞: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18]巉(chán)岩:高峻的山石。睨(nì):斜视。
[19]岸然:高傲、庄严貌。[20]偃(yǎn)仰:俯仰,高低。
[21]垂纶:垂钓。纶,钓丝。
[22]幽蒨(qiàn):幽深葱茏。蒨,草盛貌。
[23]舣(yì):通“檥”,整舟靠岸。[24]强:勉强。
[25]俯仰:犹瞬间,表示时间极短。[26]飓(jù):大风,具四方之风。
此指自四方吹来的风。[27]陆羽:字鸿渐,唐代著名品茶家,著《茶经》三篇,天下名泉由他品出名次。
[28]绎:寻究。[29]磴:山上的石阶。
[30]振衣:抖擞衣服,有振奋精神之意。[31]云台:汉代宫廷台榭名。
东汉光武帝恢复汉室,功臣有邓禹、马成等二十八人。明帝永平三年(60年),把这二十八功臣的肖像画在云台,以示表彰。
[32]隐(yìn)几:靠着几案。隐,凭倚。
[33]空蒙:迷茫貌。滴沥:水珠下滴。
[34]渚(zhǔ):小洲。[35]云物:犹“景物”,风景。
[36]宗少文:名炳,南朝宋人。好琴书,善画,尤好游山水,长年在外远游。
老年时把自己一生游历的山水都画成图,挂在室内,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卧以游之。”[37]孙兴公:名绰,晋人。
游历山水十余年,曾回忆天台山,作《天台山赋》。天台,一名桐柏山,在浙江天台县北。
[38]微:无,要不是。[39]处一:二者居其一,选择一种表达方式。
2005-5-8 19:59:00 塌鼻子先生 等级:状元文章:3574积分:4860门派:无门无派注册:2005年2月28日第 3 楼 --------------------------------------------------------------------------------这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善于变化想象,景物生动如画,引人入胜。
3.郑日奎《游钓台记》》全文解释
《游钓台记》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
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
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
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只有)点头表示赞美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 ”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
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
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
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
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
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 ”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
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4.《郑日奎游钓台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 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
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
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
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 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距可数百。 可:大约 B.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C.微子言,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D.盍处一焉,以谢山灵 盍:为什么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A.①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B.①日之夕矣,舟泊前渚②蟹六跪而二螯②句读之不知C.①呼舟子劳以酒 D.①较诸二子,不多乎哉?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12.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B.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C.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D.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四.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4分)译文:(2)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4分)译文:(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4分)译文:参考答案:10。
D. 盍:何不11。D.A项,可是;表并列 B项,取独;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用;认为 D项,之于,兼词12。
C13.(1)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计分点在“第”“所及”“颔”三字)(2)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
(计分点在“强”“ 致礼”“ 焉”三字)(3)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计分点在“窃愧”“逮”“为之”以及倒装句式)【参考译文】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
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
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
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 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
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 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
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