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憎我叶不可不知也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峨眉山行纪》翻译?)
1.文言文《峨眉山行纪》翻译?
范成大《峨眉山行纪(节选)》乙未,大霁。
……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
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
昔固传闻,今亲验之。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谰斑之迹。
草木之异,有如八仙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而浅青。
闻春时异花尤多,但是时山寒,人鲜能识之。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
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古苔如乱发鬖鬖,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
又有塔松,状似杉而叶圆细,亦不能离,重重偃蹇如浮图,至山顶尤多。又断无鸟雀,盖山高,飞不能上。
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亦板屋数十间,无人居,中间有普贤小殿。
以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初衣暑绤,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
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栗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
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余前知之。 自山下携水一缶来,财自足也。
移顷,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小殿上木皮盖之。
王瞻叔参政尝易以瓦,为雪霜所薄,一年辄碎。后复以木皮易之,翻可支二三年。
人云佛现悉以午,今已申后,不若归舍,明日复来。逡巡,忽云出岩下旁谷中,即雷洞山也。
云行勃勃如队仗,即当岩,则少驻。云头现大圆光,杂色之晕数重。
倚立相对,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一碗茶顷,光没,而其旁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
云中复有金光两道,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
乙夜灯出“,岩下遍满,弥望以千百计。夜寒甚,不可久立。
丙申,复登岩。眺望,岩后岷山万重,少北则瓦屋山,在雅州;少南则大瓦屋,近南诏,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
小瓦屋亦有光相,谓之“辟支佛现”。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
崔嵬刻削,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
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山绵延入天竺诸蕃,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
瑰奇胜绝之观,真冠平生矣。复诣岩殿致祷。
俄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色世界也。”
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僧云:“洗岩雨也,佛将大现。”
兜罗绵云复布岩下,纷郁而上,将至岩数丈,辄止。云平如玉地。
时雨点有余飞。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
光之正中,虚明凝湛铋,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旁人。僧云:“摄身光也。”
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光。
横亘数山,尽诸异色。合集成采,峰峦草木,皆鲜妍绚蒨,不可正视。
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青现”。凡佛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光相依云而出。
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食顷,光渐移,过山而西。
左顾,雷洞山上复出一光,如前而差小加。须臾,亦飞行过山外。
至平野间转徒,得得与岩正相值,色状俱变,遂为金桥。大略如吴江垂虹,而两圯各有紫云捧之。
凡自午至未,云物净尽,谓之“收岩”。独金桥现至酉后始没。
译文乙未日,雨停了。……经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
娑罗树,它的叶子象海桐,又象杨梅,花的颜色红中透白,春夏之间开,只有这座山上有。开初登到山腰就看见了,到这里满山都是。
大盖大峨山上,凡是花草树木禽兽昆虫都不是平常土地上所有的。以前就听说过这种传闻,现在亲身验证了。
我六月份到这里来,几天前这里下过大雪,树叶上还有雪水浸润的斑迹。这里花草树木奇异,有的象八仙花,但是比八仙花的颜色要深一些,紫一些。
有的象牵牛花,但是比牵牛花要大几倍。有的象蓼花,但是比蓼花的颜色要浅一些,青一些。
听说春季异花奇草更多,但是那个季节山上寒冷,人们很少能识别出来。花草叶子奇异的很多,数也数不完。
这里山高风大,树木不能向上升长,枝条都向下垂着。古苔象下垂的乱发,挂在树上,又垂到地上,有好几丈长。
还有塔松,形状象杉树,叶子又圆又细,也不能向高处生长,(随着山势)重重耸立,就象一座座宝塔一样,到了山顶上就更多了。另外,这里绝对没有鸟雀,因为山高,它们飞不上来。
从娑罗平出发,经过思佛寺、软草平、洗脚溪,最后到达峰顶光相寺。这里有几十间木板房子,没有人居住,中间有一座小型的普贤殿。
从卯时初开始登山,到这里已经是申时以后了。开始登山的时候穿着盛夏穿的粗葛布单衣,山渐渐高了,天气也渐渐寒冷了,到了八十四盘就更寒冷了。
等到了山顶,就赶紧穿上两件丝棉衣裤,又罩上毳衣、衲衣、驼茸之类衣服,把衣箱里所有的衣服都穿上,系上几层头巾,穿上毡靴,还是冷得发抖,使人受不了,就围着旺旺的炉火端坐着。山顶上有泉水,煮米做不成饭,煮过后米散碎得象砂粒一样。
万古冰雪化成的水不能把食物煮熟,这个道理我以前就知道。从山下带来一罐水,才够自己用。
过了不长时间,冒着严寒登上天仙桥,来到光明岩,烧了一炷香。小殿顶盖着树皮。
2.《战国策.魏策四》的《唐雎说信陵君》的全文翻译
翻译: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
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
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原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出自:先秦佚名《唐雎说信陵君》
作品赏析:
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现这一主旨时,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回切入。唐雎先从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种情况说起,再具体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于我、我有德于人而应采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
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种态度,最后才落实到信陵君救赵一事上,说明这是有德于赵、不可不忘之事。辩证说来,环环相扣,严谨有致;语句反复,却不刻板,回环有味,令人深思。
3.162. 唐雎说信陵君 古文 译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2、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别人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是可以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在匆忙之间见到赵王了,希望你能把救赵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一定牢记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