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适在文言文(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1.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高中语文文言文篇目,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2.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

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文言文,高中语文

3.高中语文必背古文

必背诗篇

1《诗经·氓》

2《诗经·无衣》

3《诗经· 静女》

4 《离骚》(节选) 屈原

5 《孔雀东南飞》(节选)

6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7 《湘夫人》 屈原

8 《短歌行》 曹操

9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10 《长歌行》?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2 《山居秋暝》 王维

13 《登高》 杜甫

14 《蜀相》 杜甫

15 《石头城》 刘禹锡

16 《锦瑟》 李商隐

17 《书愤》 陆游

18 《虞美人》 李煜

19 《雨霖铃》 柳永

2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21 《鹊桥仙》 秦观

22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2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4 《扬州慢》 姜夔

25 《渔翁》 柳宗元

2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27 《李凭箜篌引》 李贺

28 《过华清宫》 杜牧

29 《菩萨蛮》 温庭筠

30 《桂枝香》 王安石

31 《浪淘沙》 李煜

32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33 《江城子》 苏轼

34 《苏幕遮》 周邦彦

35 《一剪梅》 李清照

36 《将进酒》 李白

37 《兵车行》 杜甫

38 《蜀道难》 李白

39《 峨眉山月歌》 李白

40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41 《客至》杜甫

42 《旅夜书怀》 杜甫

43 《登岳阳楼》 杜甫

44《荀子·劝学》 荀况

45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46《过秦论》 贾谊

47《兰亭集序》 王羲之

48《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49《师说》 韩愈

50《阿房宫赋》 杜牧

51《六国论》 苏洵

52《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53 《陈情表》 李密

54 《赤壁赋》 苏轼

55 《滕王阁序》 王勃

56《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孟轲

57 《史记·屈原列传》 司马迁

4.高考语文需要背那些文言文

文言文(11篇) 1.《论语》 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有人说:“礼的作用,贵在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当。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能以礼来衡量,以做得恰当为目的。

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地求恰当,而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去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和:适合,恰当好处。

先王:前代君王。斯:此。

由:遵循。节:制约、节制。)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孔子说:“用政法来教导,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只会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羞耻之心。

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教来制约他们,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道:同“导”,引导。

政: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手段。齐:规范整治。

免:免罪,免刑。格:来,引申为归服,向往。)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 ④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处身立世;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了解别人。” ⑤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德。孔子道:“约束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回复到传统的礼所允许的范围,就是仁。

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⑥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他人。”

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善于识别他人。”

⑦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樊迟还不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正直。

(错:通“措”。安放,安置。

枉:不正。) ⑧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有仁德的人,是自己想有所成就同时也使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诸事通顺的人。

能从身边的事选择例子推想开来, 可算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 ⑨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13年) 译:聪明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⑩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⑾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因为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仁德的。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修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劝学《荀子》)(必修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05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08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陈情表》李密)(。

高中语文适在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