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文言文答案(品读的论语8则的答案)

1.品读的论语8则的答案

共十四条 为政第二 5 孟懿(yi音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而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樊迟这件事:“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

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也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为政第二 6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里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子女身体有疾病或工作、生活出乱子有麻烦,子女要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再额外操心,这就是孝。

这种解释在逻辑和情理上都能说通,我想其对象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吧,我们还处在为自己和妻儿努力赚钱的阶段,所以做好自己的事,少让父母操心就是孝。2.“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能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

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上升到个人修养的层次了,我想其对象大概是那些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吧。这种孝不容易做到,她需要很高的修养啊。

为政第二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物质赡养(养活)父母。

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 为政第二 8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音转),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

有事情,年轻人(我们)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论语八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论语八则阅读答案

2.论语八则 阅读题

.lúnyù;yuè;huìrǔ;zhì;hào。

2. 罔;殆;愠。3.(1)通“悦”,高兴、愉快。

(2)恼恨。(3)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4)知道,懂得。(5)迷惘而无所得。

(6)精神疲倦而无所得。(7)看齐。

(8)以„„为耻。(9)记住。

(10)满足。(11)疲倦。

(12) 4.(1)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2)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 4 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3)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

(4)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显得人就应该自我反省。5.(1)儒;语录体;孔子及其弟子言行;20篇;朱熹。

(2)丘;仲尼;春秋;鲁;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万世师表;千古圣人。(3)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4)不耻下问。(5)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7)学而不思则罔。

6.D ;B ;A ;C 。7.旧的知识;教导。

8.不亦乐乎;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10. 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习知识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厌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11.wù è 12.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16.帮助别人成就美好的德行,不促成别人形成不好的德行这样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的君子。

由此可知,孔子不仅要求人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反对那些袒护放纵行为不端的人。17.(1)移动;(2)离开 1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2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21. 参考答案:指日本用颠倒黑白、抹杀事实等手段来篡改教科书,以掩盖罪行、美化自己,从而达到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高的政治地位的目的。(4分,“手段”1分,“目的”2分,语言表达1分。)

22.略。

论语,文言文,答案

3.品读的论语8则的答案

共十四条

为政第二 5 孟懿(yi音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而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樊迟这件事:“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也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为政第二 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里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子女身体有疾病或工作、生活出乱子有麻烦,子女要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再额外操心,这就是孝。这种解释在逻辑和情理上都能说通,我想其对象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吧,我们还处在为自己和妻儿努力赚钱的阶段,所以做好自己的事,少让父母操心就是孝。2.“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能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上升到个人修养的层次了,我想其对象大概是那些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吧。这种孝不容易做到,她需要很高的修养啊。

为政第二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物质赡养(养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

为政第二 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音转),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有事情,年轻人(我们)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论语八则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