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课外文言文考什么(项羽本纪文言整理)
1.项羽本纪文言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整理】 1、注音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 不者(“不”通“否”)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3、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6、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
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
“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
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
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
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2.项羽本纪知识点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项氏好几辈子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原为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为楚邑),所以姓项。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
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学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项梁杀了人,跟项籍跑到吴地去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
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显露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人民负担的劳役,如土木工程等)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位置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涉(胜)等在大泽乡起义。
那年九月,会稽的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先动手的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的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我打算起兵,让您和桓楚统率军队。”此时桓楚正逃亡在荒野沼泽之中。
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人谁知道他藏匿的处所,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与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允许我召唤项籍,叫他接受命令去召唤桓楚。”
郡守说:“好。”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不多一会儿,项梁对项籍使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拿著郡守的头,身上佩挂著郡守的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郡府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所砍杀的有几十上百个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伏地不敢动,没人敢起来。
项梁随后召集原先所熟悉的有势力的郡吏,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于是就发动吴郡军队起事。派人收取本郡的属县,得精兵八千人。
他又部署吴中郡地方上有名望有才力的人,派他们分别做校尉(比将军低一级的武官)、候(军候,军中管理事务的官吏)、司马(执行军法的官吏)。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件(或某人)丧事,我让你去主持一件事,你没有办好,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于是很敬服。接著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辅佐主将的将领),带兵巡行并收取地方。
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
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
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次都把他们射死。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
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
汉王大为吃惊。这 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广武涧东西两边互相对话。
汉王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一战。汉王不听,项王埋伏下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
汉王受了伤,跑进成皋。 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克了河北,打败了齐、赵两国,而且正准备向楚军进攻,就派龙且前去迎击。
淮阴侯与龙且交战,汉骑将灌婴也赶来了,把楚军打得大败,杀了龙且。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王。
项王听到龙且军败的消息,心里害怕了,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淮阴侯,劝他联楚背汉,与楚汉三分天下。淮阴侯不听。
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说:“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
十五天之内,我一定杀死彭越,平定梁地,回来再跟将军们会合。”于是带兵向东进发,一路上攻打陈留、外黄。
外黄起先不归顺。过了几天终于投降了,项王很生气,命令男子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到城东去,要把他们活埋了。
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十三岁,前去劝说项王,说道:“彭越凭强力威胁外黄,外黄人害怕,所以才姑且投降,为的是等待大王。如今大王来了,又要全部活埋他们,百姓哪儿还会有归附之心呢?从这往东,梁地十几个城邑的百姓都会很害怕,就没有人肯归附您了。”
项王认为他的话对,。
3.史记 项羽本纪 阅读题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梁以此奇籍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答案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 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4.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项羽本纪》为什么项羽是个悲剧英雄
项羽出身贵族家庭,少年时期随叔父项梁学习兵法,是楚国著名的军事家。
项羽身高八尺,力大无穷,“力能扛鼎″。项羽作战神勇,颇会用兵。
早年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素亡后称“西楚霸王″百。可谓是当时独一无二的大英雄。
只所以说他是悲剧英雄,其原因是:一、刚愎自用,妇人之仁。如果听信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就不会有后来的楚汉之争,早已成度为一统天下的霸主。
二、以陈年旧事取人,错失韩信。韩信是胸大志的军事天才,正如萧所说“君向左刘邦胜,君向右项羽胜"。
而这位决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物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致使韩信弃楚投汉,辅助刘邦建立了汉室江山。三、不听劝阻,死爱面子。
项羽兵败乌江,内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容以图东山再起。而项羽却放下“霸王″的面子,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不肯渡江,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雎不逝。
雎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叹。弃马而战,身负重伤,自刎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