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自传文言文(推荐一些古代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1.推荐一些古代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灵丘丈人》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读音hú,量器,腊称之称:通“趁”。
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
未期月期月:整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
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凉凉也熇:读音hè,火旺盛,形容兴旺?”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看守。
刳木以为蜂之宫刳:读音kū,剖开掏空,不罅不庮罅:读音xià,空隙、裂缝。庮:读音yóu,腐朽。
其置也置:布置,疏密有行:行列,新旧有次:次序。坐有方坐:坐落。
方:方位,牖有乡牖:读音yǒu,窗户。乡:同‘向’,方向。
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暄:温暖,巩其架构,时其墐发墐:读音jīn,用泥土塞门窗。
发:打开,蕃则从之析之蕃:读音fán,蕃衍,寡则与之裒之裒:读音póu,聚集,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蟊:读音máo,也是一种蜘蛛。
蚍蜉:读音pí,fu二声,大蚂蚁,弥其土蜂蝇豹弥:止息,消除。蝇豹:食蝇蜘蛛,夏不烈日烈:做动词解,烈日下暴晒,冬不凝澌凝:用法和前面的‘烈’同。
凝固。澌读音sī,冰解冻时的声音。
此指冰冻,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沃:浇、灌渍:浸泡。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赢:赢余,不竭其力也。
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
园庐不葺:读音qì,修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启闭无节,居处臲卼臲卼:读音niè,kuì。摇摇欲坠,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
及其久也,蛅蟖同其房而不知蛅蟖:读音zhàn,sī。一种毛虫,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鸒掠之于白日鹩鸒:读音liáo,yǔ;‘鸒’字的‘与’和‘鸟’改上下结构为‘与’左‘鸟’右。
一种食蜂鸟,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
又焉得不凉凉也哉?”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二三子:你们几位。识:记住,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翻译:灵丘有个老人善于养蜂,年收蜂蜜几百斛,趁岁末出售蜜蜂赚钱。
在这个时期,他富有得比得上有封地的君侯。老人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产业。
没到一个月,蜜蜂就有整窝离开的,他也不担心。一年多,蜜蜂走了大概一般半,又过了一年多,蜜蜂全走了。
他家就穷了。陶朱公到齐国去,经过时就问,说道:“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这里是欣欣向荣而如今是冷冷清清呢?”他的邻居老者回答道:“是因为蜜蜂。”
陶朱公请问其中缘故,回答道:“原来的老人养蜂,园子里有蓬屋,蓬屋有看守。掏空树木做成蜂房,没有裂缝不会腐烂。
它们的布置,疏密有间,新旧有序。坐落有方位,窗户朝向有讲究。
五个为一组五组为一伍,一人管一伍。照顾它们的生息,调节它们的冷暖,加固它们构架,按时打开和封上蜂房的门窗,蕃衍了后代就按照蜜蜂的习性分窝,少了就给它们合并,不致有两只蜂王同窝。
扫除蜘蛛蚂蚁,驱散土蜂和食蝇蜘蛛,夏天不让它们在太阳下暴晒,冬天不让它们在冰雪中受冻,大风吹不会摇摆,雨淋时不会遭浸泡。他取蜂蜜,只是分出蜜蜂剩余的就够了,不用完它们的能力。
这样的话,原有的蜜蜂安心待着,新生的蜜蜂生养得好,老人不出家门就收获利益。如今他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
园子蓬屋不修理,污秽不清理,燥热潮湿不调节,蜂房的门窗开启关闭没有规律,住的地方摇摇欲坠,出入有障碍,蜜蜂们不喜欢它们的蜂房啊。等这样久了,毛虫和蜜蜂同住一个蜂房也不知道,蝼蚁蛀它们的蜂房也不制止,食蜂鸟在白天掠杀蜜蜂,狐狸在晚上偷窃蜂蜜,没有注意到的。
只管取蜂蜜就完了。如此又怎么会不冷冷清清啊?”陶朱公对弟子说:“啊!你们几个记住,治理国家对待民众可以借鉴此事的啊!”感:比喻得的确很贴切!就是居高临下地将统治者当做取利于民的老爷观念不可取的。
当然,并不是强求那个年代的人们非得明白,官是民所养,当有报恩服务的心态。只是告诫今天的人们,不要不自觉中,将官放到崇高的位置上去。
现在这社会转型的时代,和当年的封建年代完全不同了!封建年代选择官员,重视的是品德,今天重视的是能力;封建年代非常重视从道德观念上来约束官员的行为,今天人们强调的是法律监督机制。在这转型的时代,我们总是错误地沿用旧观念,寄希望于官员们的品德高尚。
殊不知人类自私的本质,暴利的诱惑,致使道德的约束力已经苍白而空洞。法律条文不够健全、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大众法律知识严重缺乏……这么好的治国策略靠谁来借鉴使用?人治时代正在远去,我们只有大声疾呼:抓紧民主法制的建立、意识的普及、普法的教育!这是全民的事。
很多人会说:这是“上面”的事。这恰恰就犯了前面所说的错啊! 《 呆尉》 尉有夜半击令之门者尉:官名,求见甚急。
令曰:“半夜有何事,请俟旦俟:读音sì,等到。”尉曰:“不可。”
披衣遽起取火,延尉入坐。未定,问曰:“事何急?岂有盗贼窃发,君欲往捕耶?”曰:“非也。”
“然则家有仓卒疾病耶仓卒:意外,突然?”曰:“非也。”“然则何以不待旦?”曰:“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读音jǐ。”
2.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经典点的)带翻译!
《王温舒传》王温舒者,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①为奸。已而试补县亭长,数废。
为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
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
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
上闻,迁为河内太守。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
令郡县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路,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②。
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③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温舒为人少文,居延惛惛④不辩,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素习关中俗,知豪恶吏,豪恶吏尽复为用,为方略。
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⑤大豪。其治中尉如此。
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其爪牙吏虎而冠。
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
上说,拜为少府。徙为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
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事,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⑥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他奸利事,罪至族,自杀。
(节选自《史记·酷吏列传》)注:①椎埋:盗墓。②偿臧:偿还过去所得的赃物。
臧,通“赃”。 ③黎:追捕。
④惛惛:昏聩糊涂的样子。⑤焄:同“熏”,以火烟熏炙。
此指胁迫。⑥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
附《王温舒传》翻译:王温舒是阳陵人。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
不久,当了县里的亭长,屡次被免职。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廷史。
服事张汤,升为御史。他督捕盗贼,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
他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当属官,让他们做得力帮手,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从而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虽然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
因为这个原因,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郡,广平郡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皇上听说后,升任王温舒为河内太守。
王温舒以前居住在广平时,完全熟悉河内的豪强奸猾的人家,待他前往广平,九月份就上任了。他下令郡府准备私马五十匹,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的官吏就象在广平时所用的办法一样,逮捕郡中豪强奸猾之人,郡中豪强奸猾相连坐犯罪的有一千余家。
上书请示皇上,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家中财产完全没收,偿还从前所得到的赃物。奏书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上的可以执行的答复。
案子判决上报,竟至于流血十余里。河内人都奇怪王温舒的奏书,以为神速。
十二月结束了,郡里没有人敢说话,也无人敢夜晚行走,郊野没有因盗贼引起狗叫的现象。那少数没抓到的罪犯,逃到附近的郡国去了,待到把他们追捕抓回来,正赶上春天了,王温舒跺脚叹道:“唉!如果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情就办完了。”
他喜欢杀伐、施展威武及不爱民就是这个样子。天子听了,以为他有才能,升为中尉。
他为人缺少斯文,在朝廷办事,思想糊涂,不辨是非,到他当中尉以后,则心情开朗。他督捕盗贼,原来熟悉关中习俗,了解当地豪强和凶恶的官吏,所以豪强和凶恶官吏都愿意为他出力,为他出谋划策。
王温舒为人谄媚,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若是没有权势的人,他对待他们就象对待奴仆一样。有权势的人家,虽然奸邪之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触犯。
无权势的,就是高贵的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他玩弄法令条文巧言诋毁奸猾的平民,而威迫大的豪强。
他当中尉时就这样处理政事。对于奸猾之民,必定穷究其罪,大多都被打得皮开肉绽,烂死狱中,判决有罪的,没有一个人走出狱中。
他的得力部下都象戴着帽子的猛虎一样。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的中等以下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来,有权势的都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治绩。
他治理了几年,他的属官多因此而富有。王温舒攻打东越回来后,议事不合天子的旨意,犯了小法被判罪免官。
这时,天子正想修建通天台,还没人主持这事,王温舒请求考核中尉部下逃避兵役的人,查出几万人可去参加劳动。皇上很高兴,任命他为少府,又改任右内吏,处理政事同从前一样,奸邪之事稍被禁止。
后来犯法丢掉官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右辅,代理中尉的职务,处理政事同原来的做法一样。一年多以后,正赶上征讨大宛的军队出发,朝廷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官华成隐藏起来。
待到有人告发王温舒接受在额骑兵的赃款和其他的坏事,罪行。
3.求20篇文言文人物传记
1;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
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
请尽蠲①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
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无水患。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
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
王守仁破宸濠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
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
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已而复率众来攻,巨炮隳雉堞,辄垒补其缺,备御益坚。
会援至,贼解去。或言于巡抚,县堡砦②多从贼,巡抚将发兵,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
官军有自汀州还者,妇女在军中悲号声相属,自倾橐③计口赎之,询其姓氏里居,护之归。 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
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间道赴南昌。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
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拥而出,乃得脱。
既归里,江西总督董卫国移镇湖广,见之,叹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为若咨部还故职,且以军功叙。”必达逊谢之。
既而语人曰:“故吏如弃妇,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于田间,宁都人岁时祀之。越数年,滇寇韩大任由吉安窜入宁都境,后令④踵必达乡勇之制御之,卒保其城。
(选自《清史稿》) 2;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
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
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
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
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
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 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
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
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
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
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
累转京兆尹,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
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
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转太子宾客。
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3;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
六岁便解属文。九岁革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
吏部谢胱雅相钦重。胱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
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日:“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日:“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①在东州,颇自骄纵,上②召革面敕日:“武陵王年少,臧盾③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
上日:“江革果能称职。”乃除都官尚书。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④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
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恒有褒。
4.求古代名人传记的文言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 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
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型。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
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 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
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
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
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5.跪求人物传记~文言文~越多越好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
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
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
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陈馀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乃以张苍为常山守。
从淮阴侯击赵,苍得陈馀。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
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
复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
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
6.文言人物传记,带翻译
王蓝田性急
原文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翻译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不是很好,何况是王蓝田呢!”
(注: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晋朝政治人物,封蓝田侯,人称王蓝田。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东海太守王承之子。东晋官员,历任扬州刺史和卫将军、尚书令。)
本文是一篇刻画人物性格的精品。仅五十余字便将人物急躁无比的性格活画了出来,使人过目难忘。
7.急需七篇文言文人物传记 只要文言文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2、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3、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4、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5、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6、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7、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