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原文(高三语文文言文)

1.高三语文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关键提示: 关键提示:(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

)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 (2)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

重点实词、重点实词 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 (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

(4)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5)不随意改变顺序。

(6)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做题方法:做好“ 一定要直译, 做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 方法 一定要直译 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 忠实于原文。

(本解释摘自《百度文库》)。

高三语文文言文,高三语文文言文目录,高三语文课本文言文

2.《高三文言文阅读杨维岳传发附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识

作者:杨维岳传戴名世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

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

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

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

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

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以维岳故贳之 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 溃:攻破D.慎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6。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3分)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 ①⑤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

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 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

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分)译文: ▲ ⑵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4分)译文: ▲ ⑶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3分)译文: ▲ [参考答案]5。 D(慎,千万)6 C(①是直接表现,但不是其大节;⑥可以表现其大节,但不直接。)

7。C(“卧床不应”错,唯唯是指对劝慰者客气而简单的答语,此处有敷衍意)8。

(1)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一句1分)(2)因为国库亏损,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晓天下人捐钱财救国。 (一句1分)(3)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抗清,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

(第一句2分,第二句1分)附参考译文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坚守正道。

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知府赏识。 一天,去拜访知府,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知府教杨维岳替他打官司,可以获得几百两银子。

杨维岳推辞说:“犯罪自有公法处置。假使这个人不应该判罪,而我接受他的银子,就会不吉利;假使这个人应该判罪,却因为我的缘故而赦免了他,这是用私情干扰公法。

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知府因此更加敬重他。 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

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供奉他。崇祯年间,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任扬州巡抚。

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

没过多久,北寇的进攻更加急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 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亏损,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晓天下人捐钱财救国。

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大事到这个地步,我还要家干什么呢!”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

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愿吃饭睡觉。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

文言文,原文,语文,高三

3.所有高三语文文言篇目

17 烛之武退秦师

18 * 勾践灭吴(节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 触龙说赵太后

17 过秦论

18 鸿门宴

19 兰亭集序

20 归去来兮辞

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13 窦娥冤

14 长亭送别

15 闺塾

16 哀江南

17 陈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诗序

20 赤壁赋

14 蜀道难

15 将进酒

16 兵车行

17 杜甫诗五首

18 齐桓晋文之事

19 庄暴见孟子

20 孟子见梁囊王

21 短文两篇

13 报任安书(节选)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15 屈原列传(节选)

16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4.所有高三语文文言篇目

一17 烛之武退秦师 18 * 勾践灭吴(节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 触龙说赵太后二 17 过秦论 18 鸿门宴 19 兰亭集序 20 归去来兮辞 三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四13 窦娥冤 14 长亭送别 15 闺塾 16 哀江南 17 陈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诗序 20 赤壁赋五14 蜀道难 15 将进酒 16 兵车行 17 杜甫诗五首 18 齐桓晋文之事 19 庄暴见孟子 20 孟子见梁囊王 21 短文两篇 六 13 报任安书(节选)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15 屈原列传(节选) 16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5.高三语文文言文

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将文言语句翻译由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分值为5分。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名师小灶 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

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为便于同学们记忆,我编了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

如去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这句话应译为: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所以考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

6.高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 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 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 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

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

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 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 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

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 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

高三语文文言文原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