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传文言文翻译(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
1.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原文: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未点睛者皆在。
扩展资料:
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知名画家,擅长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
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象现代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氠怪图》、《摩纳仙人图》、《醉僧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画龙点睛
2.请高手将古文翻译成英文 友者,所以相有也
上下文系: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The word friend indicates sharing of interests (此处双关,一者有共同利益、二者有共同兴趣;所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译者注), background, objectives to achieve and, most importantly, doctrine (hence Tao, the way of pursuing one's goals).
Quoted from Records of Believes entitled Great Strategies (或音译,Dalve) by Tzu (或:Xunzi、Xun Kuang,荀况)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ancient China
3.请高手将以下古文翻译成英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战国•老子《道德经》
The one who knows well about others is only a smart guy, whereas the one who understands himself is the sensible Solomon.
The one who could defeat others is just a strong man, whereas the one who could win over his evil in mind (心魔) himself is really a powerful one.
Quoted from the work as Tao Te Ching (或意译:Canon of Morality) by Lao-tse (或:Laozi、Li Er,李耳)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ancient China
4.纪昌学射古文翻译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飞鸟就会落下。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牵挺练习不眨眼睛。
练习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眶里,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不瞬)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麽大。
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牦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视物)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的手舞足蹈,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5.文言文翻译
孔子观于周庙
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释:①欹: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译文: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品悟感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1.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2. 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听信传言,要亲自动手验证。
逆向反思:
1.不正的容器,水满了就会颠覆,所以我们首先要使自己成为正直之士,才能成为饱学之士。
2.世间的知识有许多,我们不必事事躬亲,要学会提高效率,利用现成的经验成果。
6.滦阳续录三文言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
我有一个在云南当县令的弟子,(当初),他的家境本来贫寒,只带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家童,经济拮据地前往(候补)。他在省城等了很久,候补了一个县令官职(这个县)在云南还算是个肥沃富饶之地。但是(该县)离省城较远,他的老家又在荒僻的乡村,很难通信。偶然发一封信,也不免丢失。因此(他)几乎和妻儿断了音信。家人(也)只能在坊间印行的本地《缙绅录》中查得他在某县做官罢了。
(有一次),一个狡猾的仆人舞弊,(县令)杖责一顿后赶走了他,这个仆人对他恨之入骨。县令的家事(这个仆人)本来就知道得很详尽,于是就以县令家僮的名义伪造家书说,主人父子俩先后死了,两副灵柩如今暂时停放在佛庙中,请(家人)借钱来迎回(老家安葬),同时(信里)转述了主人的遗嘱,(遗嘱中)安排家事十分周详。
当初县令前往云南时,亲友认为他为人朴实,说话迟钝,估计他未必能补到职缺,即使能够补上了,也一定不是好职位。后来听说他在这个(富饶的地方)当官,才渐渐(和他的家人)亲近,并且有周济他家的,有赠送东西慰问他们的。他的儿子有时向人借钱,对方就有求必应,而且有的还想同他家结成儿女亲家。乡里每有宴会,他的儿子都被邀请参加。等接到信后,人们都大失所望,有前来吊唁的,也有不来吊唁的。渐渐的有前来讨债的,有在路上相遇装作不认识的。(他家)的家僮仆人都走了,不到半年,(县官的老家)已经冷落得门可罗雀了。
不久,这位县令委托进京觐见皇帝的官员把一千二百两银子带给他的家人,并到他家中迎接妻子儿女(到云南去),(大家)才知道前封信是假的,全家人破涕为笑,好像是在梦中。(于是)亲友们又渐渐聚拢来,(而)躲避不敢再见(县令家人)的,也有很多人。
后来县令在写给亲友的信中说道:一贵一贱的炎凉世态,亲身经历过的人很多;一穷一富的炎凉世态,亲身经历过的人也很多。至于那活着的忽然死了,死了大半年又复活(的情况),这其中的世态,能够让一个人来亲身经历的,我恐怕是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