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时将军许悠拥有(文言文《杜袭》)
1.文言文 《杜袭》
杜袭
后(杜)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附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徒洛、邺者,八万余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君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①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可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②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
翻译
后来,杜袭当了丞相长史,跟随曹操到汉中讨伐张鲁。曹操还师后,授予杜袭驸马都尉官职,让他留在汉中负责军事工作。他安抚开导百姓,百姓乐意搬迁到洛阳、邺城去的,有八万余人。这时夏侯渊被刘备方面杀死,军中失去了元帅,将士们震惊失色。杜袭和张、郭淮纠集部下整顿军事,暂时让张总领军中事物,用来统一军心,三军就安定了。太祖从东方回来,要选一个留府长史,来镇守长安。主持的人所选的都不恰当,曹操命令说:“放弃骐骥这样的千里马而不骑,匆忙之间上哪里再去寻找呢!”于是让杜袭做留守长史,驻军关中。
当时将军许攸拥有一支私人武装,不归附曹操而且出言轻慢。曹操大怒,想先攻打他。群臣都提意见说:“可用安抚的办法让许攸归附,一起来讨伐强大的敌人。”曹操听后把刀横放在膝上,满脸怒气,不听大家意见。杜袭想要进谏,曹操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我的打算已经定了,你不要再说了。”杜袭说:“假若殿下的打算是对的,我就帮助您完成它;假若殿下的打算是错的,虽然已定了也应改变。您迎着我,命令我不要说话,为什么对手下人这么不开明呢!”曹操说:“许攸轻视我,怎么可以置之不理呢!”杜袭说:“殿下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说:“他是个凡人。”杜袭说:“只有贤人了解贤人,圣人了解圣人,凡人怎么能了解非凡的人物呢?当今是豺狼当道而先打狐狸,人们就要说殿下躲避强敌攻打弱敌,前进不算勇敢,后退不算仁爱。我听说张力上千钧(一钧三十斤)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万石(一石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曹操说:”好。“于是用厚礼安抚许攸,许攸就归服了。
2.文言文翻译
沈众 袁泌 刘仲威 陆山才 王质 韦载 族弟翙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也。
祖约,梁特进。父旋,梁给事黄门侍郎。
众好学,颇有文词,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
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赋成,奏,帝善之,手敕答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当阳公萧大心为郢州刺史,以 众为限内记室参军。
寻除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
聘魏, 还,迁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如故。 侯景之乱,众表于梁武,称家代所隶故义部曲,并在吴兴,求还召募以讨贼, 梁武许之。
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馀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 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梁武于城内遥授众为太子右卫率。
京城陷,众降于 景。景平,西上荆州,元帝以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
寻迁司徒左长史。江陵 陷,为西魏所虏,寻而逃还,敬帝承制授御史中丞。
绍泰元年,除侍中,迁左民尚 书。高祖受命,迁中书令,中正如故。
高祖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 超于时辈。 众性吝啬,内治产业,财帛以亿计,无所分遗。
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 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永定二年,兼起部尚书,监起太极殿。
恒服布袍芒屩,以 麻绳为带,又携干鱼蔬菜饭独啖之,朝士共诮其所为。众性狷急,于是忿恨,遂历 诋公卿,非毁朝廷。
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后因其休假还武康, 遂于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 袁泌,字文洋,左光禄大夫敬之弟也。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释 褐员外散骑侍郎,历诸王府佐。
侯景之乱,泌欲求为将。是时泌兄君正为吴郡太守,梁简文板泌为东宫领直, 令往吴中召募士卒。
及景围台城,泌率所领赴援。京城陷,退保东阳,景使兵追之, 乃自会稽东岭出湓城,依于鄱阳嗣王萧范。
范卒,泌乃降景。 景平,王僧辩表泌为富春太守,兼丹阳尹。
贞阳侯僣位,以泌为侍中,奉使于 齐。高祖受禅,王琳据有上流,泌自齐从梁永嘉王萧庄达琳所。
及庄僣立,以泌为 侍中、丞相长史。天嘉二年,泌与琳辅庄至于栅口,琳军败,众皆奔散,唯泌独乘 轻舟送庄达于北境,属庄于御史中丞刘仲威,令共入齐,然后拜辞而归,诣阙请罪, 文帝深义之。
寻授宁远始兴王府法曹参军,转谘议参军,除通直散骑常侍,兼侍中,领豫州 大中正。聘于周,使还,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其中正如故。
高宗入辅,以泌为 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光大元年卒,年五十八。
临终戒其子蔓华曰:“吾于朝廷 素无功绩,瞑目之后,敛手足旋葬,无得辄受赠谥。”其子述泌遗意,表请之,朝 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质。
刘仲威,南阳涅阳人也。祖虬,齐世以国子博士征,不就。
父之迟,荆州治中 从事史。仲威少有志气,颇涉文史。
梁丞圣中为中书侍郎。萧庄伪署御史中丞,随 庄入齐,终于邺中。
仲威从弟广德,亦好学,负才任气。父之亨,梁安西湘东王长史、南郡太守。
广德承圣中以军功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湘东太守。荆州陷后,依于王琳。
琳平,文 帝以广德为宁远始兴王府限外记室参军,仍领其旧兵。寻为太尉侯瑱湘州府司马, 历乐山、豫章二郡太守,新安内史。
光大中,假节、员外散骑常侍、云旗将军、河 东太守。太建元年卒于郡,时年四十三,赠左卫将军。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也。祖翁宝,梁尚书水部郎。
父泛,散骑常侍。山 才少倜傥,好尚文史,范阳张缵,缵弟绾,并钦重之。
起家王国常侍,迁外兵参军。 寻以父疾,东归侍养。
承圣元年,王僧辩授山才仪同府西曹掾。高祖诛僧辩,山才 奔会稽依张彪。
彪败,乃归高祖。 绍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知书疏,乃以山才为长史,政事悉以委之。
文育南讨,克萧勃,擒欧阳頠,计画多出山才。及文育西征王琳,留山才监江州事, 仍镇豫章。
文育与侯安都于沌口败绩,余孝顷自新林来寇豫章,山才收合馀众,依 于周迪。擒余孝顷、李孝钦等,遣山才自都阳之乐安岭东道送于京师。
除中书侍郎。 复由乐安岭绥抚南川诸郡。
文育重镇豫章金口,山才复为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文育为熊昙朗 所害,昙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
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 才获反,除贞威将军、新安太守。为王琳未平,留镇富阳,以捍东道。
入为员外散 骑常侍,迁宣惠始兴王长史,行东扬州事。 侯安都讨留异,山才率王府之众从焉。
异平,除明威将军、东阳太守。入为镇 东始兴王长史,带会稽郡丞,行东扬州事。
未拜,改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满 岁为真。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
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 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寻 授散骑常侍,迁云旗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天康元年卒,时年五十八。赠右卫 将军,谥曰简子。
王质,字子贞,右光禄大夫通之弟也。少慷慨,涉猎书史。
梁世以武帝甥封甲 口亭侯,补国子《周易》生,射策高第。起家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遭 母忧,居丧以孝闻。服阕,除太子洗马、东宫领直。
累迁中舍。
3.文言文翻译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有才能的大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有才能的大臣,这是后汉没落,衰败的原因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介入诸侯间的争斗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被任命,在危难之时奉命(保卫国家)。4、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因为要报答先帝,而忠于您的职责与本分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会懂得天鹅的志向呢!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事而死?7、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不被斩首,被派去因守护边塞而死的人也要有十分之六七8、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壮士不死就算了,死就要流芳千古,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马!9、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及时一千里也不敢交换,更不要说五百里地10、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向地上撞。1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凭借五十里地生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您啊。12、将军岂愿见之乎? 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1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人可以有礼貌的接见,而不可以轻视14、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我不自量力,想要向天下伸张正义。
15、君谓计将安出? 您认为怎么办好呢?1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仅是仰仗上天的恩赐,也是因为人的智慧,计谋1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者可以用作援助而不能攻打1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能不捧着酒拿着食物来欢迎将军吗?1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得到了诸葛孔明,就好像与得到了水 重点句子翻译(九年级下)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条件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的整齐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给予这个人大的使命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没有明法度的大臣辅弼之士,国外没有竞争对手的国家,一定会灭亡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这之后明白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官权贵目光短浅,没有深远的谋略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对分内的事尽力,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就是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昂,第二次时期衰败,第三次就枯竭了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赞美我,诗篇爱我,且赞美我,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因为有事求我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臣子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人,会受到上等的奖励1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上书劝谏我的人,受中等的上次1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众的场合指责我的过失,而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的赏赐1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15、吾义固不杀人。
我本意是不杀人的1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不能说是有智慧17、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想出了九中攻城的办法,墨子想出了九中防御的方法1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我知道防御你的方法,我不说19、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无济于事20、吾请无攻宋矣。我不会再攻宋了 给分吧~。
4.解释下面这段文言文
王遇,字庆时,原名叫王他恶,是冯翊李润镇的羌人。王姓与雷、党、不蒙各姓都是羌中的强族。王遇自己说他的祖先姓王,后来改姓钳耳,世宗时又改姓王。 自晋朝以来,王氏一直是渠长。父亲王守贵在郡中做功曹,死于任上。王遇地位尊贵后,王守贵被追封为安西将军、秦州刺史、澄城公。
王遇因事犯罪,遭受腐刑,担任中散,后来升任内行令、中曹给事中,加授员外散骑常侍、右将军,赐爵富平子。升任散骑常侍、安西将军,进爵为宕昌公。被任命为尚书,改任吏部尚书,仍然担任常侍。依例降为侯爵。外放为安西将军;华州刺史,加授散骑常侍。幽皇后之前被废黜时,王遇说过许多幽皇后的过错。等到后来幽皇后回宫受到宠爱的时候,高祖与李冲等人谈话时申述幽皇后无罪,并说王遇有诽谤之罪。
李冲说:“果真如此,王遇应当被处死。”高祖说:“王遇是故旧,不忍心让他去死,只把他废黜掉就行了。”便派御史火速骑驿马去罢免王遇的官职,消去他的爵位,收回朝服,让他以百姓的身份返回私人宅第。世宗初年,王遇兼任将作大匠。不久,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重新获得爵位。
废皇后冯氏出家为尼时,朝廷和官员个人很少有进献物品以示体恤的。王遇却同平常一样前去侍奉,往来拜谒,不改往日的恭敬,时常进献一些衣服、食品和杂物,废皇后也不推让,一概接受。废皇后还到王遇的家中去,王遇夫妻来迎往送,谒见叩拜,站在一旁服侍,恪守奴仆的礼数。
王遇生性灵巧,善于部署安排。北都方山灵泉道俗房屋和文明太后的陵庙,京城洛阳东郊的马射坛殿,文昭大后墓园的修茸扩建,太极殿及东西两堂、内外诸门的规模标准,都由王遇监督实施。虽然年寿已高,王遇仍然朝夕不知疲倦地骑马奔驰,分担青壮年的劳苦。王遇还善于处理人情事理,注意酒席饭桌间的事情,每当遇到旧日的同僚,就备办食物果品,酒饭精美丰盛。然而,王遇热衷名利,趋附权门。赵倚得宠时,王遇往来奔走,拜见逢迎,接受命令为赵脩监造宅第,超过了原来的要求,还用鞭子等打工匠,工匠无不慨叹愤怒。王遇在任上死去。起初,王遇得了病,太傅、北海王与大妃都前去探问,见他病危,为之泪下。他善于侍奉各位贵人,才使得贵人为他如此悲伤。朝廷追封他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雍州刺史,仍为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