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传文言文翻译(三国志姜维传翻译)
1.三国志 姜维传翻译
240年(魏齐王正始元年,汉后主延熙3年,吴大帝赤乌3年)(39岁)姜维任大司马蒋琬司马,在陇西游荡,和郭淮初次交手,退兵。
241年(魏齐王正始2年,汉后主延熙4年,吴大帝赤乌4年)(40岁)吴四路攻魏,无所得而止。邓艾(44岁)在淮南屯田。
242年(魏齐王正始3年,汉后主延熙5年,吴大帝赤乌5年)(41岁)姜维驻守涪县。 243年(魏齐王正始4年,汉后主延熙6年,吴大帝赤乌6年)(42岁)蒋琬退守涪县。
姜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钟会(19岁)约在这时任尚书中书侍郎。
244年(魏齐王正始5年,汉后主延熙7年,吴大帝赤乌7年)(43岁)魏曹爽攻汉中,被王平阻隔,魏军败退。 245年(魏齐王正始6年,汉后主延熙8年,吴大帝赤乌8年)(44岁)吴太子与鲁王争权。
丞相陆逊(63岁)忧愤死。 246年(魏齐王正始7年,汉后主延熙9年,吴大帝赤乌9年)(45岁)蒋琬、董允病逝。
费袆任大将军,陈祗任侍中,黄皓解放。 247年(魏齐王正始8年,汉后主延熙10年,吴大帝赤乌10年)(46岁)姜维迁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
姜维平定汶山郡平康夷人反叛。凉州胡酋治无戴请降,姜维出兵接应,与郭淮、夏侯霸接战,败退。
算作姜维第一次出兵北进(247~248)。曹爽大肆安排亲信,司马懿称病。
248年(魏齐王正始9年,汉后主延熙11年,吴大帝赤乌11年)(47岁)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王平病逝。
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汉后主延熙12年,吴大帝赤乌12年)(48岁)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等。魏夏侯霸投蜀,郭淮升任征西将军。
姜维第二次出兵北进,被郭淮、陈泰、邓艾击败,句安、李歆降魏。马忠病逝。
250年(魏齐王嘉平2年,汉后主延熙13年,吴大帝赤乌13年)(49岁)姜维被授假节,第三次出兵。攻西平不下,俘虏郭修回军。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251年(魏齐王嘉平3年,汉后主延熙14年,吴大帝太元元年)(50岁)魏太尉王凌据淮南反司马懿,败死。
司马懿(73岁)病逝,长子司马师(44岁)接掌职权。陈祗任尚书令,费祎改为驻守汉寿。
吕乂、邓芝病逝。 252年(魏齐王嘉平4年,汉后主延熙15年,吴会稽王建兴元年)(51岁)孙权(71岁)病逝,子孙亮(10岁)即位,诸葛恪辅政。
253年(魏齐王嘉平5年,汉后主延熙16年,吴会稽王建兴2年)(52岁)除夕,大将军费祎被郭修刺杀。姜维围攻南安郡粮尽退兵,这是姜维第四次北进(第一次军队数万)。
吴攻魏失败。吴孙峻诛杀诸葛恪(51岁),专吴政。
254年(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汉后主延熙17年,吴会稽王五凤元年)(53岁)司马师废曹芳,立曹丕孙曹髦(14岁)。姜维加督中外军事。
魏狄道长李简请降。姜维第五次北进,蜀张嶷战死,魏讨蜀护军徐质战死。
姜维拔狄道、河关、临洮三县民还。 255年(魏高贵乡公正元2年,汉后主延熙18年,吴会稽王五凤2年)(54岁)魏文钦、毋丘俭等在寿春反司马氏,失败,文钦奔吴,毋丘俭被追杀。
司马师(48岁)病逝,弟司马昭继专魏政。姜维第六次出兵北进,张翼在朝堂上公开反对。
蜀军在洮河西岸打败雍州刺史王经,魏军损失过万人。陈泰、邓艾等人解狄道之围。
59岁的邓艾开始驻守陇西。 256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汉后主延熙19年,吴会稽王太平元年)(55岁)姜维进位大将军。
第七次出兵北进,在段谷受邓艾阻击,蜀军惨败。吴孙峻死,从弟孙綝专吴政。
257年(魏高贵乡公甘露2年,汉后主延熙20年,吴会稽王太平2年)(56岁)诸葛诞在寿春反司马昭,魏、叛军、吴在淮南集结大军。姜维出骆谷依芒水围攻长城,司马望、邓艾坚守拒不出战。
算作第八次北进。谯周(57岁)作《仇国论》。
258年(魏高贵乡公甘露3年,汉后主景耀元年,吴景帝永安元年)(57岁)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姜维退兵。
62岁的邓艾升为征西将军。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
立孙权子孙休(景帝24岁)。孙休联合张布、丁奉等杀孙綝。
姜维提议汉中“敛兵聚守”。陈祗病逝,黄皓升任中常侍兼奉车都尉,开始乱政。
260年(魏元帝景元元年,汉后主景耀3年,吴景帝永安3年)(59岁)曹髦(20岁)率左右讨司马昭,被贾充等所杀。司马昭立曹奂(15岁)为帝。
261年(魏元帝景元2年,汉后主景耀4年,吴景帝永安4年)(60岁)卫将军诸葛瞻(35岁)、辅国大将军董厥、尚书令樊建共录尚书事。 262年(魏元帝景元3年,汉后主景耀5年,吴景帝永安5年)(61岁)姜维第九次北进,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汉后主炎兴元年,吴景帝永安6年)(62岁)魏出兵三路伐蜀。钟会破汉中进逼剑阁,邓艾突破阴平进逼成都,刘禅投降。
司马昭称晋公。蜀汉亡国,姜维向钟会投降。
264年(魏元帝咸熙元年,吴末帝元兴元年)(63岁)钟会与姜维谋据蜀。钟会诬陷邓艾谋反。
钟会(40岁)和姜维密谋失败被乱军所杀,邓艾(68岁)父子被卫瓘派田续追杀。司马昭称晋王。
吴景帝孙休(30岁)病逝。群臣推举孙权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23岁)为帝。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吴末帝甘露元年)司马昭(55岁)病逝,子司马炎(30岁)即王位。十。
2.文言文翻译
姓王的一位义士,他的名字已经流失(没有记载)了,是泰州如皋县(地名)的差役。虽然是差役,但自身注重气节,行侠仗义。
甲申年(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国家被灭亡以后,同县的平民许德溥(字元博)不愿意剃去头发,刺破自己的手臂誓死明志。公府以抗拒法令的罪名将他杀头弃市,妻子要被流放。王义士正好赶上当值押解犯人,对许德溥的行为感到崇敬,打算放掉许德溥的妻子却没有办法,于是一整夜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问他:“你问什么如此辗转反侧呢?”王义士不回答。妻子又说:“你为什么辗转反侧呢?”王义士说:“这不是妇道人家应该知道的。”妻子说:“你不要以为我是女人就轻视我,你告诉我,或许我能替你出主意。”王义士告诉了她事情缘故。妻子说:“你崇敬许德溥打算放掉他的妻子,这是豪杰之人的行为,能弄到一个人代替她就可以了。”王义士说:“对。但是到哪里找个人呢?”妻子说:“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一议替她流放。”王义士说:“真的吗?还是玩笑话?”妻子说:“确实真的,哪有什么玩笑?”王义士于是跪在地上磕头感谢他的妻子。随后把计划告诉了许德溥的妻子,让他藏匿在娘家。
王义士夫妇于是就上路了,每当经过地方馆驿接受检验身份时,俨然就像官差押解罪犯。经过了好几千里,到达了流放目的地,虽然风霜雨雪非常艰苦,他们却很乐意不觉得难熬。于是如皋县的人都很感动,集资赎回了王义士的妻子,王义士夫妇都在家里去世。
3.翻译文言文
原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②;实如丹,夏熟;朵③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
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青色;花像橘,春天开花;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织品;膜如紫色的薄丝;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如醴酪。大致像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超过它。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赏析: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4.《强项令》的译文
强项令
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县)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嗑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 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龙”。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