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文言文(求各位学霸月考的文言文及答案! 向左转)
1.求各位学霸月考的文言文及答案! 向左转
河中石兽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译文: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 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字词解释:1。
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
干:岸边。2。
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
岁:年。余:多。
4。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5。
木柿:木片。 6。
湮:埋没。7。
颠(一本“傎”):颠倒、错乱。8。
河兵:治河的士兵。9。
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
坎穴:洞坑。10。
臆断:主观判断。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 是:这 非:不是。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15。
竟:最终。16。
并:一起。17。
临:岸边。18。
圮:倒塌。19。
曳:牵引,拖着。20。
钯:通“耙”,整地的农具。21。
但:只。22。
倒掷:倾倒。23。
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24。
暴涨:凶猛的河水。25。
尔辈:你们。26。
干:岸边。27。
临:面对。28。
并:一起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
31。以为:认为。
32。盖:因为。
33。溯:逆流而上。
34。 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种学科。文章寓意:《河中石兽》是纪昀(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题目: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 ,依据是(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 (湮(yān)于沙上),理由是(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 ,是因为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 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文习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⑨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非木柿 ;问今是何世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C. 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
翻译下列句子。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5。
老河兵为什么能成功?·答案: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4,固然。
2。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A项第一个“是”意为:这;第二。
2.文言文'';河中石兽'';帮忙翻译全
在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
过了十多年,和尚募到一笔钱重修庙门,便到河中打捞那两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流水冲走了。于是便驾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也毫无踪迹。
有个学究在庙里讲学,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般人不会研究事物(运动),的道理,这又不是木片之类的东西,怎能被洪水冲走呢?石头的特性坚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轻,石兽沉落在泥沙上面,就会越陷越深。 顺着河流去找,不足荒唐吗?”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笑着说:“凡是掉进河里的石头,应该到上游方向去找。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轻,水流不能冲走石头,而反激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被冲激面的地方侵蚀泥沙,形成陷坑,越激越深,深到石头底部半边悬空时,石头必然倒进陷坑。
像这样再次侵蚀,石头就再次向前滚动,如此一再翻滚不停,石头就会逆水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沉落的深处去寻找,不是更荒唐吗?”按照老水手说的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的地方寻到了石兽。
这样看来,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猜测吗?。
3.“荒唐”此词的出处是什么
1. 广大,漫无边际。
《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 成玄英 疏:“荒唐,广大也。”
郭庆藩 集释:“荒唐,广大无域畔者也。” 2. 犹荒诞。
谓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情,使人感到离奇。 唐韩愈 《桃源图》诗:“神仙有无何眇芒, 桃源 之说诚荒唐。”
明 王錂 《寻亲记·托梦》:“咳,荒唐之言,不要说他,只是去罢。”《红楼梦》第一回:“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
老舍 《茶馆》第一幕:“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3. 指行为放荡。
茅盾 《路》:“至于专门捣乱,行动荒唐,学业低劣的分子,那除了严格制裁,我也没有别的办法。”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周萍 :是,爸爸,那是我一时的荒唐。”
4. 犹荒陋,荒疏。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臣]学问荒唐,文词鄙浅。”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但信不移之愚,遂成难赦之咎。” 宋 叶适 《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伏念序迁学校,固惭课业之荒唐;内迫家门,重困食用之寡薄。”
5. 落空;无着落。 清 李渔 《蜃中楼·试术》:“洪水退得去,亲事也做得成;若洪水退不去,连亲事也荒唐了。”
周咏 《无题》诗:“春去春来俱幻梦,花开花落总荒唐。” 6. 犹慌张。
荒,通“ 慌 ”。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一折:“索仔细,莫荒唐,涉大水,渡 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