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道文言文(马陵道文言文)
1.马陵道文言文
【马陵道之战】
(桂陵之战)后十五年,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故知齐军怯,入我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精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木,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史籍和辞书中关于马陵之战的记载和战址认定刎,曰:“遂使竖子成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而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译文】
桂陵之战后十五年,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2.史记 马陵道 译文
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直奔大梁。
魏国大将庞涓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撤兵离开韩国回魏国。这时齐军已经越过了魏国国境而向西进了。
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的军队向来强悍勇猛,轻视齐国,齐军被称为是胆小的军队善于用兵的人就可根据这一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孙子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
现在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地的第一天造十万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在齐军后面追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弱,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就超过半数了。”
就丢下他的步兵,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晚上应赶到马陵。
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的地形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就砍下大树的外皮露出白木质并且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裸树下!”接着命令齐军一万名擅长射箭的弓弩手,在马陵道两边埋伏,事先和那些弩手约好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一齐射箭。”
庞涓果然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树下,见到树干白木上有宇,就取火把来照看。他还没有把上面的字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智谋穷尽,军队已败,便用剑自刎。
临死前说:“这样—来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虏魏太子申带回了齐国。孙膑因为这一仗在天下出了名,世代相传他的兵法。
3.马陵之战文言文解释
原文: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西行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译文: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一直奔大梁。魏国的大将庞涓听到消息,离开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国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魏国西境。
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跑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受到失败,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
(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日落之前应当赶到马陵。
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多可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万名擅长射箭的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事先与那些弩手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便用剑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4.史记 马陵道 译文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
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于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5.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译文
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孙膑兵法》木犊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
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
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
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
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
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
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
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
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
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
6.马陵道万弩射庞涓的译文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庞涓,庞涓虽然好名利,但是谋略不仅此与孙膑,当初打赵邯郸,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正是出自庞涓之口,当时魏王要他退兵,庞涓不从,说:此乃围魏救赵之计耳,待我打下邯郸,围自解。但魏王几次三番催促,这才大败。
马陵之战,庞涓明知是计,却不得不前进,因为他只有1个月的兵粮,若退兵,魏国权贵也不会放过他。庞涓最后不是被射杀死的,是自杀的。
在当时,天下只知道会打仗的人是庞涓,人人惧怕之。魏惠王这个人好高骛远,庞涓的很多建议他听不进去。当时庞涓就有先灭秦,后二分天下的绝代谋略。不为采纳。而且庞涓自己写有兵书,名曰《庞氏兵法》,里面军事之精妙远超孙膑兵法。所以历史上说庞涓想杀孙膑夺书更是无稽之谈。
主要还是鬼谷子最厉害啊,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魏僚等一个个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全出自鬼谷子之指教。
7.马陵道万弩射庞涓的译文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庞涓,庞涓虽然好名利,但是谋略不仅此与孙膑,当初打赵邯郸,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正是出自庞涓之口,当时魏王要他退兵,庞涓不从,说:此乃围魏救赵之计耳,待我打下邯郸,围自解。
但魏王几次三番催促,这才大败。 马陵之战,庞涓明知是计,却不得不前进,因为他只有1个月的兵粮,若退兵,魏国权贵也不会放过他。
庞涓最后不是被射杀死的,是自杀的。 在当时,天下只知道会打仗的人是庞涓,人人惧怕之。
魏惠王这个人好高骛远,庞涓的很多建议他听不进去。当时庞涓就有先灭秦,后二分天下的绝代谋略。
不为采纳。而且庞涓自己写有兵书,名曰《庞氏兵法》,里面军事之精妙远超孙膑兵法。
所以历史上说庞涓想杀孙膑夺书更是无稽之谈。 主要还是鬼谷子最厉害啊,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魏僚等一个个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全出自鬼谷子之指教。
8.马陵之战文言文翻译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西行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译文: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一直奔大梁。魏国的大将庞涓听到消息,离开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国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魏国西境。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跑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受到失败,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日落之前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多可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万名擅长射箭的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事先与那些弩手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便用剑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9.古马陵道一说
黑龙潭 马陵山中有两个大涧,北涧在马陵古道北段,又叫“独龙涧”或“庞涓沟”。
在司家乡卸甲营村西北,是一条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山涧,由九条冲沟汇合而成,形如葫芦,涧内沟谷幽深,林木茂密,全长六、七华里,有进口无出口,易进而难出,是真正的隘塞死地,极适合进行伏击战。今人王汝涛教授考证,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的中心战场,孙膑战庞涓的地方就在这里。
二千三百多年前,魏国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统帅的十万大军,被孙膑采用“减灶”的办法,诱敌深人到这片山岭之上,钻进了孙膑设下的圈套——独龙涧里,最后庞涓走投无路,恨恨然自杀。至今在涧东面还留有一处陡峭的山崖叫恨谷崖,南面山坡有一块巨石,上有庞涓匆忙上马战马猛蹬石头的蹬印。
南涧在山的南段,因是东西走向,又叫“横涧”,传说是古人隐居求仙的去处。清代诗人屈复在其《南涧中作》一诗中写到:“青溪从东来,荡漾成深涧。
涧深溪增波,涧高山嵯峨。溪尽山不尽,隔岭听樵歌。
歌声落明霞,散作涧上花。采之万盈掬,旋被白云遮。
去寒飞不起,半在龙潭里。”黑龙潭就在南涧的东端底部。
马陵山南段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可达900mm以上,马陵山汇集了大量降水,西南涧几乎成了唯一出口,来自北、东、南三面的山洪,首先奔注潭中,在潭中如车轮旋转,然后出潭入涧。由于马陵山通体向斜成山,岩石较为坚硬,强烈的流水侵蚀、下切和搬运,潭越来越大,涧越来越深,其上终日水雾缭绕,传说有黑龙在这里架雾而去,腾云而来,故曰“黑龙潭”。
黑龙潭还有世界为数不多的新石器遗址, 马陵道 水库西南处有周谷城教授题词:“古马陵道”石碑一座,每年吸引不少游人观光。 公元前341年魏齐马陵之战,其战址在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1992年在临沂召开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研讨会”,使魏齐马陵之战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魏齐马陵之战在郯城马陵山之说,遂在史学界取得共识。故此魏齐马陵之战的战址当在郯城的马陵山,马陵道在郯城县境马陵山地段,南起大尚庄乡的孙家塘,北到清泉乡的九道湾,在郯城县境约40余公里。
马陵道分山顶道、山涧道、河谷道,马陵道旁与马陵之战有关的地名、村名很多。有马场,相传是喂养战马的地方;古寨,为驻扎军队的地方;有庞涓一次上马石、射箭崖、卸甲营、恨谷崖、庞涓沟、庞涓二次上马石、庞涓死地、分尸岭、跑马岭、安子庙、庞涓墓等有关地名村名,与马陵之战有关的资料也很多。
在当地有关魏齐马陵之战孙膑和庞涓打仗的传说故事流传也很广泛。 在马陵道旁出土的战国时期兵器有铜戈、铜矛、铜剑、铜簇等,特别是1987年大尚庄出土的一件带铭文的铜戈《邵氏佐》戈,更加证明魏国军队曾在郯城马陵山打过仗,否则魏国的兵器不会遗失在马陵道旁。
据《战国策》魏策载“伐齐是寡人之仇也,出大梁,过外黄,伐齐并莒”,说明是魏国发动的一次伐齐战争,时走的也是这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