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虽的虽然的文言文(苏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八则》中所涉及到的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词类活)
1.苏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八则》中所涉及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
说同悦,罔同惘,知同智,女通汝, 三:古泛指多数,今数字三。 日,古每天,今一天。知:1.知同智2.了解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古今异义字: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副词。今常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 (走,跑。今指行走)
木兰当户织(门,今义窗户)
军书十二卷(“十二”是虚数,表示多的意思。今义,数量词)
惟闻女叹息(听到,今义指用鼻子嗅)
一词多义:市: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将: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搀扶)
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机: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愿为市鞍马(市: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策:原指记事用的册子,这里指“记功”)
动词作名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名词,战马)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即“问女所思何,问女所忆何”: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
2.文言文中的“虽”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虽”有即使和虽然的意思。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
例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狂风,也不认为那是快的了。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
例如: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译文: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
虽[ suī ]
基本解释
1.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 :虽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 纵然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虽,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虽,像蜥蜴但比蜥蜴大的动物。字形采用“虫”作边旁,采用“唯”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虽然[suī rán]
解释: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这次试验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得到了不少经验教训。
2、虽则[suī zé]
解释:连词。虽然:我们虽则多费了几天工夫,但是学了不少东西。
3、虽是[suī shì]
解释:虽然。《水浒传》第三二回:“虽是你们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难留。”
4、虽说[suī shuō]
解释:犹虽然。那些同桌吃饭的人,虽说是同事,但却没有过深的交情。
5、虽马[suī mǎ]
解释:兽名。神话中的独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