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宝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5分)梓人传唐 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
1.文言文阅读(15分)梓人传唐 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
【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A【小题4】(1)、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2)、这完全可以让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 【答案解析】【小题1】租【小题2】③说的是为相之道,④是天下人对处理好相道的一国之相的赞赏⑥“我”对梓人的赞赏,不是直接表现梓人的才能。
【小题3】作者由此认为梓人能力高超。【小题4】(1)得分点“食、直”。
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语言1分。(2)得分点:“为、法”。
附参考译文: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
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 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
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
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
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 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
(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
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 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
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
”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让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
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
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
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
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2.宋史列传第八十四 翻译 要王仲宝的翻译
王仲宝,字器之,密州高密人。
开始时担任刑部史,后补了齐州章邱尉。因为他抓捕群盗六十多人有功劳,由开封府判官鞠仲谋引荐,被皇帝召见问政,改任右班殿直,做了镇、定、保、深、永宁、天雄六州军巡检。
又因为捕贼有功,升任左班殿直,调任河北西路提举捉贼,捉拿磁州名贼王遇仙、博州孙流油等,一共四十人。 夜里有盗贼敲打门户请求投降,王仲宝身边的人想杀了这些贼人,然后拿着首级去论功请赏,仲宝认为这样做不行,让贼人进屋内休息。
后被提升为阁门祗候,命令乘驿去抓捕登州一百多个海贼,俘获了他们。回还,替河北提举捉拿贼人,又捕获并斩杀一百多人。
主管信安军,又为河北提举捉拿贼人。有盗贼一百多人依靠着西山,官军无法抓住他们,仲宝全部招出西山,隶属于军籍,奏请让这些人跟随着自己。
调任泽、潞、晋、绛、慈、隰、威胜军巡检使,上任才八天,就捕获太行山惯匪八十人。多次被赏赐很多金帛、缗钱。
出使契丹,多次升迁为内殿承制。 天圣初年,管理镇戎军,改任供备库副使。
大破康奴族,俘获首领一百五十人、七千头羊和马,皇帝下诏奖励他的功劳。一共五年,回还,巡护惠民河堤岸,升任供备库使、麟府路兵马钤辖、管理麟州。
恰逢镇戎军蕃族内乱,调任泾原路钤辖,又主管镇戎军,又调任原、环二州。凭借西京左藏库使、惠州刺史管理利州,调任并、代州钤辖,改任西上阁门使。
他向皇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边境博籴,属羌族最苦,屡次逃走。准请放宽对他们的法令,使得他们恢复产业,以保护边境。”
很久以后,升任东上阁门使。 元昊攻打延州,仲宝率领军队到了贺兰谷,分兵作战,在长鸡岭这个地方大败蕃将罗逋,打了一场漂亮仗。
升任四方馆使,担任濮州团练使,做泾原路总管、安抚副使兼管勾秦凤路军马事。同西羌在六盘山作战,俘虏杀死几百名敌人。
任福曾在好水川打了败仗,他的偏将朱观却被围困在了姚家堡,王仲宝带兵去营救,顺利地把朱观带出重围,让他乘从马而归。当时诸位将领都战死了,唯独王仲宝与朱观得以生还。
王仲宝被调任环庆路副都总管、管理庆州。没有多久,兼任本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大破金汤城,皇上又赐诏奖励他,调任澶州副总管。安抚使范仲淹因为仲宝军事才干没有减弱,奏请皇帝挽留王仲宝。
第二年王仲宝凭借磁州防御使的身份管理代州,被授予左屯卫大将军,后退休归家,死亡。 王仲宝字器之,密州高密人。
初为刑部史,补齐州章邱尉。以捕群盗六十余人有功,用开封府判官鞠仲谋荐,召对,改右班殿直,为镇、定、保、深、永宁、天雄六州军巡检。
又以捕贼功,迁左班,徙河北西路提举捉贼,擒磁州名贼王遇仙、博州孙流油辈,凡四十人。 夜有盗叩户外乞降,左右欲杀之,为首级论功,仲宝不可,纳舍中使寝。
擢阁门祗候,命乘驿捕登州海贼百余人,获之。还,为河北提举捉贼,又捕斩百余人。
知信安军,复为河北提举捉贼。有盗百余依西山,官军不能捕,仲宝悉招出,隶军籍,奏以自随。
徙泽、潞、晋、绛、慈、隰、威胜军巡检使,至官才八日,获太行山宿贼八十人。累赐金帛、缗钱。
使契丹,积迁内殿承制。 天圣初,知镇戎军,改供备库副使。
破康奴族,获首领百五十、羊马七千,诏奖其功。凡五年,还,巡护惠民河堤岸,迁供备库使、麟府路兵马钤辖、知麟州。
会镇戎军蕃族内寇,徙泾原路钤辖,复知镇戎军,又徙原、环二州。以西京左藏库使、惠州刺史知利州,徙并、代州钤辖,改西上阁门使。
建言:“缘边博籴,属羌苦之,数逃去。请宽其法,使得复业,以捍边境。”
久之,迁东上阁门使。 元昊寇延州,仲宝将兵至贺兰谷,以分兵势,败蕃将罗逋于长鸡岭。
迁四方馆使,领濮州团练使,为泾原路总管、安抚副使兼管勾秦凤路军马事。与西羌战六盘山,俘馘数百人。
时任福大败好水川,别将朱观被围于姚家堡,仲宝以兵救之,拔观出围,乘以从马。时诸将皆没,独仲宝与观得还。
徙环庆路副都总管、知庆州。未几,兼本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破金汤城,复赐诏奖谕,徙澶州副总管。安抚使范仲淹以仲宝武干未衰,奏留之。
明年以磁州防御使知代州,除左屯卫大将军致仕,卒。
3.文言文翻译:《宋史チ6ᆭ1赵良淳传》赵良淳,字景程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趟汝愚的曾孙。
赵良淳从小跟从他们乡的先生饶鲁求学,懂得立身的大节。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处以干练治理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
起初因恩荫为泰空主簿,多次升迁至淮西运辖,沉浮任散官二十多年。考试举人及格,改知分宁县。
分宁,是江西的大县,习俗喜欢喧哗和攻击别人,赵良淳治理该县,没有使用刑法和杀戮,没有任用胥吏,选取忠厚孝顺的人,亲自尊敬礼遇他们,至於对那些特别桀惊不驯的人,就绳之以法,坏的习俗被稍微革除了一些。度宗咸淳末年,任命赵良淳知安吉州。
赵良淳到任后,每天和属吏讨论如何进行守御的准备,都加以实行。当时年成饥荒,百姓聚在一起成为盗贼,所在的地方蜂拥而起。
有人请求出兵打击他们,赵良淳说:“百姓难道愿意做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逢大旱,所以一起剽劫抢掠苟且活下去罢了 。"命令僚属对他们晓以大义。
众人都扔下武器分散而回,那些不走的人众人把他们捆住献来。有抢了人家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且归还给人家的人。”
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粟米赈济他们.曾经对人说: “假如太守的身体可以赈济百姓,也在所不惜。”他的话非常诚恳,足以打动人们,人们尽出谷仓中的粮食来响应他。
不久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来招降,趟良淳烧掉书信斩杀了使者。元兵来到,在他们的东西门驻军.赵良淳率领众人守城,晚上就露宿在城墙上,不回家。
在此之前,朝廷派大将吴国定增援宜兴,宜兴已经危急,他不敢去,就到安吉见赵良淳,愿意留下来作为辅助力量。赵良淳看到吴国定慨慷陈辞,认为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戍守安吉。
不久吴国定打开南门接纳外面的元兵。元兵进入城中呼叫道: “众人散去,元帅不杀你们。”
於是众人大声哭泣着散去。赵良淳命令驱车回府,士兵制止他说: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侍郎你应当为保全自身着想。”
赵良淳呵斥众人离去。让家里人出去躲避,就关上合门自杀了。
有士兵来解救他,他又醒过来,众人列拜哭泣说: “侍郎何必苦自己呢?逃走仍然可以求生。”赵良淳叱责他们说:“我难道是个逃生的人吗?”众人仍然围守着他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道:“你们想作乱吗?”众人哭泣着出来,他又上吊而死。
4.后汉书•王充传的译文和翻译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元称。
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
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官职名),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王充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实在的结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了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
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 刺史(官职名)董勤征聘他为从事(官职名),改任治中(官职名),自己辞职回家。
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子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
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