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熹字伯阳文言文答案(《赵俨,字伯然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赵俨,字伯然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
赵俨,字伯然,颍川州,与同郡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
建安二年。 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
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
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恩威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
惟阳安郡不动,都尉李通急录户调(魏晋时期按户征收的赋税)。 俨见通曰:“方今天下大乱,诸郡并叛,独阳安怀附,复趣收其绵绢,小人乐乱,无乃不可乎?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
俨日:“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 ”乃书与荀或日:“今阳安郡当送绵绢,而道路艰阻,必致寇害。
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
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或报日:“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上下欢喜,郡内遂安。入为司空掾属主簿。
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
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与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来到。
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日:“今贼围素固,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
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
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
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 羽军既退,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
仁会诸将议,成日:“今羽危惧,必可追禽也。”俨日:“今羽已孤迸,更宣存之以为权害。
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
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选自《三国志·魏书·赵俨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吾知归矣 归:归去B.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虞:欺骗C.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 倾荡:倾家荡产D.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敕:传令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乃书与苟或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B.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以乱易整,不武C.权则改虞于彼/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凌万顷之茫然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俨与杜袭、繁钦三个家族,避乱荆州,其姓氏各不同,仅靠同乡关系,便能互通财物,共同谋划,合为一家,实属难能可贵。
B.赵俨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他认为曹操是应天顺时,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于是投奔曹操。 在郎陵,赵俨恩威并用,成功地控制了本地豪强,使郎陵的混乱局面迅速好转。
C.为表示对曹操的忠诚,李通下令急征阳安郡的赋税来支援曹操。赵俨急忙劝阻李通并写信给荀彧,最终征得赋税全部退还给阳安百姓。
D.孙权为帮助曹仁解围,出兵袭击关羽,使关羽南逃。 赵俨在众人主张生擒关羽的情况下指出应该放过关羽,让他和孙权相争,而曹魏可以坐收渔利,可见其胆识过人,多谋善断。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
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5分)译:(2)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5分)译:。
2.杨伯雍种玉文言文答案
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
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家焉
这里的家是什么意思?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杨伯雍是雒阳县人,原本以买卖为生,为人很孝顺。他的父母死后葬在无终山,于是他就在那里定居了。因为山处高低,没有水源,他就自己取来水,放在山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个过路的人喝了他的水,就给了他一斗石子,并嘱咐他在高处干燥平坦有石头的地方种下,告诉他说:“会有玉从石头里面长出来。”杨伯雍当时还没成家,路人又对他说:“你会娶一位贤良的妻子。”说完后就走了。於是伯雍把石子种下去,每年常来观看,果然看见有玉生于石上,别人都不知道这事。右北平有家大户人家姓徐,他家的女儿德行贤淑,许多人前去求婚都遭到了拒绝。杨伯雍也前去求婚,徐家的人笑他傻,于是跟他开玩笑说:你要是有白璧一双,就将女儿嫁给你。伯雍便往其种玉的地方,取白璧五双为聘礼。徐家人大吃一惊,只好将女儿嫁给他。皇上听说了这件事也很惊奇,封伯雍做大夫。在他种玉的地方,四个角上各树立起一丈高的石柱,中间的面积有一顷大小,起名字叫做玉田。
家在这里做动词用,居住、定居的意思。
这篇文章说明了,有道德的人,终究会得到好报。
3.谁有《后汉书·赵熹传》的译文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郡人。
年轻时就有节操。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更始笑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就征召赵憙,赵憙不到二十岁,引见来了,更始笑道:“还是个小孩,怎么能挑着重担走很远呢?”于是把赵憙任命为郎中,行使偏将军的职务,让他到了舞阴,李氏就投降了。 更始败,憙为赤眉兵 所围,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
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已受其害,欲弃之于道。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 伯仲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每道逢贼,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能前。
憙见之悲感,所装缣制资 粮,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更始失败,赵憙被赤眉兵围困,形势急迫,于是爬上房子逃走了,赵憙和好友韩伯仲等数十人带着小孩和体弱者,直出武关,伯仲因为老婆长的漂亮,担心有人强暴她,而使自己受害,想把老婆扔在路边。
(这哥们够狠)赵憙怒责,伯仲不听,于是赵憙将泥炭涂在伯仲老婆的脸上,自己用鹿车(手推车)推着她。每次路上遇见盗贼,或者有人逼迫(把女人留下),赵憙就说她有重病,使她免于受难。
到了丹水县,遇到了更始的亲属,他们都赤身光脚,满身污泥,饥饿困苦无法前进了,赵憙见了悲感交集,把所装衣物钱粮都给了他们,把他们护送回乡里。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 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 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
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先做过琅琊相,好强不守法度,掠夺兼并,大家都很怕他。赵憙下车,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地追问其奸情,并把李子春收捕拷问,他的两个孙子都自杀了。
京城里有很多人为他求情,最终赵憙都没有理会。当时赵王刘良快病死了,(皇帝)车驾来到赵王身边,问他还想要什么。
赵王说,我和李子春关系不错,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了他,希望能让他活命。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才不会白费,你说个别的吧。
赵王无语了。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这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与其他各郡追捕他们,杀了他们的大帅,余党受株连的有好几千人。
赵憙上书说:恶人做了坏事只要控制住他们的身体就行了,可以把所有人都迁移到京城边上的郡里。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把他们安置到颍川、陈留。
于是赵憙推荐有义行的人,除掉坏蛋。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就死了(估计是撑死了),平原境内丰收了很多年,百姓歌颂赵憙。
三十年,憙上言宜封禅,正三雍之礼。中元元年,从封泰山。
及帝崩,憙受遗诏,典丧礼。是时,籓王皆在京师,自王莽篡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东海王等杂止同席,宪章无序。
憙乃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时,籓国官属出入宫省,与百僚无别,憙乃表奏谒者将护,分止它县,诸王并令就邸,唯朝晡入临。
整礼仪,严门卫,内外肃然。 三十年,赵憙上书说现在应该封禅,适合三雍(明堂、灵台、辟雍分指天、地、人)之礼。
中元元年,跟着光武帝去泰山封禅。等到皇帝死掉以后,赵憙接受遗诏,主持葬礼。
当时,藩王都在京城,自从王莽篡位作乱以来,旧的典章制度不复存在,太子和东海王等人随便坐在一起,宪章没有秩序,赵憙表情凝重,横剑来到殿阶上,把其他藩王都扶下去,以显示尊卑有别。当时藩属国的官员进出宫殿与中央的办公机构,与其他的官员没有区别,赵憙上表把这些人被护送到(京城周边)各县,让其他藩王都回到他们自己的公馆,只有早晚才能进见,(赵憙)整顿礼仪,加强守卫,京城内外的人都老实了。
4.浦阳郑君仲辨译文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像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
5.解答文言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
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