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辉字仲实全文文言文翻译(李德辉字仲实)

1.李德辉字仲实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

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舂稗子煮野菜度日。德辉天性孝顺,好读书,但家贫只得辍学。

十六岁为丰州监酒,其俸禄先孝敬母亲,有余则买些书籍,夜间诵读不休。他不愿再做监酒,叹息道:“志士怎能干这事;做官不能辅助君王不能造福万民,不做官也不能使亲欢悦,不能自我修养。

天地之间,人生几何,岂可默默无闻,同腐草一般!”于是谢绝与一般少年交游,去向老师求教。世祖为太子时,由于刘秉忠的推荐,德辉得以与窦默一同征召入朝,侍裕宗讲读。

宪宗三年(1253),帝封宗亲为王,将京兆地方分封给世祖,要选派廷臣中能理财的人去负责军粮的供给。德辉与孛得乃二人当选。

汪德臣屯兵于利州,扼四川咽喉,规划进取四川,其数万军队食粮靠德辉调度供给。德辉号召百姓把粮食送到绵竹,他用钱币和盐券来偿还粮食的价格,然后由陆路运到兴元,水路由嘉陵江下运。

不到一年军备充足,为日后取蜀奠定了基础。中统元年(1260),任德辉为燕京宣抚使。

燕地多大盗,造伪钞,结死党杀人。德辉全部捕杀,以后令行禁止。

他在做这些事时并未报告中书省,因此得罪了平章王文统而被撤职。中统三年,王文统谋反伏诛,因而德辉被起用为山西宣慰使。

他在山西,将被权势之家抑为奴隶的平民,一律释放为民,因此而复业者近千人。至元元年(1264),撤销山西宣慰司,授德辉为太原路总管。

德辉在太原兴办学校,旌表节孝,鼓励农业,设立社仓,统一度量衡,总之,凡对民有利的事无不为之,连续六年都出现嘉禾瑞麦这种显示吉祥的兆征。至元五年,召回朝任右三部尚书。

有人因争财产,其兄之子被杀,诉讼于官府,德辉判定是死者叔父所杀。许多人请权贵人说情,德辉不答应,告诉他们罪证确凿,说情者无话可说。

七年,世祖以蝗灾旱灾为忧,德辉奉命去山西、河东复查囚徒的罪状,借以消除灾害。行至怀仁,有个姓魏百姓发现一个木偶,拿去官府告他妻子以左道旁门之术来害他。

审理多次,供词俱在。德辉察觉其中有冤情,又知道此控告者有爱妾,因而怀疑是妾所为,借以陷害其妻。

提妾审讯,不久妾供认了,于是对其夫判处杖刑,论妾死罪。皇子安西王镇守关中,奏请以德辉为辅臣,朝廷任德辉为安西王之相。

德辉到任后,视察沿泾河的牧地,见可开垦成田的有数千顷。便在那里建房屋、疏沟渠,迁贫民二千家在此屯田,借给他们耕牛、种子、农具。

这样,每年得粟、麦、草料数以万计。至元十二年,朝廷诏令德辉以王相之职去安抚四川。

当时,重庆为宋军所据,元军久攻不下,朝廷于东川、西川各设立行枢密院,会集万人兵力围攻重庆。德辉到达成都,东西两川行枢密院都派人来向他咨询得筹军粮的方略。

德辉告诫他们说:“宋朝已亡,重庆这个弹丸之地,不降又能怎样。但公等好剽劫杀戮,百姓害怕,不来归顺。

过去,尚未开战,朝廷派太监奉诏书来宣布赦令,公等不能将朝廷赦令向百姓宣布,以等待百姓归顺,而是做了些使百姓惧怕的事,所以尽管我水陆两军擂鼓进攻,而仍然不能攻下重庆。而且军政不是一条心,相互攻击,这样下去早晚是要失败的,岂能成功!”德辉走后,还未至秦,泸州反叛,重庆围城之军遭到失败,退守泸州。

至元十四年,朝廷任命德辉为西川行枢密院副使,仍兼王相,留成都负责军粮的供应。这年又收复泸州。

十五年,再围重庆,费时一个多月才攻克。接着又攻下绍庆、南平、夔州、施州、思州、播州诸山寨。

东川枢府仍是原来的将官,鉴于前与西川相观望导致失败,不肯共同行动,愿单独围攻合州。德辉释放了关押在顺庆狱中的合州宋军俘虏,要他们回去对宋守将张珏说,大元天子威德远扬,宋朝已经灭亡,皇帝、皇后和太后都到了燕京,元朝气量宽大,有功记功,不记前过,若能早日归顺,必授以将相之职位,与夏、吕一样。

还写了封信,反复说明礼义祸福,其中说:“你虽为宋朝臣子,但不会比宋朝皇室子孙更亲,合州也不会比宋朝的江山大,而宋室子孙也将其天下归我大元朝,你却还在恃山水之险进行抵抗,认为是在尽忠,是多么糊涂!过去此州百姓不归附元朝,是因为宋朝皇帝尚在,怕蒙受不义之名,故你还可以掌握他们生死命运。如今皇帝没有了,而你还要像以往那样,有一天你部下的坏人会将你的头取去换得他们的幸福。”

还未等到张珏的回信,德辉就回成都王府去了。合州宋军守将派李兴、张等十二人去侦察成都的动向,都被捕。

德辉没有杀他们,而是全部释放,让他们带信给合州宋将王立,信的内容与前致张珏的一样,只是言辞更诚恳些。王立过去与东川枢府有深怨,怕投降后被杀,便派李兴等引导帅府中一个能干人杨獬,怀着秘密书信由小道至成都求降。

德辉只带数百兵率去合州。东川枢府怕德辉来争功,对他说:“往日公写信给张珏投降,极其诚恳,但终无功而还。

今王立只不过是张珏部下一位校官,为人狡诈不可信,特用计把公引来,企图让你与我们争功,而他们可苟延残喘,未必是真降。”德辉说“:过去合州是因为重庆还未被攻下,他们可以共同抵抗。

如今重庆已下,他孤立无援,走投无路而来归降,是形势所迫。我来并非。

2.李德辉字仲实的翻译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 爱问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

生五岁,父且卒,指德辉谓其家人曰:“吾为吏,治狱不任苛刻,人蒙吾力者众,天或报之,是儿其大吾门乎!”及卒,德辉号恸如成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

德辉天性孝悌,操履清慎,既就外傅,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

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文言文,翻译,全文,德辉

3.文言文两篇 求翻译 需正确

(一)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衡,字仲平(同意),怀的河内人啊。七岁入学,教授章句,问他的老师说:“读书为了什么?”老师说:“取科第罢了!”他说:“这样就够了吗?”老师大为惊奇的。每次授书,又能问他意义。长时间的,老师对他的父母说:“孩子聪颖不凡,将来一定有过人的,我并不是他们的老师的。”于是告辞离去,这样的人一般更三师.。稍长,喜欢学习如饥似渴,但是遭逢乱世,而且,家贫没有书。曾跟随太阳的家,看见《尚书》注释,因此,请寓所住,手抄回。夜里想到白天背诵,身体而努力实践的,言语行为必须估量各义而后发。家里贫穷,吃糠果品蔬菜,处之坦然,唱诵的声音听到门外。

(二)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

(李)德辉字仲实,正好遇到,家里储存的粮食才五升,他的母亲春蓬稗、煮藜苋吃掉了。德辉天性孝顺友爱,操行

清慎,既就外傅,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质,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清廉谨慎,已经在外傅,喜欢读书,束在贫穷.,无法从本质,于是停止工作。十六岁,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美味,有我就买笔和纸记录书.,夜间诵读不止。已就厌烦糟曲,感叹说:“志人对怎么这样呢!在不足以纠正你幸福人.,隐不脚,以取悦亲近自己,天地之间,人生在人世间?怎么可以没有听说,同腐烂草木啊!”于是谢绝所交游青年,求先生长者学习,因为最终的职业。

4.翻译 求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

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

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

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

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第二个找到一点。

李德辉字仲实,正逢荒年,家中储存的粮食只有五斗,他的母亲捣碎草籽,煮野菜来吃。李德辉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操行清廉严谨,担任老师之后,嗜好读书,。

5.翻译以下两篇文言文

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

七岁进入学堂开始学习,老师教给他章句,他问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为了科举考取功名罢了。”他又问“:仅仅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

每次教授新课,他都要询问主旨。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不同寻常,以后一定会超过常人,我不适合做他的老师了。”

于是就离开了,这样总共更换了三位老师。稍微长大以后,他热爱学习,然而遇上乱世,并且家里贫穷没有书籍,曾经在别人家里见到《书经》的注疏,于是就请求留宿下来,亲自抄写书籍。

夜晚思考,白天诵读,亲身实践,阅读时一定要搞清楚书的大义。家里贫困,吃米糠和野菜,他也泰然处之,诵读的声音在窗外都可以听到。

李德辉字仲实,恰好遇上灾年,家里储存的粮食只有五升,他的母亲舂蓬稗,挖野菜来吃。德辉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节操高尚。

到外傅任职,嗜好读书,因为家贫,没有办法完成学业。十六岁,到丰州任监酒,俸禄和粮食很充足,有剩余的他就卖掉,买来纸和笔抄书,晚上诵读不停息。

后来厌恶糟曲,慨叹说:“志士怎能安于这样呢?做官不足以辅佐君主造福百姓,隐居不足以愉悦亲人独善其身,天地之间人能活多久呢?默默无闻,跟腐朽的草木一样!'于是谢绝了与他交游的青年人,跟随先生和有德行的人讲学,完成自己的事业。 全部自己翻译,请采纳,打赏。

德辉字仲实全文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