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见文言文古今中义(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总结)

1.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总结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 何苦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 垄断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 自信 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 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 实弹 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 不好 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 即使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 留意 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 老子 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 丈人 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 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有志节操守的男子 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更不用说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的地方 扶老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出身低微,行为鄙鲁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 深入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 有意 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 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 有时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 鞠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恭敬,谨慎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夹杂着 稍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渐渐 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活泼玩皮 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此,在这上 大风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 小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 以为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 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 不避 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 人情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 县官 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 或者 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 指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出来给……看 约束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信约 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上前;进,进献 因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趁机 美人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嫔妃 以往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 宣言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扬言 亲戚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父母兄弟 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他实际上 横行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北面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面朝北,指臣服 殷勤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关切、问候 中国 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指现在中原地区 不过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 不超过 形成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形势形成 从事 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官名 妻子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儿女 初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刚刚开始 所以 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 风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 具体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形体齐备 故事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所以,事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旧例 口舌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代指言辞 无聊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处境困窘,没有依靠 慷慨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山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崤山以东 祖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祖辈与父。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归纳,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类型归纳

2.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通假字: 兑.命 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3)然后能自强(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4)虽.有至道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5)教学相长也(长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旨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 2、不知其善也: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一词多义:(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教)特殊句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句。

也。

文言文,古今,常见,高中

3.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通假字: 兑.命 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旨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4)虽.有至道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教学相长也(长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旨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 2、不知其善也: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一词多义:(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教)

特殊句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

句。

也。

4.高中常见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

(《乐羊子妻》) 26、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今义:一个词。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古义:两个词。

“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0、学者 古义:两个词,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墨池记》) 31.(1)。

5.求高中文言古今异意词

古今异义词语112例 说明:(一)例句因较为著名或语境较为充分,均未指明出处; (二)因今义一般较为明显,释义侧重古义。

1.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2. 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3. 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4. 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5. 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6. 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7. 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古义:纵横驰骋。今义:略。)

8. 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的人。)

9. 是非: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古义:这不是。今义:略。)

10.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1.野人: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古义:住在郊野的农民。今义:略。)

12.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略。)

13.莫非: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古义:没有什么不是。今义:表示揣测或反问的副词。)

14.舅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古义:公婆。今义:略。)

15.爪牙:祈父予王之爪牙 (古义:得力的帮手和武士。今义:坏人的党羽。)

16.颜色: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今义:略。)

17.形容: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加以描述。)

18.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恢复。今义:略。)

19.无论:问其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20.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1.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略。)

22.妻子:子布、元表等人各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略。)

23.消息: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古义:消失、生长。今义:略。)

24.于是:晋于是始墨 (古义:从此。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吾祖死于是 (古义:在这件事上。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25.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于是写。今义:略。)

26.县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宫日有廪稍之供 (古义:朝廷。今义:略。)

27.其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

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实际上。) 28.殷勤:致殷勤之意 (古义:恳切慰司。

今义:热情周到。) 29.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皇帝的妃嫔。

今义:美貌的女子。) 30.具体:立土动及百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古义:形体完备而规模较小。

今义:特定的,不笼统的。) 31.痛心: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下相逐 (古义:痛恨。

今义:极其伤心。) 32.婚姻: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亲家。

今义:夫妻关系。) 33.长者: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古义:有德行的人。

今义:年老的人。) 34.迁徙:然陈涉……而迁徙之徒也 (古义:被征发的人。

今义:迁移。) 35.智力: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力量。

今义:略。) 36.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略。) 37.治理:(尹翁归)历守郡中,所居治理 (古义:太平清明。

今义:略。) 38.中伤: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古义:内心不高兴。

今义: 恶意诽谤他人。) 39.事情: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古义:事情的真实情况。

今义:略。) 40.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

今义:显露出来。) 41.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42.交通: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 (古义:交往。

今义:略。) 43.绝食: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古义:吃不上饭。

今义:略。) 44.学问:(王)尊窃学问,能史书 (古义:学习请教。

今义:略。) 45.河南、河北: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46.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今义:略。) 47.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8.明日: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9.轻易:李文忠守严州,帝欲召还。

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古义:随便改换。今义:随便;容易。)

50.稍稍: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地。今义:稍微。)

51.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 (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

52.意思:陆逊意思深长 (古义:内心思想。今义:略。)

53.结束:与村中少年结束而出 (古义:整理好行装。今义:略。)

54.下车:(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古义:到任。今义:略。)

55.中外:既而契丹。

6.求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词,要举例,最好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 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辞{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 ③不。

7.语文必修一所有古今异意词及其释意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今异义词”简表 2010-11-03 16:12:09| 分类: 十、必修1、2教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出 处 例 句 古 义 今 义 《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没有能力 形容词 《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越过晋国 春秋国名 《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作为 认为 《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烛之武退秦师》 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 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

《烛之武退秦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代词;人,名词,夫人,即“那个人”。

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烛之武退秦师》 亦去之。

离开 到……地方 《荆轲刺秦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处境困难。 贫穷 《荆轲刺秦王》 而伤长者之意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年长之人。《荆轲刺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遇到,碰以。

《荆轲刺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刻毒 有深度,与“浅”相对。

《荆轲刺秦王》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眼泪 鼻涕 《荆轲刺秦王》 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表可能、能够、许可。《荆轲刺秦王》 将军岂有意乎? 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还有“故意”之意。《荆轲刺秦王》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袒露一只臂膀。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荆轲刺秦王》 士皆垂泪涕 眼泪 鼻涕 《荆轲刺秦王》 终已不顾。 不回头。

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荆轲刺秦王》 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物 货币 《荆轲刺秦王》 诸郎中执兵 宫廷的侍卫。

称中医医生 《荆轲刺秦王》 左右乃曰 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荆轲刺秦王》 断其左股。 大腿。

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荆轲刺秦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投击。 拿着 《荆轲刺秦王》 则秦未可亲也 父母 亲人 《鸿门宴》 沛公居山东时 崤xiáo山以东。

山东省。《鸿门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足够用来 完全可以,够得上 《鸿门宴》 沛公奉卮酒为(之)寿 敬酒。

长寿 《鸿门宴》 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鸿门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是两个词,指出来、进去 现在是一个词,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相符、不一致 《鸿门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十分 《鸿门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现在人家(指沛公) 现代的人,与“古人”相对 《鸿门宴》 将军战(于)河北 黄河以北 指河北省 《鸿门宴》 而听细说 小人的谗言。 详细说来。

8.急求 高中文言文100个常见的一词多义

这个太多,也用不着。

多积累就可以了,文言文通常考查120实词:高考考点—120个文言实词集锦 1、爱 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欢)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爱护) 而臣衰,窃爱怜之《触》(怜爱)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抚)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安享,感到舒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安稳,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怎么,哪里)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使……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3、被 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屈》(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盖) 操吴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 倍以结之,则民不倍(背叛背弃) 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违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词,本来) 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量词,册) 6、鄙 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 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边境) 越国以鄙远《烛》(以……为边境) 7、兵 可汗大点兵(军队) 兵刃既接《寡》(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军队) 勒兵,下令军中《信》(军队) 8、病 君之病在肠胃(疾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 9、察 徐而察之《石》(细看,观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 微察公子《信》(观察) 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洁白的样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考察,举荐) 10、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朝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听朝(朝政)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邹》(朝廷)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 11、曾 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 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简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竟然,简直)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竟然,简直)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竟然) 12、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乘坐) 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 氓》(登上) 13、诚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也《祭》(确实)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假如,果真) 可谓智力孤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确实)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真诚的心意) 14、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陈》(任命官职) 15、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告别,辞别)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告别,辞别)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道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言辞,文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托辞,说辞)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告别)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托词,辩解之辞) 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文体) 16、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跟随)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 顺从,跟随)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听从)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介词,由)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通“纵”缔结盟约)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通“纵”缔结盟约)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介词,由)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使……跟从) 17、殆 骊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大概,恐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几乎,近乎)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 秋水》(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大概,恐怕) 农者殆则土地荒(通“怠”,懈怠) 18、当 当窗理云鬓(对着,向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御) 非刘豫州。

高中常见文言文古今中义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