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纨字子纯文言文答案(朱纨字子纯原文翻译)
1.朱纨字子纯原文翻译
朱纨传
朱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封官景州知州,调到开州。嘉靖年初期,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四川兵备副使。与副总兵何卿共同平定深沟诸砦番。五迁到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第二年七月,倭寇出现,改任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之职,巡抚浙江。
起初,明祖定下制度,不许片板入海。承平日久,奸民擅自出入,勾结倭人和佛郎机诸国的人到中国互相做买卖。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占据宁波的双屿,做该地的统治者,掌管它的质契。有势的人家维护支持他们,漳、泉的这种家庭比较多,或者与他们通婚姻。假借济渡的名义,制造双桅大船,运载禁运物资,将吏对此不敢诘问。有的人欠他们的债,许栋等人就引诱他们攻打抢劫。欠债的人威胁说将吏要逮捕驱逐他们,泄露出征时间让他们离去,期望他日偿还。到期后,仍然像以前一样欠债。倭寇大怨恨,更加与许栋等人合作。而浙、闽海防长久毁坏,战船、哨船十艘只剩下一两艘,漳、泉巡检司弓箭兵旧额二千五百多人,现在只有千人。倭人抢劫掠夺总是得志,更加无所顾忌,来进行抢掠的接踵不断。
朱纨巡视海道,采用佥事项高和士民的话,说不革除渡船,那么海道就不能清理,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能得到恢复,上疏皇帝列举具体情况。从此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闽人衣食靠海来维持,突然丧失重利,即使是士大夫之家,也觉不便,想阻止破坏这种制度。朱纨讨伐平定覆鼎山的叛贼。第二年将进攻双屿,让副使柯乔、都指挥黎秀分别驻扎漳、泉、福宁,遏止敌贼奔逸,让都司卢镗率领福清的兵士从海门进入。而日本的贡使周良违背旧约,以六百人先期到达。朱纨奉诏对此进行灵活处理。估计不可能推却,于是要周良自我表明,并且下不为例。命人登记他们的船,将周良引进宁波宾馆。奸民投书激变,朱纨防范甚密,使他们的诡计不能得逞。夏天四月,卢镗在九山洋遇到敌贼,俘虏日本国人天稽,许栋也被擒。许栋的同党汪直等人收集余众逃遁,卢镗筑塞双屿后回来。番船后到的不能进入双屿,分别停泊在南麂、礁门、青山、下八诸岛。
势豪之家既然失利,就公开扬言被擒的人都是良民,不是贼党,以此来蛊惑人心。又挟制有司,轻的按胁从被掳的罪名加以处理,严重犯罪的则按强盗拒捕的法律处理。朱纨上疏说“:现在海禁分明,不知由什么原因被掳,由什么原因胁从。如果以引进番导来寇为强盗,海洋敌对为拒捕,我很愚昧,实在不能理解。”于是朝廷让他不须请示灵活处置、杀戮。
朱纨执法非常坚决,势豪之家都感到恐惧。贡使周良安插已定,闽人林懋和为主客司,宣言应当放他回去。朱纨因为中国制驭诸番,应当遵守大信,谏争得很强烈。就说:“除去外国强盗容易,除中国强盗困难。除去中国濒海的强盗还容易,除去中国衣寇的强盗特别困难。”闽、浙的人更加恨他,竟勒令周良还泊海屿,以等候贡期。吏部采用御史闽人周亮和给事中叶镗的话,上奏改朱纨为巡视,以减少他的权力。朱纨愤怒,第二年春天上疏说:“我整顿海防,稍有次第,周亮想侵削我的权力,致使我管的官吏不肯听我的命令。”既而又陈述明国事、正宪体、定纪纲、扼要害、除祸本、重决断六事,语言多有愤激。中朝士大夫先听进浙、闽人的话,也有不喜欢朱纨的人。
朱纨前往讨伐温、盘、南麂诸贼,连战三月,大破敌军,还平息处州矿盗。这一年的三月,佛郎机国人到诏安进行抢劫。朱纨攻击擒获他们的头领李光头等九十六人,又用相机处理之法将他们杀戮。并将情况报告给皇帝,语言中又侵犯了诸势豪之家。御史陈九德于是弹劾朱纨擅自杀戮。于是免去朱纨的官职,命令兵科都给事中杜汝祯考察审问。朱纨听说后,慷慨流涕说:“我贫穷而且有病,又意气自负,不能对簿公堂。纵使皇帝不想杀我,闽、浙人一定会杀我。我死,自己解决,不须他人。”写墓志,作绝命词,饮药而死。二十九年(1550),给事中杜汝祯、巡按御史陈宗夔回来,说是奸民鬻贩拒捕,没有僭号流劫之事,问朱纨擅杀之罪。皇帝下诏令逮捕朱纨,朱纨在这以前已经死了。柯乔、卢镗等人一并被处死刑。
朱纨清强峭直,勇于任事。想为国家杜绝祸乱的根源,才被势豪之家陷害,朝野人士都为他叹息。自从朱纨死后,罢去巡视大臣官职不设,朝廷内外都摇手不敢说海禁方面的事。浙中卫所四十一个,战船四百三十九艘,军籍尽为耗散。朱纨将福清捕获的盗船四十多艘,分布在海道,在台州海门卫的有十四艘,作为黄岩的外部屏障。副使丁湛全部将它们遣散,撤消防备放开海禁。不久,海寇大作,荼毒东南有十多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05题
101.C
102.C
103.B
104、参考译文:
(1)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2)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
101.C
102.C(②不是写朱邑公正、淳厚,排除A、D;⑤写他被张敞的话感动而尽力为朝廷举荐贤德。)
103.B (不是“会见”是“写信”。)
104、参考译文:
(1)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2)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
【译文】
朱邑,字仲卿,庐江县西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人和他结交。
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杂难治僻远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有什么奇才。即使有,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甜,丰年的时候粮肉都有富余。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有位,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重用。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才,有很多人是得到他的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这样的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不断。
3.求翻译,或者这篇文言文答案
鱼崇谅,字仲益,他先祖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到陕。崇谅原名刘崇远,后避汉高祖名讳而改的。小时候能写文章,20岁时被后梁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刺史征辟为随从。恰逢相州兵变,哗变军队投诚后唐庄宗李存勖。鱼崇谅逃回陕县,被后唐秦王李冷静录用,任记室官。后李冷静叛乱被杀,鱼崇谅连坐,流放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县境),后改放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境),不久又放回家乡。后唐清泰三年(936),被潞王李从珂起用为陕州司马,后令知制诰。后唐亡,入任后晋,任殿中侍御史,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境)长官李俨请调鱼崇谅为察看指使。崇谅向朝廷进奉物品时,为宰相看重,引荐为屯田员外郎,担任草拟制诰、诏书。后晋开运三年(946),契丹入开封,契丹国丞相张砺力荐鱼为翰林学士。契丹北退,鱼崇谅未随,后汉高祖刘知远进入开封,鱼崇谅献契丹国全部诏敕,高祖任他为知制诏。不久又任为翰林学士。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回陕州任保义军节度副使,领合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境)刺史。时遇讨叛,崇谅担任前方事务,供给前线。不久回朝任学士。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崇谅仕周,仍为学士,后周太祖郭威将书诏俱委之,且加工部侍郎。时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境)节度使慕容彦欲叛,高祖命鱼崇谅担任使者,安慰慕容彦归心。后周进策献计人很多,高祖任命崇谅为枢密院引试,考核、调查进策献计者才干。不久鱼崇谅又奏请回陕县养母,诏准长假,假满百天,回朝任礼部侍郎、学士。崇谅再次上表,请延假养母送终。
太宗即位,下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退休。一年多后死。
4.谁能告诉我这篇文言文的答案
1、解释加点字词语:
(1)一牛且数万斤(且)。-----------将近的意思
(2)募能出之者(募)。------------招募 聘请
(3)徐去其土(徐)。------------,慢慢地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实)。--------------填满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5.根据所给古文写答案,急
楚人有窬盾与矛者 者的意思(……的人)
誉之曰 誉的意思(夸耀,称赞)
物莫能陷也 陷的意思(穿透,穿破,戳穿)
或曰 或的意思(有的人)
其人弗能应也 其的意思(代词,那个,此处指出卖矛与盾的人)弗的意思(不,表示否定,副词)
此故事后来演化成一条成语叫(自相矛盾)原文中互相矛盾的两句话是(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看看怎样?
在生活中,在不经意会发生相互矛盾的是,请你举例说明
现在有些家长对待自己子女利用网络来学习与交流时的矛盾心理,就是如此,既希望子女能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来拓展见识广交朋友,又担心子女误入歧途,遗祸不浅。
骑着驴找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