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一词多)
1.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
这个回答你一定满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
一、通假字:
1、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2、莫春者 “莫”同“暮”~~将尽、晚
二、一词多义
1、尔 子路率尔而对曰: 相当于“然”,表状态
如或知尔: 你,你们
2、与 吾与点也 : 赞成、同意
唯求则非邦也与: 语气词,表疑问
3、方 方六七十: 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且知方也: 正道,指是非准则
如或知尔: 如果
4、如 如其礼乐: 至于
如会同: 或者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因为
毋吾以也: (动)认为
5、以 则何以哉: (动)做、用
加之以师旅: (介)用、拿
以俟君子: (目的连词)来
三、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动 穿礼服、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动 吹风、乘凉
四、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以吾一日长乎尔 加之以师旅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
2、宾语前置: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五、固定搭配
何如:怎么样、怎么办
3.论语十二章中的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论语十二章》中的古今异义词:1、不亦君子乎——释义:是君子的风格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 师——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释义: 每天吃点饭,喝点水 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释义: 每天吃点饭,喝点水 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释义: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批复——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释义: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三——古:多次;今:数词7、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今:彼此友好的人8、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 可以——古:两个词。
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9、学而不思则罔——释义: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 10、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殆——古:疑惑 ;今:危险 原文(节选):《论语十二章中》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义: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扩展资料: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释义:这是愉快的事 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释义: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1、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释义: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三人行必有我师[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3、择善而从[ zé shàn ér cóng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5、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6、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论语·子罕》。
第二个意思为立誓践行圣人(如大禹、周文王姬昌)之道的人,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不舍昼夜,持之以恒做下去。“逝”,通假“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