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蕃文言文答案(潘蕃字廷芳文言文阅读答案)

1.潘蕃字廷芳文言文阅读答案

锺蕃(1438年-1516年),字廷芳,又称潘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兴府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明朝两广总督、四川巡抚、左都御史。

潘蕃早年冒姓锺,后改之。成化二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被巡抚王恕弹劾,潘蕃奉命调查。之后出任安庆府知府,改郧阳府知府。后累升至山东布政使、湖广布政使。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并兼提督松潘军务。后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再换为刑部右侍郎。弘治十四年,晋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后论功升左都御史,平定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正德三年,因得罪刘瑾被谪戍肃州。六年后去世。

2.潘蕃字廷芳文言文阅读答案

锺蕃(1438年-1516年),字廷芳,又称潘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兴府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明朝两广总督、四川巡抚、左都御史。

潘蕃早年冒姓锺,后改之。成化二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被巡抚王恕弹劾,潘蕃奉命调查。之后出任安庆府知府,改郧阳府知府。后累升至山东布政使、湖广布政使。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并兼提督松潘军务。后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再换为刑部右侍郎。弘治十四年,晋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后论功升左都御史,平定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正德三年,因得罪刘瑾被谪戍肃州。六年后去世。

文言文,答案

3.《陈蕃字仲举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 ---15题。

(14分)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日:誓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

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

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日:“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康?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

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日: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成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

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去则县之 县:通“悬'',悬挂B.坐左转修武令 坐:因犯……罪C.事亡如存 事:侍奉D.蕃常疾之 疾:嫉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以谏争不合 唯蕃能致焉A B作师说》以贻之 或师焉,或否焉蕃因与窦武谋之 若陈蕃之徒C D因之力而敝之 之二虫又何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周缪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D。

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8分)(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

(5分)译文:(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译文:。

4.文言文潘蕃,字廷芳,崇德人

潘蕃,字廷芳,崇德石门(今桐乡市)人。成化进士。出将入相,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功成身退,依然两袖清风,似寒素弟子。

蟾宫早折桂枝新,得意春风迥绝尘。

了却苍生天下事,归来依旧秀才身。 钟蕃(1438年-1516年),字廷芳,又称潘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兴府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明朝两广总督、四川巡抚、左都御史。

潘蕃早年冒姓钟,后改之。成化二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被巡抚王恕弹劾,潘蕃奉命调查。之后出任安庆府知府,改郧阳府知府。后累升至山东布政使、湖广布政使。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并兼提督松潘军务。后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再换为刑部右侍郎。弘治十四年,晋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后论功升左都御史,平定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正德三年,因得罪刘瑾被谪戍肃州。六年后去世。

5.古文“蕃”字的解释

【名,动】 通“藩” 篱落;屏障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诗·大雅·崧高》 又如:蕃蔽(屏障);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 藩屏;捍卫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国语·楚语下》 又如:蕃杆(藩屏;护卫);蕃辅(捍卫辅助);蕃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蕃卫(捍卫) 通“番” 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

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如:蕃人(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蕃国(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

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 轮流更替。如:蕃匠(即番匠。

唐代轮班到官府工场服役的工匠);蕃变(变迁;变化) 同本义 蕃,草茂也。——《说文》 蕃衍盈升。

——《诗·唐风·椒聊》 庶草蕃庑。——《书·洪范》。

传:“滋也。”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荀子·天论》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又如:蕃茂(草木繁盛);蕃茏(草木繁盛);蕃华(盛开的花。

比喻青春年华) 众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蕃多(繁多);蕃庶(众多);蕃祉(多福,福泽深厚) 通“繁”。

盛 如:蕃盛(繁荣昌盛);蕃庶(繁荣富庶) 通“皤”。白色 周人黄马蕃鬣。

——《礼记·明堂位》 又如:蕃马(白马);蕃发(白发) 蕃 fán 【动】 繁殖;增长 以蕃鸟兽。——《周礼·大司徒》 其生不蕃。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 又如:蕃孕(蕃衍孳息,生息孕育);蕃育(孳生长育);蕃息(繁盛生长) 另见fān 蕃衍 fányǎn 遂渐增多或增广 自己选吧。

潘蕃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