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分之一的文言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非才)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非才
【答案】【小题1】D【小题1】B【小题1】B【小题1】①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
②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他自己不能利用汉文帝啊。 ③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
因此不是聪明通达、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答案解析】【小题1】略:攻取占领【小题1】两个“则”均在假设句中表顺承,相当于“就”“那么”。
A.前是动词,“前往”;后为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前为副词,表揣测期待语气;后为代词,“他的”。
D.前为介词,“跟”;后为动词,“结交”。【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孔子是圣人,多次往各国游说,只要不是非常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持它,希望有朝一日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附文言文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过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实行了,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他?他遇到了汉文帝这样的明君,还因为得不到重用而忧郁地死去,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究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多次往各国游说,只要不是非常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持它,希望有朝一日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 他将要到楚国去,先派冉有去试探,再派子夏去申明他的意见。
君子想要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尽心尽力啊!孟子离开齐国时,在边界上的昼地住了三晚才离开,还说:“齐宣王也许还会召我回去。”君子不忍心抛弃他的国君,感情又是这样的深厚啊。
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呢?”孟子回答:“当今世上,要行王道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啊,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信任,然后才知道天下果然不能够有什么作为,这才可以没有遗憾了。 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他自己不能利用汉文帝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交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老部下,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个早晨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 作为贾谊来说,应该上面取得君主的信任,下面取得像周勃、灌婴一班大臣的支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怀疑,大臣们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
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有在谈说时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的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
后来,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是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啊,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情势的变化,却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
唉,贾谊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华有余而见识不足啊。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
因此不是聪明通达、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符坚能从平民百姓中起用了王猛,不久就把他的旧臣全部撤去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
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么?我深切悲叹贾谊的志向不能实现,所以详尽地评论了他。 这也是为了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要了解这类人有洁身自爱的操守,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
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的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
2.万一 古文中的意思
在古文中,这个词有三种用法,为你解答,请你参考:
1、万分之一。表示极少的一部分。
《文子·下德》:"老子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也。'"《后汉书·张俊传》:"陛下德过天地,恩重父母,诚非臣俊破碎骸骨,举宗腐烂,所报万一。" 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馀战,虽未能远入荒夷,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程婴曰:'小人为赵氏门客已久,今杀孤儿以自脱,已属非义,况敢利多金乎?倘念小人微劳,愿以此金收葬赵氏一门之尸,亦表小人门下之情于万一也。'"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况君所赠,曾不及 五陵 豪富之万一。"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批评家为主义而战,为真理而战,原是正当的天职;不过为尊重主义起见……总应该采取严肃的态度,堂堂正正地布出论阵来,也才能使人心服,才能勉尽其天职于万一。"
2、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的情况。
宋 王安石《感事》诗:"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二:"他交纳会费愿做会员;又宣称自己的学校房屋还宽敞,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五章:"为了防止万一,一向机警的郭祥 ,把小鬼班派到前面搜索,随后带队下山,向村庄前进。"
3、连词。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晋 陶潜《拟古》诗之六:"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之。" 宋 史达祖 《东风第一枝·春雪》词:"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曰:'卿此来何意?'公子吕曰:'主公嗣位,非国母之意也。万一中外合谋,变生肘腋,郑国非主公之有矣。臣寝食不宁,是以再请。'"清 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厚情,许他一个烈字。"
3.万分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万分在古文中解释: 1、万分之一。
谓极少。 汉 黄琼 《移疾疏》:“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 宋 岳飞 《奏辞男云雷除阁职札子》:“比者,入觐天光,荐叨异数,顾虽捐躯致命,莫报万分。”
2、犹绝对,无论如何。 《水浒传》第九七回:“宋江到帅府升坐,鲁智深等八人前来参拜道:‘哥哥,万分不得相见了!今赖兄长威力,复得聚首;恍如梦中。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又奏曰:‘臣国中有逆弟之变,旷职日久。今国事粗完,星夜趋朝,闻道路相传,谓吾王有委政唬公之意。
臣才万分不及虢公,安敢尸位,以获罪于王乎?’” 3、副词。非常,极其。
明 张居正 《四辞恩命疏》:“自揣分义;万分不能自安。”《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这桩事,儿子出於万分不得已。”
巴金 《随想录》五:“想到他们不能把个人的智慧和才华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我万分惋惜。”1988年《中国名胜词典·袁家山》:“尚书(袁可立)焦急万分,忽眼前出现吕洞宾,便恳求保枯,并许愿修盖庙宇,随即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