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文言文怎么表达(怎么学习古文?)
1.怎么学习古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行部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本)也明确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着重号系作者所加),同时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高中三年要求背诵的古诗文70篇(首);而高中六本教科书(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所选编的56篇文言文近三分之二要求全文背诵,其余三分之一也要求背诵其中部分段落。
这就说明我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典名篇和课文的诵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从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诵读要和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我们所说的文言文诵读是指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结合文章或作品中固有的语气、节奏、情感而对文章或作品进行感知、熟悉、记忆、理解的一个过程。
因此,文言文的诵读势必就要和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其中就包括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1、结合正字正音读准字音 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2、结合辨词析句读清句读 诵读要以所学材料的初步理解为基础,而理解的前提则是读清句读。句读也就是断句,句读知与不知,直接影响着词义句意的理解。
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
3、结合层次疏理读通思路 学习文言文只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才能很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而疏理文章层次也是一种重要的文言阅读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除了要学习一些文言文行文的篇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则是诵读,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 4、结合文意理解读出感情 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论语文教育》第33页)。
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来体察文章的语气,理解文意,进而来揣摩、体会字面之后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结合语言鉴赏读出特色 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
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