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去朝廷远文言文翻译(安世仪状魁硕是什么文言文并翻译)
1.安世仪状魁硕是什么文言文并翻译
“刘安世仪状魁硕”意思是刘安世体貌魁梧;出自文言文《刘安世为谏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
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刘安世仪状魁硕(刘安世体貌魁梧),音吐如钟。 扩展资料: 《刘安世为谏官》,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刘安世(1048年-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
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人。[1] 北宋后期大臣。
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
后因司马光、吕公著举荐,升任右正言。累官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
以直谏闻名,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 章惇掌权时,贬至英州、梅州安置。
宋徽宗时获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后,连谪至峡州羁管。
宣和七年(1125年),刘安世去世,年七十八。宋孝宗时赐谥“忠定”。
有《尽言集》等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安世为谏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安世。
2.帮忙翻一下文言文
王安中字履道,是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政和年间,天下相传言有瑞祥,朝廷大臣就写奏表祝贺,徽宗看了王安中写的奏表,称赞他是奇才。有一天,特意发下三题制诏,让他起草,马上就完成了,皇上在草稿最后批示道:“可以任中书舍人。”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开封的巡逻兵夜间追踪捕捉盗贼,盗贼逃脱了,有位市民受惊,出来正好与士兵相遇,就被当成盗贼抓起来。
市民向州府诉讼,经受不了拷打的惨痛,于是就无辜服罪。王安中调查到这个案件,审查后定为冤案,就放出那位市民,治州府官吏之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一类的事情。蔡京引荐方士王仔昔以所谓的妖术朝见皇上,朝廷大臣以及亲戚同乡都借此攀附拉关系。
王安中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一些事情。皇上都悚然地接纳了,不久又两次上疏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要立即按照你的奏章办,可是马上要到天宁节了,等过了这段时间,就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知此事,非常恐惧,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内宫侍候,哭泣拜请恳求宽恕。 宣和元年,拜任尚书右丞;三年,任左丞。
金人归还燕地,朝廷考虑帅臣的任选,王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在皇上面前称赞他,于是授任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的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郭药师横行跋扈,对府中事物专行独断,王安中无力制服,就忍让顺从,所以郭药师就更加骄横。当时山后各个州都已经陷落,惟有平州被张觉所占据。
金人入燕,任张觉为临海军节度使。后来又背叛金,金人去攻打他,张觉战败后投靠燕。
金人赶来索取很是急迫,王安中不得已,就绞杀他,把头装在盒子里送给金。郭药师扬言说:“金人要张觉就立即送去,如果要郭药师,也将送去吗?”王安中恐惧,把这些话上奏,并力求罢免他。
郭药师也因此叛离而去,金人最终也因为此事挑起事端。王安中以上清宝箓宫使兼侍读的身份被召还,授任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年,谏官上奏他缔结王黼、童贯以及没能预先觉察郭药师的背叛,罢官任观文殿大学士,又贬为单州团练副使。高宗即位后,内调到道州,不久让他闲居。
绍兴初年,复职左中大夫。儿子王辟章为泉州知州,接迎王安中去住,不久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
^_^。
3.文言文翻译(要求大致的意思,无需精确到每个字)
明亮,字文德,是平原人。性情方正敦厚,有远见才干,从给事中的位子历任员外常侍,延昌中,世宗处理朝政,亲自废除他以前的官职予以升迁,授予明亮勇武将军的职位。亮进谏说:"我本来官职是常侍,属于第三清(这里涉及到古代的官制习俗,我也不懂,大概是有忌讳不适合做外臣的一类人吧)。现在您授予我勇武将军的职位,这个官位号称是最浊9这里和清相对,也不懂)。并且文官武职之间差异很大,所以请求您更改授予我的官职。"世宗说:"现在是依照功劳来进行封赏,不管是清流还是浊流,你怎么能再用清流浊流的事情来推辞呢!"明亮说:"有圣明的皇帝在,清流浊流才得以区分开来。臣既然归属在圣明的您麾下,因为这所以敢于(把我不想当将军的事情)启禀给您。"世宗说:"属于九流之内,人都是君子,虽然文武官职号称差异很大,在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目的上是一致的。你怎么能够只想着顺从众臣的意愿,私自判定自己的清浊属性。明亮请求换官职的请求没有被皇帝认可,还是依据以前授予的官职封赏他。"亮说:"现在江南没有安定,文字度量应该一样。应当遵循陛下的命令向前推进,开拓评定吴郡会稽郡。官爵是陛下所不看重的东西,卑贱的生命是像我这样的大臣所看重的东西,陛下要收去大臣所看重的东西(即让大臣为他卖命),又那里能爱惜您认为不重要的东西。"世宗笑曰:"卿欲为朕拓定江表,揃平萧衍,揃平拓定,不是勇武的人不可能这么说。现在所授予你的官职,是符合你言论的。你以前拿当武官必须的勇敢和武力来推辞勇武将军的职位,这是自相矛盾。"亮曰:"臣想遵从陛下的规劝,事先筹划好再进行,那里需要强大地勇气武力,才能最终成功。"世宗曰:"谋略和勇武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若勇而无谋,那么武勇不能单独成事;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才能取得成功,怎么能说只单单须要提前运筹帷幄却不另外依靠勇武呢?"亮曰:"请您改授我平远将军的职位。"世宗曰:"运筹用武,然后远方的人才能被平定,你只用武力来平定,那里需要担心不能成功平定远方。"亮于是陈述谢意后退下了。
后来被任命为阳平太守,为官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奖他风化。转任汲郡太守,治理的方法和以前一样,他的美名远近传扬。那二个郡的民众官吏,到现在还在追思他。在孝昌年初死,朝廷追赠他为左将军、南青州刺史。
当初,明亮在阳平任官的时候,归属于属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当时并州刺史城阳王徽也派遣使者告知明亮,私底下和王熙密谋。后来王熙事败,亮隐瞒了王徽的使者的言论,因为这徽音获免罪。二年,诏追前效,重新赠平东将军、济州刺史,拜他儿子希远奉朝请
花了半个点,瞧瞧推荐答案,咱都不好意思说那翻译过,不采纳真心对不起人啊!!!
4.能否帮我翻译一下下面的这篇文言文
周书王士良传【原文】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
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
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父延,兰陵郡守。
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魏建明初,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
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步藩所擒,遂居河右。
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并即归附。
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邪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
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
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
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顷之,复为侍中,除吏部尚书。
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
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
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疾愈。
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
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发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
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
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刺史。
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加授上大将军。
以老疾乞骸骨,优诏许之。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译文】王士良,字君明,他的祖先是太原郡晋阳县人。后来因为晋代战乱,避难到了凉州。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沮渠氏,(他的)曾祖王景仁归附了北魏,担任了敦煌镇将。(他的)祖父王公礼,(担任了)平城镇司马,于是在代郡安家。
(他的)父亲王延,(担任)兰陵郡守。王士良少时就处事谨慎,恪守礼法,不随便(与人)交往。
北魏建明初年,(王士良)被尔朱仲远启奏担任府参军事。(王士良)历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晋封石门县男爵。
后来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失败,被步藩捉住,于是移居在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服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右丞,(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
王士良既然(与他)结为姻亲关系,便对他知无不言,于是就跟他讲明利害关系,伊利等人就一起归附了(北魏)。朝廷嘉奖他,晋封晋阳县子爵,不久晋封琅邪县侯爵,授任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京担任殷州车骑府司马。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设置京畿府,(任命王士良)专门掌管兵马。当时齐文襄做大都督,任命王士良担任司马,兼任外兵参军。
不久升任长史,加封安西将军,又转而晋封符垒县侯爵。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王士良)入京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仍然总管并州兵马事。
不久授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不久之后,入京担任侍中,转任殿中尚书。
不久,又担任侍中,授任吏部尚书。王士良少时丧父,侍奉继母梁氏因孝顺闻名。
到(继母)去世时,守孝合乎礼节。文宣帝不久起用他令他视事,王士良屡次上表表达(尽孝)的赤诚之心(拒绝出仕做官),皇帝再三不答应,他才答应诏令。
文宣帝看到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士良)因此卧病多年,文宣帝常常亲自去看望他。
(后来慢慢)病愈。孝昭帝(高演)即位,派遣三道使访求提拔人才。
王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别巡视郡国,只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无不禀告皇帝。到了武成帝初年,授任太子少傅、少师,又授任侍中,转任太常卿,不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出京担任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
北周保定四年(564),宇文护联合突厥攻打北齐,权景宣待兵围困豫州,王士良带领全城投降。授任大将军、小司徒,赐广昌郡公爵。
不久授任荆州总管,兼任荆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小司徒。
不久授任鄜州刺史。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如今)得以回到原籍,乡里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老朋友还有在世的,远近之人都认为(这是)特别荣耀的事。
(后来又)加授上大将军。(后)因年老有病请求辞官回乡,朝廷特别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应(了他的请求)。
开皇元年(581)去世,享年82岁。【注释】1、修谨: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
《南史·袁泌传》:“泌字文洋,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明史·陆培传》:“培少负俊才,有文名,行谊修谨,客华亭,尝却奔女于室云。”
2、居丧:犹守孝。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中。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谓不度。”《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
唐韩愈《马府君行状》:“女子二人,在室,虽皆幼,侍疾居丧如成人。”《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理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苫,恨苦居丧。”
巴金《秋》一:“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喜儿收房……心中有些不满。”3、视事:就职。
5.高中文言文翻译
1.众人皆 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酉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大家都醉了,(你)为何不跟着他们喝一些剩酒残羹呢?为什么要(如此)深刻地思虑,高高标举自己高尚的人格,而让自己被流放呢?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听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弹弹自己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抖动一下自己的衣服。怎能让我高洁的身体,沾染世俗的尘垢呢?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所以,鹏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而无阻碍地飞往南海。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我们一下子飞起来,不过碰到榆树、枋树就停落在上边;有时力气不够、飞不到,落到地上就是了。
何必要高飞九万里而到那遥远的南海呢?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联合一乡群众,德行合于一君的要求而能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和蝉、斑鸠、鴳雀一个样。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若能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的宇宙,他还有什么依持的呢!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8.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
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9.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
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了?”10.既无叔伯,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既没有叔叔伯伯,又很少兄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1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不顾惜名声贞操。
1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1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14.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但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意见去推荐贤才,而去附和俗人的见解。
1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士子看见画地为牢而决不进入,面对削木而成的假狱吏也决不同他对答,这是由于早有主意,事先就态度鲜明。
16.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况且人不能早早地自杀以逃脱于法网之外,而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17.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自恨我内心的志愿有所未尽,如果在屈辱中离开人世,那我的文章就不能公诸于后世罢了。
1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
19.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
20.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不是与我个人的旨趣相违背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