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骂人故事(婉转的骂人例子文言文)

1.婉转的骂人例子文言文

55、牙门走苟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巴结官府,包缆拆讼,欺压百姓的恶棍,造了一栋新房。为了附庸风雅,这个官府爪牙三番五次去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书法家郑板桥为他的新居题匾。嫉恶如仇的郑板桥最恨这类官府的爪牙走狗,想了想计上心来,就答应题词。郑板桥提笔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宇。字写得潇洒,遒劲有力,人人见了都称赞写得好。那个恶棍如获至宝,十分得意。

制匾时,郑板桥却暗中叮咛油漆工匠:“雅、闻、起、敬”的“牙、门、走、苟”部分要重重地漆,其余部份只淡淡地刷一下就行了。

匾挂上后,风吹雨打,淡淡地刷的部分很快就模糊褪色,而那些重重油漆的部分笔划却仍十分清楚醒目,这样“雅闻起敬”变成了“牙门走苟”(衙门走狗)。在大家的嘲笑声中,那个恶棍气得七窍生烟,一病不起。

怎么用文言文骂人,文言文骂人的话高深的,文言文骂人神句

2.谁能帮我写一个骂人的古文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他们约好中午时碰头。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就离开了。他走了以后,朋友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你好久,你却还没来,他就离开了。”

朋友勃然大怒道:“真不是人哪!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中午一同出发,到了中午您却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致歉,元方却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文言文,骂人,故事

3.文言文骂人段子

文言文骂人段子

胡适有个本领是他能够记住很多人的名字。有一次台湾学术界为胡适请了两桌客,其中一个做东的人叫曲显功。可是胡适来了以后,认不出来这个曲显功,就私下问一个教授李玄伯,这是什么人啊?李玄伯告诉他,这是曲显功。胡适立刻记起来,当年曲显功写过一部《韦庄年谱》,他还用毛笔给题了字。最后胡适把这两桌客人里每个人的名字都叫得出来,有一个认不出来的还给他很侧面地打听出来,显示了他的记忆力和修养。

曲显功是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的,在台湾教过国文。他是一位很努力的学者,研究了很多历史上被人忽略的问题,譬如古代之诅詈语。什么叫诅詈语?诅是诅咒,詈是骂人的话。《说文解字》里说:“正斥曰骂,旁及曰詈。”我正面骂你叫作骂,旁边又加了一句陪衬的话叫詈。

曲显功研究出来,中国古代经常用的一句诅詈语叫“无后”,翻成白话文就是断子绝孙。譬如《孟子·梁惠王上》里说:“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孔子说,最早发明用人俑殉葬的人会断子绝孙,不得好死,因为太缺德了。《阿Q正传》里阿Q摸了小尼姑的头,小尼姑骂起来也是:“断子绝孙的阿Q!”可见断子绝孙、无后在中国是很重要的一种骂人的话。

文言文骂人故事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