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政治短文言文(文言文《世说新语.政事》的译文是什么?)
1.文言文《世说新语.政事》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问候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颂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老父在太丘时.对强者就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就用仁爱来抚慰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就更加受到敬重.”袁公说:“我过去曾经做过邺县县令,正是用的这种办法.不知道是你父亲效法我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很远也如出一辙;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1)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①,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注释】①主簿:官名.参《德行》第1 则注④.考:查究.众好:指诸多犯法的事.【译文】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假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仲弓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
(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①.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②.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③!”
【注释】①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富家).
②发所:出事地点.在草:生孩子.草,产蓐.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③“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杀人只是违反常理.【译文】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半路上听说有家老百姓生下孩子不肯养育,便掉头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杀人事大,应该先查办.”仲弓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
2.文言文《施政仁德》选自《世说新语》的翻译
具体指处理政务的才能和值得效法的手段。
晋代士族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必然要维护法制,严格执法,强化国家机构的管理,这就要重视政事和官吏的政绩。首先是政治主张问题。
是实行德政还是依靠法治,这是从政者一向关注的问题。木篇倾向仁德治国。
例如第3 则说要“强旨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第19 则也说:“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但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措施很少宽厚待民和给百姓以恩惠,所谓德政,常是停留在口头上。
第26 则实际提出了主张仁政和‘处杀戮之职’是否矛盾的问题。而论到施政方针,多主张施行‘猛政’,使人不敢犯法。
例如第1 则说明:不忠不孝,其罪莫大,杀无赦;第2 则记:生子不养,比盗杀财主之罪还大;第4 则记载镇压无视国法的豪强。至于读书人因受业偶犯宵禁,个别小偷小摸现象,可以不理,以示宽政。
在律令完备以后,只要依法令行事就可以了,第15 则就说明这一点。
3.初一文言文《世说新语·政事》节选阅读答案
1.孤法卿父的法的解释。2.翻译句子: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元方第二次回答袁公语有何巧妙之处?
1、法的解释:效法,仿效;
2、翻译句子: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3、因为袁公说当初他也是这样做的,并问他究竟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父亲”时,他以周公和孔子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的表现为依据推出结论: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