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用文言文怎么说(请你详细的看古文怎么说)
1.请你详细的看古文怎么说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厄、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
这是老子在孔子问礼于他之后送别孔子时所说的道别之语,此时,老子已成为得道的长者,孔子则是有为的后生。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长者对后生的谆谆告诫,饱含着深奥的睿智而且充满了善意:其一,告诫孔子注意祸从口出。那些聪明深察者之所以常常濒临死亡,就在于好议论别人;那些博学善辩者之所以常常危及生命,就在于好揭人恶端。其二,做儿女者,要做到心中只有父母而无自己,做臣子者,要做到心中只有君主而无自己。
2.请教一篇文言文翻译我要详细的翻译谢谢!
下面是李澄中《游桃源山记》的原文、注释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游桃源山记(清)李澄中①余读渊明《桃花源记》,谓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外人,未尝谓其为先也。
②庚午秋,余奉使滇南,回道桃川宫。 东有桃源山,从小径入,初甚狭,久之至八卦亭。
亭前多古碑,率斑驳不可读。东上有方石,为遇仙桥,水流其下,甚甘洌。
南岸多方竹,有亭,今废。乃用两童子扶掖,策杖缘磴道,侧足石齿间。
数折得平台,延袤可丈许,有石几,列石墩三。东壁悬泉下注,洑流苍沙中,求所谓“鸡犬”、“桑麻”者,盖杳不可得矣。
土人曰:“南峰下故有洞口,其中乃秦人隐处也。前数年尚为深潭,今沙砾日积,已深二丈余矣。”
③夫妇人小子无不知有桃源者,以其得渊明之记而传也。今观遇仙桥,石床石几,恍惚若鬼物,是岂渊明之旨邪?且溪口皆崇山峻岭,欲问渔人舍舟之所而亦无焉,其非渊明所记无疑,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今变迁而然邪?抑渊明好奇,偶有所闻,率而漫笔,而不核其实邪?又或痛义熙之乱,欲得所为不知魏晋者而逃焉,有所托而寄慨邪?然则士君子欲以文辞垂后世,固宜确有所据焉。
勿徒快意一时,使传闻异词,滋后人之惑也。(《小方壶斋与地丛钞》)【注释】1、外人:外面的人。
指人世以外的人。2、奉使:奉命出使。
3、回道:回归途中取道。 道,动词,取道。
4、久之:过了很久。之,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补足音节,无实义。
5、率:一律、一概;大都。6、斑驳:色彩错杂貌。
7、读:读取。这里指辨认。
8、东上:从东边向上走(爬)。9、甘洌:也作“甘冽”。
甘美清澄。10、废:荒废;放弃不用的。
如宋·姜夔《扬州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1、扶掖:搀扶。
12、策杖:拄杖。也称杖策。
13、缘:动词,攀缘。现在也写作“攀援”。
14、磴道:登山的石径。15、侧足:置足;插足。
16、石齿:齿状的石头。 亦指山石间的水流。
这里指石头。17、数:读作硕,副词,屡次;多次。
18、平台: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19、延袤:绵亘;绵延伸展。
引申为长度和广度,又指面积。20、可丈许:约一丈左右。
可,副词,大约。许:副词,左右。
21、几:桌案。22、悬泉:原形容漏壶滴出来的水。
这里指瀑布。23、下注:向下流泻。
24、洑(fú)流:原指回漩的水流。这里是动词。
25、苍沙:青沙。26、求:寻找;探寻。
27、盖:连词,因为;由于。28、杳(yǎo):幽深;渺茫。
29、土人:世代居住本地的人。即当地人。
30、故:原先;原来。31、隐处:犹隐居。
32、夫:读作福,句首发语词,无实义。33、恍惚:仿佛;近似。
34、鬼物:鬼;鬼怪。喻指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
35、旨:意义,目的:意旨。36、高岸:高崖,高峻的山崖。
37、抑:或者;还是。38、率而:轻率;随意。
而,形容词词尾。39、漫笔:犹随笔。
40、核:查证;核实。41、所为不知魏晋者:意为“所谓‘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的人们所生活的地方”。
所为,即“所谓”。不知魏晋,即《桃花源记》中所说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者,……的地方。42、逃焉:逃往那里。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43、有所:有什么。
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45、文辞:亦作“文词”。
文章。46、垂:流传。
47、异词:不同的言论和意见。 48、滋:滋生;产生。
49、惑:疑惑;迷惑;困惑。【译文】我读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时候,文中讲到“桃花源”里面“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狗之声到处都听得见”的景象就如同人世以外的世界,(我却)不曾认为(陶渊明师说)他们是先民的意思。
庚午年秋季,我奉命出使云南南部地区,归途中取道桃川宫。(它的)东边有座桃源山,(我们)从小路进入山中,起初(道路)非常狭窄,(走了)很久之后来到八卦亭。
亭子前面有很多古碑,(碑文)都(已经)色彩斑驳,残破不堪,无法辨认了。 从东面向上走,(路边)有一块方形大石,是遇仙桥,山泉从桥下流过,泉水特别甘甜清澈,泉水南岸长着很多竹子,岸边有个亭子,现在荒废不用了。
于是让两个小童仆搀扶着我,拄着手杖沿着石径攀缘,我在列如牙齿的石路上艰难前行。经过多次折转来到一个平台,长宽约一丈左右,(平台上)有石桌,还摆着三个石墩。
东面山壁(一条)瀑布向下流去,然后回旋在青沙石中,寻找《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鸡狗之声到处都听得见”以及“种植桑麻”的地方,大概因为太过幽深渺茫而找不到了。当地人说:“南面山脚下原来个洞口,洞里面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秦人隐居生活的地方。
前几年还是一个深潭,先自爱沙砾一天一天积累,已经深两丈多了。 ”这里的妇孺没有不知道桃花源的,是因为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才流传开的。
现在我看这里的遇仙桥、石床和石桌,就好像是鬼怪一样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这些难道真是陶渊明所说的地方吗?而且溪水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想问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渔民弃舟登岸”的地方也没人知道,这里不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记述的地方是毫无疑问的,难道(是因为)高崖变成山谷,山谷变成山陵,古。
3.具体文言文翻译
恒(恒) héng 古义 经常 (会意。
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
本义:永久,永恒) 同本义 [lasting;permanent] 恒,常也。 ——《说文》 恒者,久也。
——《易·序卦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寻常;普通 [constant;common]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名词〉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perseverance]。
如:有恒 规律;法则 [law]。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即恒山 [Hengshan Mountain]。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 五岳中的北岳 五岳:华、岱、恒、衡、嵩。
——张华《博物志》 〈副词〉 经常,常常 [always]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又如:恒谈(常谈)。
昔 昔 xī (1) ㄒㄧˉ (2) 以前,从前:~者。 ~人。
往~。今~对比。
(3) 古同“夕”,夜。 (4) 郑码:EAK,U:6614,GBK:CEF4 (5) 笔画数:8,部首:日,笔顺编号:12212511 (6) 姓氏 : 据说只有三个人姓“昔” 参考词汇 -------------------------------------------------------------------------------- former times the past 今 详细注解 -------------------------------------------------------------------------------- 昔 xī 〔名〕 (1) (象形。
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2) 同本义 [dried meat] 昔,干肉也。
——《说文》 (3) 假借为“昨。”从前;过去(与“今”相对) [former times;the past] 二曰昔酒。
——《周礼·酒正》。? 昔之人无闻知。
——《书·无逸》 自古在昔。——《诗·商颂·那》 昔者,圣王之作易也。
——《易·说卦传》 昔栾武子。——《国语·晋语》 昔人已乘黄鹤去。
——唐·崔颢《黄鹤楼》 昔自郡城。——清·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抚今追昔;今非昔比;今胜于昔;在昔(过去,从前);昔来(往日以来);昔士(古之贤人) (5) 昨日 [yesterday] 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孟子·公孙丑下》。
赵岐注:“昔者,昨天也。” (6) 傍晚[sunset;dusk] 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庄子·齐物论》 日入至于星出谓之昔。——《谷梁传·庄公七年》 其乐非特朝昔之乐也。
——《史记·楚世家》 (7) 通“夕”。夜晚[evening] 通昔不寐矣。
——《庄子·天运》 昔,夜也。——《广雅》 夏四月辛卯昔。
——《谷梁传·庄公七年》 昔昔梦为国君……昔昔梦为人仆。 ——《列子·周穆王》 为一昔之期。
——《左传·哀公四年》 常用词组 -------------------------------------------------------------------------------- 昔年 xīnián [in former years]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昔日。
xīrì [in former days]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
——元、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昔人 xīrén [the ancient people] 前人;古人 昔时 xīshí [in former times] 往日 汉译英 -------------------------------------------------------------------------------- 昔 former times the past。
4.请你详细的看古文怎么说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厄、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
这是老子在孔子问礼于他之后送别孔子时所说的道别之语,此时,老子已成为得道的长者,孔子则是有为的后生。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长者对后生的谆谆告诫,饱含着深奥的睿智而且充满了善意:其一,告诫孔子注意祸从口出。那些聪明深察者之所以常常濒临死亡,就在于好议论别人;那些博学善辩者之所以常常危及生命,就在于好揭人恶端。其二,做儿女者,要做到心中只有父母而无自己,做臣子者,要做到心中只有君主而无自己。
5.文言文详细翻译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