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亮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李大亮)
1.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
“陪葬昭陵”“谕以祸福”出自《李大亮》(《旧唐书·列传第十二》)。“陪葬昭陵”意为“陪葬在昭陵”;“谕以祸福”意为“把祸福向他们讲明”。
【原文】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2.求翻译.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才武略。隋朝末年,在庞玉军中代理行军兵曹。李密叛乱,进攻东都。庞玉战败,大亮被擒。贼将张弼认为他很奇特,被抓住的人有一百多都被杀,唯独释放了大亮。引进府与他交谈,就决定与他交好。
唐高祖入关,大亮自来归附,被授予土门令。大亮任土门令时,正好遭遇饥荒,境内盗贼大起。大亮招集逃亡流散的人,安抚贫穷的人。卖掉自己所乘坐的马,来逐渐资助他们的产业。劝农垦田,那年粮食丰收了。有时出兵袭击盗贼,所到的地方都平息了贼患。秦王李世民巡查到北境下发文书对他奖劳。
不久,胡贼大举入侵,大亮估计不能够抗拒,就单人单马到营说服豪帅,替他们分辨清祸与福,贼寇们都被感动说服了,就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大亮因为此功被封官为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八年,皇帝到洛阳,下诏书让房玄龄为副手与大亮一起居守长安。大亮不久病倒在床,皇帝亲自为他调和药剂。派驿马赐给他。大亮临终时,上表给皇帝,要求对辽罢兵。又说到京师宗庙所在地应该设在关中。
李大亮为人忠诚谨厚,外表看起来好像不太会说话,但内心个性刚正义烈,不能要求他去做他认为不正义的事,对皇帝争论是非,都不会转弯屈服。甚至妻子儿女都没见过他怠惰的样子,对兄嫂更是以礼相待,闻名于世。他地位通达显赫,但居住的地方狭小简陋。当初因为他攻破公地,可以得到百口奴婢的赏赐,他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官宦、士大夫人家的子女,遭遇不幸,家破人亡,我怎么忍心收用你们作为我的奴婢呢?”就放了他们,遣送回去。 因为曾经被张弼释放不杀,到了他显贵时,想着以什么来报答张弼。当时张弼为将做丞,深居不得见。有一天,大亮在路上认出了张弼,就拉着张弼哭泣。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大亮就对皇帝说:“我能够侍奉陛下您,全是张弼的力量啊,我愿意把自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唐太宗因此升迁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赞美大亮能够知恩图报,而且赞扬张弼能够不自我夸耀。
3.《“李大亮,雍州泾阳人”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识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C。
深乖昔 乖:违背。 D。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 ⑥ 哭之甚恸A。
①④⑤ B。①③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C。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
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4分)(2)“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4分)(3)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1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①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⑤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⑥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
1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