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调侃评论(请教文言文学得好的朋友,有的很拽的同事发邮调侃我,他估计也是乱)

1.请教文言文学得好的朋友,有的很拽的同事发邮调侃我,他估计也是乱

这封短信狗屁不通,段誉年轻的时候是大理镇南王的世子,当时跟宋朝对峙的还是辽国,辽平之后是金,金国灭亡之后才是元。

中间隔了多少代,段家早都传到一灯大师的后代做皇帝了。段誉只剩一副骨头架子在坟里,哪个大活人去给死了多少年的人写信? 即使段誉活着,他至少也是镇南王世子,或者是大理国皇帝,“公子”是对一般大臣的儿子的泛泛称呼,因此明显不对(《天龙八部》也是乱来)。

一介平民,对一名王世子甚至皇帝居然随随便便弄个短笺就完了,前面连个“台鉴”“尊鉴”都没有,居然写了个狗屁不通的“明鉴”,正文后面没有“敬候时祇”这类的颂辞都没有,结尾只写个“某人字”,连个“叩上”“拜上”之类的礼数都没有。镇南王府的那些长史看完就直接扔字纸篓了,根本不会给段誉看。

段誉更不会给这种小瘪三回函。后面的“元大都至正三年”的写法也是错误的,只能写“大元至正三年于大都”。

以上仅是格式问题,正文更是一踏糊涂。前面没有套近乎的话,比方说“昨年承垂召于姑苏,得躬聆教命,非惟外臣一身之荣,虽臣父祖与有荣焉。

” 段誉如果只是世子,所谓“国泰民安”是他伯父段正明的功劳,段正明好歹是一国之君,既然提了,就必须要称颂一番。然后再说“此非惟保定陛下深仁厚泽,亦镇南王及世子公忠体国、心攸社稷之效也。”

把话题引到段誉身上。如果段誉已经不再是世子,而是皇帝,那么外邦百姓对于邻邦的国君,也自然要称颂褒奖一番。

后面那句,居然万里迢迢从北京派人送信到大理,向一名皇帝询问“大理国茶花芳艳与否”,不仅无聊之极,而且不爱惜官民之力,视大理国国家名器如无物。更是狗屁不通。

所以,翻来覆去,作为一名皇帝,或者王世子,对于这封信只能当作狗屁不通。 理都不屑于理,事实上如前所说,段誉也根本看不到这种信,早被手底下的秘书扔纸篓子里,或者被宫里的侍卫、太监拿去擦屁股了。

如果真要回复,不妨这么写:大元俊民汪君尊鉴: 辱承赐书,不胜荣幸。 曩以敝邦不肖之臣谓来书鄙陋不通,疑为愚民妄作,弃诸败簏之中。

近得宦竖洒扫庭除,发函呈奏,乃知君竟被此奇冤。憾甚! 敝邦偏处天南,民风淳古,朕仰祖宗余烈,臣工用命,故得垂拱而治,朕则何功?贵国大皇帝陛下抚有四海,威加宇内,敝邦上下,亦备仰慕。

汪君为大邦徇民,自亦悉心向化,稍习文字,以养妻子、荣宗亲,不亦善乎? 大理年来多日晞,茶花不甚繁。唯后庭落第秀才一品,滥充文学,稍堪寓目。

然亦无可如何之者。 敬候时祇 大理国皇帝段敕 落第秀才,是段誉向王夫人讲茶花时说的一种像“十八学士”,但又样样差一点。

这里说其他的茶花都开不好,只有一棵落第秀才假充斯文,是语带双关骂他的。 正文里说他的信有大臣认为狗屁不通,扔到纸篓里了。

太监扫地时才发现,交给了自己。段誉以皇帝的身份自谦一下,说大理国百姓老实好治理,自己没什么功劳。

元朝武功不错,希望汪君作为一个老百姓,也能遵守元朝皇帝的教化,学着读书识字,养好自己的老婆孩子,给家族长脸。

用文言文调侃媳妇,文言文评论的神回复,文言文调侃的话高深的

2.调侃自己臭美的文言文、诗词或打油诗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

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文言文调侃评论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