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的相关题》(有关《陈太丘与友期行》的题目及答案)
1.有关《陈太丘与友期行》的题目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介词,和,跟。
友:朋友。古代“朋”和“友”有区别:同出一位老师之门称朋,和现在“同学”意思相近。
志趣相同称友,和现在“同志”意思相近。期行:定好时间一同上路。
期:约会。行:这里意思是往某处去。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期日中:约定在中午。
日中:正午、中午。过中不至:意思是时间超过中午,那位朋友还没有赶到。
主语“友”承前省。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自己走掉了。舍:舍弃。
去:离开。 去后乃至。
去后:(太丘)离开以后,(那位朋友)才赶到。乃:副词,才。
主语“友”承前省。〇这位朋友是个不守时间的马大哈。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陈实的儿子陈纪,字元方,也是一个以德行高尚著称于世的人,官至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他的事迹也见《后汉书·萄韩钟陈列传》。
时年七岁:当时年龄七岁。门外戏:在门外玩耍。
句中“门外”是“戏”的状语,并省去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的介词“于”。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客:客人,即与陈太丘约会的那位。尊君:令尊,你父亲。
不:同“否”。久不至:好久不来。
久: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事情经历了很长时间,可译为“长时间”。已去:已经离开。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非人哉:不是人哪!哉: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相委而去:抛弃了人家自个儿走了。相: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谓语所叙述的事情是关连着两个不同的主体,这里有指代“友人”意。
委:抛弃。○出言不逊,又不知自责,这位友人修养很差。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君与家君期日中:句中前一个“君”是“您”的意思。
后面“家君”是“我父亲”的意思。古代敬称对方的父亲为“尊君”或“令尊”,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或“家君”。
则:副词,便。无信:不讲信用,即说话不算数。
对子骂父: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对:介词,向着。
无礼:不知礼仪。○七岁儿童识见不凡。
元方驳斥无理的责难,识见不凡。 友人惭,下车引之。
惭:惭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
之:代词,指陈纪。 元方入门,不顾。
入门:走进家门。不顾:不回头看。
○和无信无礼的人有什么好说?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元方对不讲理的人态度决绝。
2.《陈太丘与友期》答案是什么?
答案:
28.(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9.(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0.(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1.(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小题1:期:约定 不:通“否” 不,没有 委:舍弃、抛弃 顾:回头看(各1分)
小题1:(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先离开了,等到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2)那个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便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各2分)
小题1:当客人问父亲是否在时,元方的回答表现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当客人大怒骂父时,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客人的无信和无理,表现了他年纪虽小却懂理识仪,聪慧过人,机智勇敢。当客人惭愧时,想拉元方以示亲近,元方却入门不顾,表现了他的个性率真,正直不阿。
小题1:(1)言而无信,待人无礼。为人处理(2)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章,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回答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结合上下文即可找到答案。
4.陈太丘与友期相关问题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这里的“不”应读作“fǒu”通“否”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
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
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愧得下车来拉他。
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5.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及答案
训练一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二
一、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二、(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 8. 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 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 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 14.寓意 :学无止境。 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