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明史彭泽传(明史·彭泽传原文翻译)
1.明史·彭泽传原文翻译
彭泽,字济物,兰州人。
从小跟着外祖父段坚读书学习,为人很有志向和操守。参加会试两场考完,听说母亲生了病,就立即回家去了,他母亲的病也就好了。
他后来考中弘治三年(1490)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转任刑部郎中。有豪强杀了人,彭泽判他死刑,宫廷中有势力的宦官出面替这个人请求减免,彭泽坚持原判,不听请托。
后来外出做徽州知府。他将要嫁女儿,置办了几十件漆器,让手下人送到家里。
他的父亲大为恼火,马上给他烧掉了,然后步行到徽州。彭泽惊奇地出外迎接,示意手下人背上他父亲的行李。
他的父亲怒气冲冲地说“:我自己背了它几千里,你难道不能背几步路吗?”进到府里,就在堂下把彭泽杖打了一顿。打完后,拿起自己的行李径自走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彭泽痛下决心砥砺品行。政评中得了最好成绩,人们把他比作前任知府孙遇。
孙遇的事迹见于《循吏传》中。后来因守父丧还乡去了。
正德初年,被重新任命为真定知府。有宦官几次三番触犯禁令,彭泽在厅堂上为他准备了一个棺材,用死来吓唬他,那个宦官从此不敢再逞强了。
后来他升任浙江副使,又做过河南按察使,所到之处都以有魄力著名。后来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升右副都御史后,改任保定巡抚。还没有赴任,刘惠、赵钅遂等在河南作乱,朝廷命令彭泽与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前往讨伐。
他上书陈述了十一条意见,要求便宜行事,以便利用厚赏和重罚,激励官兵。彭泽体格高大,腰带有十二围长,声音响亮,和人说话就像在喊叫。
才一上任,就大整军容,把各队将校召来,责告他们临阵畏缩,一律处死。各队将校吓得大腿直发颤,赶快低头认罪,过了好久,彭泽方肯罢休,于是传达军令,要求鼓声一响就靠近寇贼。
这样经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连连打败敌人。才四个月时间,河南的盗贼全被平定了。
彭泽当时说过的话,详见于《仇钺传》中,登录战功,彭泽晋升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荫封儿子为世袭锦衣百户。 不久他接替洪钟总督川、陕各路军队,前往讨伐四川的盗贼。
当时鄢本恕、蓝廷瑞、廖惠、曹惠已经被平定,只有廖麻子、喻思俸依然猖獗。彭泽和总兵官时源一起几次对敌作战,部将阎勋在剑州追拿了麻子。
思俸逃窜到通、巴之间,势头又抬了起来。彭泽指挥各路官兵包围,他终于被活捉了。
彭泽于是移驻汉中,请求班兵回朝。尚未得到朝廷批复,而内江、荣昌的盗贼又急切活动起来。
彭泽又移师讨伐,征服了它,并且镇压了成都那些捉拿了知州、指挥的造反士兵。此后他更坚决请求班师回朝,朝廷诏令他暂时留驻保宁,维护治安,把他提升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还和当初一样荫封他的子孙。
他后来又两次请求回朝,才得到征召。尚未动身,碰上吐鲁番占领哈密,捉拿了忠顺王速檀拜牙郎,拿了他的大印回去,并送了一份气势凌人的书信到甘肃,勒索金币。
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把这事报告朝廷,请派遣大臣下来总办此事。大学士杨廷和等人一起推荐彭泽。
彭泽长久生活在部队里,厌烦了,就以甘肃是自己家乡为名加以推辞,并且自称生了病,所以推荐说邓璋和咸宁侯仇钺有能力担任。武宗皇帝颁下诏书对他加以慰问和鼓励,他才勉强上任。
彭泽有武才,懂军事,但他生性好简易,爱赌气。他这次总办哈密一事就做得很不恰当,钱宁、王琼等人又合力倾轧他,他就因为此事被判了罪。
彭泽到达甘州时,吐鲁番正在侵犯赤斤、苦峪等卫,派遣使臣来勒索金币,并表示愿归还哈密。彭泽以为番人可以利诱,就与赵鉴商议,派哈密都督写亦虎仙拿二千枚金币,一只银酒枪前往贿赂他们,要他们归还哈密城忠顺王的大印。
还没等消息返回来,他就上书说哈密一事已经平息了,请求回家养老。朝廷于是召他回朝主管都察院的事务。
巡抚御史冯时雍上书说哈密城并未收复,彭泽不应该太早召回。武宗没听取他的意见。
当初兵部没有尚书,朝中大臣一起推荐彭泽,而王琼得到了这个位置,又暗中阻止对彭泽的召还。谏官有很多人弹劾王琼,由此两人有了矛盾。
彭泽又时常借着酒兴欺负王琼,王琼更加想要扳倒他。彭泽常常骂钱宁,王琼告诉钱宁,钱宁不信。
王琼于是邀请彭泽来家里喝酒,把钱宁藏在屋里边的屏风后边,引逗彭泽喝醉后大骂,让钱宁自己听见,这下钱宁非常恼怒。碰上贼寇大肆进入宣府,朝廷决定由许泰带兵,由彭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
等诏书传下来,让许泰留下来,又不任命彭泽为总制,只是让他统率两个游击手下的六千名士兵出发,实际用意是要为难彭泽。彭泽上书说“:我是一个文臣,冲锋陷阵并不是我独自一人能够做到的。”
王琼于是上书请派成国公朱辅和他同去。正好贼寇逃跑了,彭泽才又回来办理都察院的事务。
写亦虎仙这个人一向贪狠、狡猾。他虽然住在甘州,却暗中勾结吐鲁番酋长速檀满速儿,为他做耳目,占领哈密城,夺取忠顺王大印都是他主谋的。
彭泽当初不知道就派了他去。满速儿拿忠顺王大印过来归还,却依旧扣留着速檀拜牙郎。
虎仙又进谄言,让他前来侵犯,说“:肃州是可以拿下来的。”满速儿高兴了,就让他的女婿马黑木随贡使前来窥探虚实,并且索取贿赂。
彭泽当时已经还朝,赵鉴也调走。
2.明史列传六十四彭时传阅读答案
请阅读完整译文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1448),中第一名进士,被授予修撰。第二年郕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
过后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允,他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
不久他进升为侍读。 景泰元年(1450),因为战事稍有平息,彭时获准回家守孝。
但他因此也怜逆了皇上。守孝期满后,命他到翰林院供事,不再参与内阁事务。
更换太子后,他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寰宁通志》》修成后,他升为太常寺少卿。
两职他都兼任侍读。 天顺元年(1453),徐有贞已得罪,岳正、许彬也相继被罢免。
皇上坐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肤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从三杨之后,进退之礼都很轻。为皇上所亲自提拔的,只有彭时和岳正二人。
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
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推恩,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
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与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冠带。
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立即上奏实行。
皇上喜欢彭时的风度,选取庶吉士时,命令李贤全部任用北方人,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时那样,才可任用。李贤对彭时说起这事。
不久宦官牛玉宣读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之士出于彭时之上的不少,怎能压制他们?”过后,选了十五人,南方人有六个在其中。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受到迷惑,说:“罢免李贤,那将专用彭时了。”
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去,彭时不能独留。”皇上听到这话,对李贤的怒意才消解。
皇上病危,口述遗命,确定后妃名份,不要用嫔御殉葬,共有四件事,交给阁臣润色。彭时读完后,涕泪流下,抑制不住悲怆之情。
宦官回来复命,皇上也为之流涕。 宪宗即位后,彭时拟好两宫太后的尊号上呈。
宦官夏时希求周贵妃的旨意,说钱皇后久病,不当称太后,而贵妃是皇上的生母,应该独上尊号。李贤说:“遗诏已经做了规定,何用多言了彭时说:“李公的话很对。
朝廷所以能够服天下,就在于正纲常。如果不这样,损害圣德不小。”
过了一会儿,宦官又传出贵妃的圣旨说:“子为皇帝,母应为皇太后,岂有没有儿子而称皇太后的?宣德年间有过惯例。”李贤脸色都变了,看着彭时。
彭时说:“今日之事与宣德年间的不同。胡皇后上表让位,退居别宫,所以在正统初年没有给她加尊。
现在名分固在,怎能相比?”宦官说:“如此你们何不起草让位的表文?”彭时说:“先帝在世时没有实行,现在谁敢起草?如果做人臣的曲意顺从,那将是万世罪人。”宦官厉声警告他们。
彭时拱手向天说:“太祖、太宗神灵在上,谁敢有二心?钱皇后无子,臣能谋到什么利益而为她争?臣所以不忍沉默,不过是想保全皇上圣德而已。如果皇上推大孝之心,则两宫并尊为太后为宜。”
李贤也极力这么说。这意见才定了下来。
到上宝册时,彭时说:“两宫同称太后则没有分别,钱太后宜加两个字,以便称呼。”于是尊她为慈懿皇太后,贵妃为皇太后。
过了几天,宦官覃包到内阁说:“皇上的意思本也是这样,但迫于太后,不敢做主,如果不是二公力争,几乎误了大事。”当时阁臣陈文沉默不语,听了覃包的话后,很惭愧。
礼成之后,彭时升为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同掌讲经筵事务。 成化改元后,他升为兵部尚书,仍兼原有职务。
第二年秋,他请回家省亲。三年(1467)二月,皇上下诏催他回朝。
《英宗实录》修成,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四年,慈懿太后去世,皇上下诏议建陵墓。
彭时和商辂、刘定之说:“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都得大义。
现在太后梓宫应当合葬裕陵,她的神主应当附祭太庙,这是无可更改之礼。近来听说要另择地埋葬太后,臣等实是心怀疑惧。
我们私下以为陛下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考虑到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与先帝同尊,因此担心二后并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汉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祭长陵。
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哀妃,而刘后仍附祭太庙。现在如果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适,则会有背前人之美,受后人讥笑。”
于是各大臣也相继这么说。皇上仍担心违背太后的意志,彭时与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皇上与太后都很感动,这才听从了彭时的建议。
彗星出现于三台,彭时等人说:“外廷大政固然应当先处理,宫中根本尤为至急。谚语说‘子出多母’。
现在殡墙嫔嫱众多,却没有怀孕的先兆。这一定是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的人已过了生育年龄的缘故。
望陛下均恩爱,为宗社着想。”当时皇上专宠万贵妃,而贵妃年已近四十,所以彭时这么说。
他又说:“大臣默退,应该。
3.欧阳一敬,字司直,彭泽人文言文阅读
欧阳一敬(?-1570年),字司直,江西彭泽人,明朝言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初为萧山知县,后任给事中,弹劾太常少卿晋应槐成功。担任兵科给事中的时候弹劾九人,其中八人罢官。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杨博京察事件发生,欧阳一敬弹劾高拱,高拱罢官。隆庆三年(1570年)十二月,高拱复任首辅消息传出,欧阳一敬辞官回乡,途中忧郁而死。‘
欧阳一敬,字司直,彭泽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给事中,从七品。欧阳一敬由于其深厚的骂功,被人称作“骂神”,靠一封封奏疏使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二十余人,并侯爵一人、伯爵两人皆罢。弹劾过 英国公张溶( 张玉后代)。当时御史 胡应嘉在嘉靖皇帝病危时弹劾内阁大学士 高拱,嘉靖病重,奏章落到 高拱手中, 高拱大怒,但胡应嘉虽与高拱结仇,却依旧任官。直到隆庆年间, 杨博主管京察(对官员的考核),一贯威风的 言官却一反常态地被裁。 胡应嘉在结束后大加弹劾杨博不裁山西人(杨博是山西人)。 高拱感到有机可乘,便想把 胡应嘉赶下台。然而这一举动触犯了 言官的利益,纷纷弹劾 高拱,高拱一一化解。
此时骂神欧阳一敬也弹劾 高拱,将高拱比作宋朝大奸臣 蔡京。而且还表示,如果高拱要处罚 胡应嘉,那就先处罚自己。高拱请求 内阁首辅徐阶处罚言官,徐阶不允。 高拱的门生御史齐康站出来弹劾欧阳一敬和 徐阶,但并无效果。 徐阶也暗命六部官员弹劾 高拱,高拱一气之下只得罢官回乡。
于是,欧阳一敬依靠自己的口才驳倒了内阁大学士 高拱,名声愈盛。
然而之后 徐阶退休,3年后,高拱依靠 宦官陈洪和隆庆皇帝的宠信再次回到内阁,并且被授予 吏部尚书的职务。吏部尚书有权调离官员,于是三年前弹劾 高拱的言官大多被革职、调任或者罚俸。欧阳一敬深感压力,于是他主动辞职。然而回乡途中,欧阳一敬郁郁而死。
这位“骂神”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4.文言文阅读彭伦选自明史
《明史列传·彭伦》 :
彭伦,刚开始的职务为湖魔永定卫指挥使,累积功劳至都指挥同知。成化初年,随从赵辅平定大藤峡寇贼。进升为都指挥使,守卫贵州清浪等地,讨伐攻破茅坪、铜鼓反叛的苗人。寇贼劫掠干溪,彭伦讨伐他们。寇贼归还所掠夺的东西,和他盟誓而撤退。
彭伦因为寇贼侵入时,取道邛水各寨,不能立即截击遏止,就下令,寇贼入境能活捉到的给予重赏,放跑的按法令处置。从此各司各自约束下属,凡是生苗侵入,立即擒获他们,送到帐下的很多。彭伦广泛集合辖区的夷人头目,捆缚俘虏囚犯,置于高竿上,集合强健的士卒乱箭射死他们,又割裂肢体,煮了给众壮士吃。罪刑轻的割去耳朵鼻子让他们离去,说:“以此为标识,再违犯就不赦免了。”于是命令各寨树立牌子作为界限,群苗害怕不敢侵犯。
第二年,充任右参将,仍然镇守清浪。更加尽心于边防事务,军备之事都办得很好。妖贼石全州偷偷进入绞洞,煽动古州苗人,洪江、甘篆各部苗人都响应他。彭伦派兵拦截擒获,并搜查捕获他的妻子儿女。各部苗人将要攻打镇逮,彭伦大败他们,斩首和坠崖死的无法计算。不久,邛水十四察苗人纠集洪江生苗叛逆。
彭伦分为五队前去,刚出发,下起瓢泼大雨,彭伦说:“寇贼不会料到我们会去,赶快去,可以得胜。”竞相前进几面夹攻,抓获他们的首领,俘虏斩杀其余的同党。寇贼全被平定。
靖州苗人作乱,湖广总兵官李震致檄书召彭伦会集讨伐。
军队到达邛水江,各部熟萤惊骇,想要逃窜。彭伦和愈事李晃商量说“苗人逃窜必定帮助寇贼”,就急忙安抚平定他们。又沿途降服天堂、小坪各部苗人。抵达靖州后,彭伦率领右路,在寇贼背后扎营。寇贼逃跑占据高山,彭伦军队向上攻打,寇贼失败逃走。
于是渡过江,捣毁他们的巢穴,大胜。
乘胜攻打白崖塘。崖高万仞,下临深渊,可称得上绝险。彭伦会集左路一同进攻,找到道路。夜里登山,寇贼仓皇溃散。追击斩杀二千多人,俘获同样多,全部平毁寨子。当初,臻、剖、六洞苗人侵占熟苗田地,不交纳赋税,又不供给驿马,有关官员没有人敢过问。彭伦派人说服他们,叩首请求按法制办事。
记录功绩,进升为都督愈事。
很久以后,御史邓庠、员外郎费管到贵州核查事情,总兵官昊经等都被弹劾,惟独推荐彭伦有智谋稳重成熟。
弘治初年,昊经论定罢职,就以彭伦代替。彭伦用兵,先谋划后作战,所以多有功绩。四年,因老退休。去世,按制度给予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