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题蔡琰传阅读答案(蔡琰传全文解释)

1.蔡琰传全文解释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

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

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2.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 爱问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断句能力。

给文言断句,首先是应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贯通下来,以了解所给句子的大体意思。断句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以名词为立足点,分清其谓语与宾语,断句就相对容易多了。

如本句中的琰、董卓、伯喈等,它们都在句子中作主语,因此在其前应断开,其后看其管辖范围,然后断开。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

东京,在汉朝时,西汉以长安为都城,东汉以洛阳(当时称雒阳)为都城,称“西京”和“东京”,两个首都合称“两京”。 宋朝, 东京(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是今天河南开封。

因此,答洛阳或开封都应算答对。 这类题,借的是平时的积累沉淀。

小题3:试题分析:《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注意题干,依据材料的要求,“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知为《后汉书》 。

《后汉书•列女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出现于正史中的女性类传,它继承了西汉刘向《列女传》的书写传统,又折射着新的时代特征。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对此,需对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材料中苏东坡提出三个理由证明《悲愤诗》非蔡琰所作:一是《悲愤诗》明白感慨,不似东汉诗风格;一是家庭方面的影响;一是既然蔡琰是为匈奴所掠,但“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

答题时,还应该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一是哪几个方面,需进一步来概括;二是不超过20个字,语言要概括简洁。

传阅,文言文,答案,题蔡琰

3.蔡琰传全文解释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①"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②"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后汉书·列女传》

[译文]

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人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学识文博,才能出众,善于论辨而又精通音律.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便回到了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的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掳掠,被强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便派遣使者用金璧把文姬赎了回来,重新改嫁给了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这时朝堂上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一说"步行"(见《辞海》)],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 "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 "曹操被她的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之罪.当时天还很冷,又赐给头巾鞋袜.曹操于是询问说:"听说夫人家中原来有许多古书典籍,还能不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呢 "文姬说:"早先亡父留给我的书有四千来卷,在颠沛流离,极度困苦中,都无法保存下来了,现在我能忆诵的,才不过四百余篇罢了."曹操说:"现在就派十名书史给您,让他们帮助您把这些书抄写出来."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礼节不宜亲口传授.只请求您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把它写下来,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于是就把所记诵的典籍抄写好送给曹操,文字上都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感伤于自己在乱世的坎坷遭遇,追忆抒写自己的悲愤心情,又写了《悲愤诗》二首.

4.蔡琰传全文解释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

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

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5.文言文蔡文姬的翻译

《蔡文姬》译文

陈留人董祀的妻子,是同乡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博学有才,又精通音律。嫁给河东人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女,就又回到娘家。兴平年间,天下动乱,文姬被胡人的骑兵俘获,沦落到南匈奴左贤王手中,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曹操向来和蔡邕交情好,痛心他没有后人,就派使者用金银宝玉把她赎回来,重新嫁给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该判死罪,文姬到曹操那儿去为这事求情。当时公卿、名士以及远方的使者宾客坐满了一屋子,曹操对宾客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今天让各位见见她。”等到文姬进来,蓬着头,赤着脚,叩头请罪,声音清亮,很会说话,那意思非常辛酸悲哀,大家都因此而变了脸色。曹操说:“我确实同情你(和董祀),但是判决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怎么办?”文姬说:“您马厩里有上万匹俊马,还有数不清的猛士,为什么舍不得让人骑一匹快马(追回文书),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了,就追回判决的文书,原谅了董祀的罪过。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又赐给她头巾和鞋袜。曹操又问道:“听说夫人家里原来有很多的古典书籍,还能记得起来吗?”文姬曰:“从前我过世的父亲留下的书籍四千余卷,因我远离家乡处境艰难,没有能保存下来的,现在能记得背诵出来的,才只有四百多篇罢了。”曹操说:“现在我应该派十个书吏到你那里去抄写。”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照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口传授。请给我纸笔(自己抄写),是用楷书还是草书全听您的命令。”于是就(凭记忆)抄写,送给曹操,文章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她感伤自己悲愤的遭遇,写了两首《悲愤诗》。

6.谁能给我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文言文翻译

参考一下吧,希望有用我生之初尚无为①,我生之后汉祚衰②。

天不仁兮降乱离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⑥,志意乖兮节义亏⑦。对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⑨,心愤怨兮无人知。

【注释】①无为:无事,指社会安定。 ②汉祚衰:汉朝的国运衰落,指桓帝灵帝时的宦官专权,宦官外戚之争等。

祚(Zuò作),福,引申为运命。《诗经·兔爱》:“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灾祸)”,这里是化用其句。

③乱离:指从张让董卓之乱开始的汉朝政权崩溃、军阀混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离等事。可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愤诗》互相参看。

④寻:延续、接连不断。 ⑤卒:同猝,仓促、慌乱。

以上二句是说,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极其危险,百姓逃难,慌乱悲伤。 ⑥胡虏: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与自己的意志相违背。乖,违背。

节义亏: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虏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⑨一会:一翻、一段。一拍:犹言一会。

这句是说,一段琴曲正好是相应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来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①,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②,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为骄奢④。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释】①戎羯:当时游牧于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名,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

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将:挟持。

以上二句是说,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远远地带到了天边。 ②遐:遥远。

③虺(huǐ 灰)蛇:一种毒蛇。 ④控弦:拉弓。

控,拉。骄奢:骄傲蛮横。

以上二句是说,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争能。 ⑤张弦:上弦,这里即指弹奏。

越汉国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②,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③。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④,胡风浩浩兮暗塞营⑤。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注释】①越:这里指离开。 ②骨肉震惊:指对异族的衣饰感到厌恶可怕。

③羯膻:指带有膻气的羊肉羊奶之类。揭(jié节),羊之阉者。

枉遏:委屈,不顺。以上二句是说,面对异族的服装,内心感到厌恶;面对异族的食物,也感到与自己的习性相违。

④鞞鼓:古代军中所敲的一种小鼓。 ⑤暗:迷漫、笼罩。

塞营:边塞上的营垒,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①。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②,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释】①禀气含生:泛指人类,古人认为人都是禀天地之气而生。《论衡·骨相篇》:“禀气于天,立形于地。”

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无主:无聊赖,无依靠。

③涉历:经历。这句是说,追想自己的经历,那是多么艰难啊。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①,雁北归兮为得汉音②。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③。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弥深⑤。 【注释】①边心:边人怀乡之心。

②汉音:来自汉朝(故国家乡)的音讯。 ③愔愔(yīn音):静默深沉的样子。

以上四句是说,看到雁往南飞,就想拜托雁行把自己的怀乡之情带给故乡;看到雁行南来,就想得到故乡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难以追寻,空使自己伤心肠断。 ④攒眉:皱眉。

⑤泠泠(líng伶):凄凉而清脆的声音。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①。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②,朝见长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难④,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注释】①酪(là0烙):乳类制品。 ②陇水:陇山上下来的流水。

北朝乐府《陇头歌辞》有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这里是化用其句。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远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夜间听着汩汩的陇水,犹如呜咽;白天望着迤逦的长城,归路遥远。

④往日行李:指当初被掠来时沿途经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②,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④,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⑤。 【注释】①边声:通常指边境上的战马与号角之声,也包括边野上的风声。

②烽戍:烽火台与戍卒的营垒。 ③俗贱句:《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毡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

按:历史上历来轻视少数民族,有不少带有侮辱性的不实的记载,我们应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记·匈奴列传》:“逐水草迁徒,无城郭常处耕桑之业。”

逐,随着。葺垒,搭帐篷,修营垒。

⑤流恨:指抒发怨恨之情。恶居于此:为何让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恶(wū呜):为何。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①?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②?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注释】①为:同谓。

②何事:为何。 ③负:亏欠,对不起。

殊匹:不同类。 ④殛(jī急):诛杀。

这里是惩罚的意思。越:流。

文言文题蔡琰传阅读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