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文言文知识点(求醉翁亭记文言知识归纳)

1.求醉翁亭记文言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⑴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心愿 今义:意思,含义。

⑵ 苍颜白发 古义:脸色苍老 今义:青颜色。 ⑶ 鸣声上下 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 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 负者歌于途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 晦明变化者 古义:昏暗 今义:隐蔽,不明确 ⑹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花 今义:花草的香味 ⑺ 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树木萌生滋长 今义:美丽 ⑻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⑼ 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投壶,一种游戏 今义:射击 ⑽ 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 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 ⑾ 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 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2、特殊句式: ⑴ 倒装句: 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⑵ 判断句: ① 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⑶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 3、“而”连词,其本身并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

按其所表达的结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有: ⑴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⑵ 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 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⑶ 表承接关系,译为“接着”,也可不译。 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 ⑷ 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⑸ 表修饰关系,译为“地”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捕蛇者说》) ⑹ 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如:“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捕蛇者说》) 4、“也”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但它的基本用法是在表上述各种语气的同时,对某种事物或情况表示肯定和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吧、吗”等。

⑴ 表判断语气,相当于动词“是”。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⑵ 表陈述语气,可译作“了”。 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⑶ 表疑问语气,可译作“呢”“吗”。 如:“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⑷ 表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⑸ 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如:“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醉翁亭记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醉翁亭记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文言文知识归纳

2.求醉翁亭记的知识整理急需.要完整的整理

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辄醉 琅琊 岩穴暝 林壑 伛偻 酒冽 山肴野蔌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 颓然 阴翳 酒酣 林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2)蔚然而深秀者 (3)翼然临于泉上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山行六七里 (7)名之者谁 (8)杂然而前陈者 (9)非丝非竹 (10)射者中 (11)临溪而渔 (12)颓然乎其间者 (13)树林阴翳 (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与谁归 (4)霏 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告于莅事者 B 吾祖死于是 C 多会于此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迁移与拓展 (一)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

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三)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苍颜白发 (2)伛偻提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是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文言文,知识点,醉翁亭记

3.八下《醉翁亭记》考点

好!我帮你!

解释实词(即括号内部分):(名)之者谁 (翼然)临于泉上 饮少(辄)醉 野(芳)发而幽香 临溪而(鱼) 杂然而前(陈)者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重点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而乐亦无穷也。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章内容:第三节描写了那几个场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思想情感:表达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感。

我自己总结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O(∩_∩)O~!

4.醉翁亭记重点词解,要全!

1.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东部。环:环绕。 2. 皆:全、都。 3. 林:树林。 4. 壑:山谷。 5. 尤:格外。 6. 蔚然:茂盛的样子。 7. 深秀:幽深秀丽。 8. 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9. 行:走。 10.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0. 回:回环,曲折环绕。 11.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形容亭子四角向上翘起。 12. 临:靠近。 13. 作:建造。 14.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15. 谓:命名(太守自谓也。);谓,是(太守谓谁?)。 16. 辄:就。 17. 号:取别号。 18. 曰:称为。 19. 意:情趣。 20. 乎:相当于“于”,介词。 21. 得:领会。 22. 寓:寄托。 23. 若:像。 24. 夫:那。 (若夫: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里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 25.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26. 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雾气。 27. 开:散开。 28. 云归:烟云聚拢。 29. 岩穴:山谷。 30. 暝:昏暗。 31. 晦:阴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发:植物开花的样子。 36. 佳:美好的。 37. 秀:植物开花结果,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标准) 38. 繁:浓郁的。 39. 高:高爽。 40. 穷:穷尽。. 41. 负:背着。 42.行:走路。 43. 休:休息。 44. 应:应答。 45. 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 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46. 临:来到 47. 渔:捕鱼 48. 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49. 为:制。 50. 洌:清澈。 51. 山肴:野味。 52. 野蔌:野菜。蔌,菜蔬。 53. 杂然:交错的样子。 54. 前:在前面。 55. 陈:摆开,摆放。 56. 酣:尽兴地喝酒。 57. 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58.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进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 59. 弈:下棋。 60.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1. 觥:酒杯。 62.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3. 苍颜:脸色苍老。 64.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形容醉态,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65. 乎:相当于“于”。 66. 从:跟随。 67.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8. 翳:遮盖。 69. 鸣声上下:意思是到处是鸟叫声。 70. 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71. 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感到快乐的事情。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72. 醉:喝醉 73. 乐:以……为乐(意动) 74. 述:记述。 75. 谓:为,是。 76.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一词多义

乐: 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归: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②临溪而渔:来到 而:①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 ③朝而往:表修饰,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 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

5.醉翁亭记复习重点

一、复习要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 3.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4.认识作者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复习过程 1.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谥号文忠,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2.疏通文意: 重点语句: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中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理清层次结构: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出人和事。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 5.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 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②语言流畅婉转,抑扬错落, 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③描写景物,方式多样。

从远到近(第一节:“望之……醉翁亭也”) 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第二节) 从外到内(第三节) 山间夕照全景(第四节:“已而……禽鸟乐也”) 描写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服务。 6.理解主旨: 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用文中语句概括:“醉能同其乐”。

三、自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

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写“ ”字,“ ”字只是表象。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6.醉翁亭记重点字词和重点翻译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欧阳修。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

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并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时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中。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至于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幻无定,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隐石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着或坐着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注释 环:环绕。

皆:副词,都。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状语,山上。 潺潺:流水声。

酿泉:泉水名。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高处的意思。

名:命名。 守:官名。

号:取别号。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纪最大。 意:里指意趣、情趣。

“醉翁之意不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 乎:介词。

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 而:就,表顺。

7.八下《醉翁亭记》考点

好!我帮你!解释实词(即括号内部分):(名)之者谁 (翼然)临于泉上 饮少(辄)醉 野(芳)发而幽香 临溪而(鱼) 杂然而前(陈)者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重点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而乐亦无穷也。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文章内容:第三节描写了那几个场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思想情感:表达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感。我自己总结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O(∩_∩)O~!。

8.求醉翁亭记 的知识整理

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辄醉 琅琊 岩穴暝 林壑 伛偻 酒冽 山肴野蔌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 颓然 阴翳 酒酣 林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2)蔚然而深秀者 (3)翼然临于泉上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山行六七里 (7)名之者谁 (8)杂然而前陈者 (9)非丝非竹 (10)射者中 (11)临溪而渔 (12)颓然乎其间者 (13)树林阴翳 (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与谁归 (4)霏 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告于莅事者 B 吾祖死于是 C 多会于此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迁移与拓展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

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三)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苍颜白发 (2)伛偻提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是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

醉翁亭记文言文知识点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