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传文言文答案(三国志——周瑜传译文)
1.三国志——周瑜传 译文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
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
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长壮有姿貌”。
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
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
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
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我得到了你,如鱼得水也”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
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
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
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比并。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
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
孙策自娶大桥,周瑜娶小桥。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
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
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
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异动。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
孙权亦是人英,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
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
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
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
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
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周瑜越来越得孙权的信赖,而他也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说得上忠贞不二。
《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蒋干。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
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
2.三国志 周瑜传 全文翻译?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
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任汉朝太尉。他的父亲周异,任洛阳令。
周瑜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起义军讨伐董卓,把家迁到舒县。
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很友好,周瑜让出路南一座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堂拜见他母亲,互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恰巧孙策准备东渡,到达历阳,写信急速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策。
孙策非常高兴说:“我得到您,就一切顺利了。”周瑜跟随进攻横江、当利全部攻克。
于是就渡江攻打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县,刘繇逃走,而孙策的人马已有几万人。就对周瑜说:“我用这些人马攻取吴会平定山越已足够了。
你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返回。
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接替周尚任太守,周瑜和周尚一起返回寿春。袁术想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任居巢县长,想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
周瑜于是就从居巢回到了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
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做建威中郎将,当即拨给军队二千人,战马五十匹。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郡的人都叫他周郎。
因周瑜的恩威德信在庐江很出名,就派他出去防卫牛渚,后来兼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想要夺取荆州,任命周瑜做中护军,兼江夏太守,让他跟随去攻打皖县,攻克。这时得到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的美女。
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又进攻寻阳,打败刘勋,讨伐江夏,返回平定了豫章、庐陵,周瑜留下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
建安十一年,督率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杀死其首领,俘虏一万多人,返回守卫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带兵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了邓龙送到吴郡。
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
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
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的优势,可以用来抵御曹操的,是长江。
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刘表训练的水军,蒙冲斗舰,数以千计,曹操全部把他们沿江摆开,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他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
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束,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
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贸然为之。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
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孤罢了。
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孤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
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想率军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就共同商议计策,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卒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
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
就取来蒙冲斗舰几十艘,装满柴草,中间灌注膏油,帷幕裹盖,上面树起牙旗,先写信通报曹操,说要投降。又预备了快艇,分别系在大船后面,就依次一起向前驶去。
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放开各条船只,同时点着火。
这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烧着了岸上的营寨。不久,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曹军于是就败退,返回守卫南郡。
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周瑜和程普又进军南郡,和曹仁对峙,各自隔着长江。军队没有交锋,周瑜就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
曹仁分出兵马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
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浚统守后方,自己和吕蒙前往援救甘宁。甘宁的包围解除后,就渡过长江驻扎在北岸,约定日期和曹仁。
3.三国周瑜传文言文原文??
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
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
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
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
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
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
男循。
4.三国 周瑜传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原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
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
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
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
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
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
5.三国志周瑜传
瑜少精意于音乐。
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
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
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
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
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
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
孤念公瑾,岂有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