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文言文(文言文的故事有哪些?)

1.文言文的故事有哪些?

1、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5、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

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译文: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

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6、齐人偷金(利令智昏)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⑤搏(bó)——捕捉。

束缚——捆绑。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译文: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得到金子。

一天,他清早起来,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卖金子的地方,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根本就没有看到人,眼睛里只有金子。

\" 寓意:利欲熏心的人往往会丧失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来。[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

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7、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

强,硬弓。③石———重量单位。

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

引,拉弓。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

关同“弯”。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

孰,哪一个。是,这,这个。

这里指弓。[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

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

有什么事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