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文言文翻译(求文徵明传的译文)

1.求文徵明传的译文

文徵明,长洲人,起初叫文璧,字行,后来改字徵仲,别号衡山。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叔父文森,曾任右佥都御史。文林死后,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银子作为办丧事的费用。文徵明当年十六岁,全都谢绝了。官吏百姓修建了却金亭,并纪念前任太守何文渊,记下了这件事。

文徵明小时候不聪明,随着长大,越来越聪明了。跟着吴宽学习文字,跟着李应祯学习书法,跟着沈周学习画画,他们都是他父亲的朋友。他又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人相互切磋,名声更加大了。他人温和但狷介不俗。巡抚俞谏打算送给他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衣衫,说:"怎么这么脏?"文徵明装作不懂,说:"因为下雨弄脏了。"俞谏最后都没敢说送钱的事。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怎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他托病没有去。

正德(明武宗年号)末年,巡抚李充嗣推荐他,赶上文徵明也以贡生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授予他翰林院待诏的身份。明世宗登基,打算修订《武宗实录》,文征明在经筵任职,每年经常都有赏赐,和各写文章的大臣一样待遇。而当时崇尚科目考试,文徵明很不得意,连年都请求回乡。

在这之前,文林作温州知府,在学生中提拔了张璁。张璁得势以后,让文征明投奔他,文征明推辞没有去。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文徵明在他后面。杨一清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正色道:"我父亲去世三十多年,说得每一个字,我都不敢忘,实在是不知到您和家父是朋友。"杨一清很惭愧,不久和张璁合谋,打算贬文徵明的官。文徵明更加要求还乡,终于被批准。四方来讨要诗文书画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但是富贵人家轻易得不到一两张字画,尤其不肯赠给王府以及宫内的人,他说:"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周王、徽王等王爷拿珍宝古玩送给他,他都不启封就还给他们了。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向着他居住的街巷行礼,以得不到接见为遗憾。他的作品遍天下,他的学生临摹的作品很多,文徵明也不禁止他们。嘉靖三十八年去世,当年九十岁了。

文征明文言文加翻译,文征明拒画文言文翻译,文征明文言文阅读答案

2.求文徵明传的译文

文徵明,长洲人,起初叫文璧,字行,后来改字徵仲,别号衡山。

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叔父文森,曾任右佥都御史。

文林死后,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银子作为办丧事的费用。文徵明当年十六岁,全都谢绝了。

官吏百姓修建了却金亭,并纪念前任太守何文渊,记下了这件事。 文徵明小时候不聪明,随着长大,越来越聪明了。

跟着吴宽学习文字,跟着李应祯学习书法,跟着沈周学习画画,他们都是他父亲的朋友。他又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人相互切磋,名声更加大了。

他人温和但狷介不俗。巡抚俞谏打算送给他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衣衫,说:"怎么这么脏?"文徵明装作不懂,说:"因为下雨弄脏了。

"俞谏最后都没敢说送钱的事。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怎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他托病没有去。

正德(明武宗年号)末年,巡抚李充嗣推荐他,赶上文徵明也以贡生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授予他翰林院待诏的身份。明世宗登基,打算修订《武宗实录》,文征明在经筵任职,每年经常都有赏赐,和各写文章的大臣一样待遇。

而当时崇尚科目考试,文徵明很不得意,连年都请求回乡。 在这之前,文林作温州知府,在学生中提拔了张璁。

张璁得势以后,让文征明投奔他,文征明推辞没有去。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文徵明在他后面。

杨一清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正色道:"我父亲去世三十多年,说得每一个字,我都不敢忘,实在是不知到您和家父是朋友。"杨一清很惭愧,不久和张璁合谋,打算贬文徵明的官。

文徵明更加要求还乡,终于被批准。四方来讨要诗文书画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但是富贵人家轻易得不到一两张字画,尤其不肯赠给王府以及宫内的人,他说:"这是法律所禁止的。

"周王、徽王等王爷拿珍宝古玩送给他,他都不启封就还给他们了。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向着他居住的街巷行礼,以得不到接见为遗憾。

他的作品遍天下,他的学生临摹的作品很多,文徵明也不禁止他们。嘉靖三十八年去世,当年九十岁了。

明文,翻译

3.文徵明习字(文言文) 翻译

文徵明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词语解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摹仿。

2)日:每天。3)以:把。

(4)率:标准。5)书:写字,书法。

(6)遂:于是,就。(7)进:进步(8)于:对,对于。

(9)尝:曾经。10)苟且:这里是马虎草率的意思。

(11)或:有时。 12)简札:信件,书信。

(13)少:通假字,通“稍”。稍微。

14)易:改变,这里是改写的意思。15)厌:厌烦,厌倦。

16)故:因此。 17)愈益:愈加,更加。

4.文言文翻译《与文徵明书》

为你奉上更为详尽的解答,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谢! 作品名称:与文征明书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唐寅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折叠编辑本段 寅白征明君卿[1]:窃尝听之,累吁可以当泣[2],痛言可以譬哀[3]。

故姜氏叹于室,而坚城为之隳堞[4];荆轲议于朝,而壮士为之征剑[5]。良以情之所感,木石动容;而事之所激,生有不顾也。

昔每论此,废书而叹;不意今者,事集于仆。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俯首自分,死丧无日,括囊泣血[6],群于鸟兽。

而吾卿犹以英雄期仆,忘其罪累,殷勤教督,罄竭怀素[7]。缺然不报,是马迁之志,不达于任侯[8];少卿之心,不信于苏季也[9]。

计仆少年,居身屠酤[10],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

颉颃婆娑[11],皆欲以功名命世。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12],丧车屡驾,黄口嗷嗷[13],加仆之跌宕无羁,不问生产,何有何亡,付之谈笑。

鸣琴在室,坐客常满,而亦能慷慨然诺,周人之急[14]。尝自谓布衣之侠,私甚厚鲁连先生与朱家二人[15],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愿赉门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尝此士也。

芜秽日识,门户衰废,柴车索带,遂及蓝缕。犹幸藉朋友之资,乡曲之誉,公卿吹嘘,援枯就生,起骨加肉,猬以微名,冒东南文士之上。

方斯时也,荐绅交游[16],举手相庆,将谓仆滥文笔之纵横,执谈论之户辙。岐舌而赞,并口而称。

墙高基下,遂为祸的。侧目在旁,而仆不知;从容晏笑,已在虎口。

庭无繁桑,贝锦百匹[17];谗舌万丈,飞章交加[18]。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

身贵三木[19],卒吏如虎,举头抢地[20],洟泗横集[21],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22];下流难处,众恶所归[23]。缋丝成网罗[24],狼众乃食人,马氂切白玉[25],三言变慈母[26]。

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整冠李下[27],掇 墨甑中[28],仆虽聋盲,亦知罪也。

当衡者哀怜其穷,点检旧章,责为部邮[29]。将使积劳补过,循资干禄。

而蘧篨戚施[30]。俯仰异态;士也可杀,不能再辱。

嗟乎吾卿!仆幸同心于执事者,于兹十五年矣!锦带县髦[31],迨于今日,沥胆濯肝,明何尝负朋友?幽何尝畏鬼神?兹所经由,惨毒万状。眉目改观,愧色满面。

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纳;僮奴据案;夫妻反目;旧有狞狗[32],当户而噬。反视室中,甂瓯破缺[33];衣履之外,靡有长物[34]。

西风鸣枯,萧然羁客;嗟嗟咄咄,计无所出。将春掇桑椹,秋有橡实,余者不迨,则寄口浮屠[35],日愿一餐,盖不谋其夕也。

呈欷乎哉!如此而不自引决,抱石就木者,良自怨恨。盘骨柔脆,不能挽强执锐,揽荆吴之士,剑客大侠,独当一队,这国家死命,使功劳可以纪录。

乃徒以区区研摩刻削之材[36],而欲周济世间,又遭不幸,原田无岁[37],祸与命期,抱毁负谤,罪大罚小,不胜其贺矣!窃窥古人,墨翟拘囚,乃有薄丧[38];孙子失足,爰著兵法[39];马迁腐戮,《史记》百篇[40];贾生流放,文词卓落[41]。不自揆测[42],愿丽其后[43],以合孔氏不以人废言之志[44]。

亦将檃括旧闻[45],总疏百氏[46],叙述十经[47],翱翔蕴奥[48],以成一家之言。传之好事,托之高山,没身而后,有甘鲍鱼之腥而忘其臭者[49],传育其言,探察其心,必将为之抚缶命酒,击节而歌呜呜也[50]。

嗟哉吾卿!男子阖棺事始定,视吾舌存否也[51]?仆素佚侠,不能及德,欲振谋策操低昂[52],功且废矣。若不托笔札以自见,将何成哉?辟若蜉蝣,衣裳楚楚[53],身虽不久,为人所怜。

仆一日得完首领,就柏下见先君子[54],使后世亦知有唐生者。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使朋友谓仆何使?后世谓唐生何素?自轻富贵犹飞毛,今而若此,是不信于朋友也。

寒暑代迁,裘葛可继,饱则夷犹[55],饥乃乞食,岂不伟哉?黄鹄举矣[56],骅骝奋矣[57]!吾卿岂忧恋栈豆吓腐鼠邪[58]? 此外无他谈,但吾弟弱不任门户,傍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59]。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

幸捐狗马余食,使不绝唐氏之祀。则区区之怀,安矣乐矣,尚复何哉!唯吾卿察之。

[1] 作品译文折叠编辑本段 唐寅告白文征明君: 我听说,多次的吁叹就当哭泣;悲痛的言辞可以倾诉哀伤。正如此,所以孟姜女在室内悲叹,坚固的长城(的城垛)竟为之倒塌;荆轲在朝中痛陈国事,就有壮士送上刺秦王的宝剑。

这是因为情之所感,就是木石也动容;而事到紧急关头,就连生命也可以不顾啊。过去每每议论这些,放下手中的书叹息而已;想不到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了。

苦啊苦啊,这也是命啊!低头自思,离死不远,闭口痛哭,觉得和鸟兽一样卑微。而我的好友还用英雄的标准来期盼我,忘了他身负多项罪名,殷勤教侮督促,竭尽平常胸怀。

然而你从我这里得不到回报,这就好像是司马迁的理想不被任安知晓;又好像李陵的心思,不被苏武理解一样。 回忆我年少时,在屠夫和酒家那些人中间厮混,在刀和血中长大 。

后来得到我友您的提携,人世间上下求索,都是想以功名命世。然而人生不幸频生变故,哀事祸乱不请自来,父母妻子,接连去世,丢下幼儿,嗷嗷待哺。

再加上我一贯自由懒散,不善理家,家中有什么缺什么。

5.急求《文徵明习字》译文文言文翻译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释】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日:每天。率:标准。

书:书法。遂:于是,就。

于:对,对于。尝:曾经。

苟且:敷衍了事,马虎。或:有时。

简札:信件,书信。少:稍微。

易:改换,更换。厌:嫌麻烦而讨厌。

故:所以。愈益:愈加,更加。

【译文】 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文征明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