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亦都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1.《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李鹏亚

曹冲称象文言文阅读【篇一:曹冲称象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选自,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释】智:智慧若:相比欲:想要意:意识及:达到致:送到太祖:,即曹冲之父访:询问群下:手下群臣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物:物品悦:高兴,开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尝:曾经。咸:全,都置:安放。焉:于,对它【翻译】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篇二:曹冲称象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答案(一)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冲曰:?臵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④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⑤。补充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②太祖:曹操。③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①及②访③咸④臵⑤即

2.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词解】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比较

太祖:曹操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文言文,阅读,额亦都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小题1:① 伏 甲∕ 将 攻 盾 ② 故 ∕为 弑 易

小题2:①奔:逃跑。 ②甲:甲士,士兵。 ③素:向来、一向。④ 反:同“返”,返回。

小题3:① 灵公年轻,奢侈,百姓不顺从,所以被杀很容易。(2分,错一个词扣0.5分,扣完为止)

② 赵宣子是优秀的大夫,为遵守法制而甘愿接受恶名声。(2分,错一个词扣0.5分,扣完为止)

小题4:董狐认为赵盾是相国,逃亡没有出国境,回来后没有诛杀犯上作乱的人,没有替灵公报仇,是对君王的不忠不义,与主谋没有区别。(答“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也可)

可见董狐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史官。(4分,原因2分,评价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停顿。做此题时一个是要注意语感,另外要结合语意来判断停顿。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释课外文言词语时,要以掌握的文言词语的意思为依据,同时要结合文意和句意来理解。要注意“伏甲将攻盾”中是用“甲”来代指士兵,还要注意“反不诛国乱”中“反”是通假字。

小题3:

试题分析:句1翻译时要注意“少”的意思是“年轻”,同时要注意“故为弑易”中“为”是被动的意思;句2翻译时要注意这是一个判断句,同时要注意“法”是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意思是遵守法制。对待课外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和翻译句子的技巧。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问“理由”但没有明确怎么说,所以既可以用原文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董狐的言行可以很容易看出他的“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同时还要注意他的身份“晋太史”,也就是一个史官。此类题要答好关键是读清文章,把文章的大体意思弄明白,才能进行答题。只要结合所学文言知识,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可以比较容易地读懂课外文言文。

4.曾子之妻之市的文言文翻译

曾子烹彘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的,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

【题解】

曾子烹彘,也叫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小而言之,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大而言之,是处世为人要讲诚信的问题。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2分)

小题1:(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分)

(2)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2分)

小题1:自身经历 (1分)桓帝、灵帝(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A.①臣之妾畏臣(的) ②固为胜之(代词)B.①莫不有求于王 (对于) ②何至于此(达到)C.①时时而间进 (连词,表修饰) ②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顺承)D.①喟然问隶校尉 (----的样子) ②蔚然而深秀(----的样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用法的能力。例句与C项中“加点字”的用法都为“使动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文言句子时要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来分析二人进谏的方法。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 (5分)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5分)

小题1:“遁”应释为“逃走”

小题1:①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小题1:主客颠倒。应是郭子仪认为李白是奇才。

小题1:(1)“是子天才英特”是个判断句。“是子”即“这个青年”或“这个人”;“少益以学”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砺之”,又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以学”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聪慧出众;“益”,进一步、稍微的意思(2)“为……”表被动,构成被动句。“亲近”,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身边受宠的人”。“骜放”,指傲慢不驯。“自修”,即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

额亦都文言文阅读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