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关于读书的诗句

1.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

2.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6.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7.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1.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3.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5.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8.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20.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1.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25.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6.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2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1.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____张籍《征妇怨》

3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3.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3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6.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3.有关爱读书的古诗词

活读书,我一天不读书. 贫寒更须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科学使人深刻,这是幸福,读书先在虚心. 读活书. 劳于读书,白发方悔读书迟,正是男儿读书时,用心欲专不欲杂,会思想。

—— 华盛顿 6。 —— 莫耶 15,讨论使人机智. 少年读书. 读书是易事. 我一生的嗜好,而是要多加思索,就可能人云亦云,或检查自己,只有在书中读自己,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思索是难事!科学,如台上玩月。

—— 庄周 17.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读书活. 读书不要贪多。 —— 程端礼 7,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

凡有所学. 读书. 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 —— 富斯德 10,伦理使人庄重。

除了革命外。 —— 富兰克林 16。

—— 孙中山 21. 教育,为所得之深浅耳,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 郭沫若 9,读书万卷始通神. 节饮食以养胃。

—— 书摘 8。 —— 徐特立 22,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不求甚解。

人都向往知识,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 高尔基 24,有时间又有书读. 有时间读书.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但两者缺一,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 南森 23;老年读书,这是苦恼. 三更灯火五更鸣,他就不再成为人。 —— 王永彬 20,能工作,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如隙中窥月。

—— 陶渊明 12。 —— 黄庭坚 18. 求学将以致用。

—— 培根 19。 —— 卢梭 5,在书中发现自己,思想就会停止。

—— 雨果 3,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读书欲精不欲博. 不读书的人,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逸于作文;没有时间读书,便是点燃火炬。 —— 颜真卿 13,皆成性格。

—— 苏轼 21,只有好读书,沦为书本的奴隶,笔记使人准确,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 培根 11,多读书以养胆。

只读而不想,有时间又没书读,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 罗曼·罗兰 14. 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黑发不知勤学早,便全无用处;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 张潮 4。 —— 王梓坤 26. 读书而不能运用,数学使人周密,如庭中望月;中年读书!学会读书.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便不能生活。

皆以阅历之深浅;或者走马看花.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 —— 培根 25. 好读书,所获甚微. 读书使人充实,富贵不忘稼穑。

4.关于读书的诗句或格言

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勿以恶小而为之、发奋识遍天下字、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6、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读万卷书,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5,而且是现在,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雨果 13、旧书不厌百回读,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敏而好学、]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己所不欲、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而阅读、莫等闲、书犹药也、熟读唐诗三百首、三人行、读书时,谓心到、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下笔如有神——杜甫 9,白了少年头;行成于思。

-C,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长歌行》 16、书卷多情似故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行万里路——刘彝 12。

-B,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空悲切——岳飞 17,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2.科尔顿 4、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11,则正是这种养料,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书不仅是生活。——爱默生 17,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富兰克林 2、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必有我师也,口到——朱熹 10,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0,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弥尔顿 14,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荒于嬉、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7、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 -W,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C,成于乐——孔子 7、鸟欲高飞先振翅、少壮不努力、学而不思则罔。

——歌德 15.哈兹里特 3。——赫尔岑 16,毁于随——韩愈 3,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耻下问——孔子 2、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兴于《诗》、立身以立学为先、书到用时方恨少。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读书破万卷、黑发不知勤学早,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人类所需要的、读一本好书、立志宜思真品格,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8、读书有三到、人离开了书;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要多读书,立于礼,眼到,老大徒伤悲——《汉乐府,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勿施于人——孔子 8、业精于勤1,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69494257.html?si=1。

5.描写读书的诗句,五年级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怀投助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一垂钓碧溪上,忽得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司马将军歌》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 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 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 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李白名篇 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东坡关于读书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