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意文言文翻译注释(钟离意文言文翻译)

1.钟离意文言文翻译

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

少年时做过郡督邮。当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的,府下登记在案考察。

钟离意封还记载时,进去对太守说:“《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在家做妻的榜样,推广到治家治国’。就是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

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且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

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亲自隐恤,经营供给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钟离意被单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

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

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掾吏良心竟这么好啊,的确是个好官吏。”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个违背的。

回来后,以病免职。后来授职为暇丘县令。

官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供,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加刑罚,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到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代替杀人。

你有罪,命该如此。” 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升为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哭泣不能进食。

钟离意哀怜他,于是让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丞椽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

于是就放他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

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

这时交址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之罪,征回京师伏法。钱物等用簿本记载没收交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赃物赐给群臣。

钟离意得到一些珍珠,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赐。显宗奇怪而问其缘故,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听到‘胜母’的地名而回车,讨厌其名字哩。

这些肮脏的宝物,的确不敢拜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多么清正啊!”于是改以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又升任他为尚书仆射。

原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

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诗》云‘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过,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光武得奏,以见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显宗继位,征为尚书。永平三年旱,而大起北宫,意诣阙免冠上疏曰:“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民疾邪?宫室荣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窃见北宫大作,民失农时;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民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

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谢。”又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

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里尚书以下至见提曳。帝以事怒郎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崧乃曰:“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

帝乃赦之。是时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唯钟离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

会连有变异,上疏曰:“陛下敬畏鬼神,忧恤黎元,而天气未和,寒暑违节者,咎在群臣不能宣化治职,而以苛刻为俗,百官无相亲之心,吏民无雍雍之志,至于感逆和气,以致天灾。百姓可以德胜,难以力服,愿陛下垂圣德,缓刑罚,顺时气以调阴阳。”

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终爱厚之。扩展资料: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范晔。

钟离意文言文逐字翻译,钟离意文言文翻译节选,钟离意文言文字词翻译

2.《钟离意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钟 离 意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 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①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

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还,以病免。后除暇丘令。

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

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

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

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时交址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②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注释]①徒:囚徒 ② 班: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②民防广为父报仇D.①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②意亦具以闻10.以下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

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址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物品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参考答案:8。 选C。

(“怜伤”是哀怜、同情的意思。)9。

选B。(A项两个“于”字都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

B项①句的“乃”副词,相当于“竟”;②句“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就”。 C项“为”字是介词,相当于“给”。

D项“以”字是介词,相当于“用,把”。)10。

选C。(②说明钟的升迁情况。

⑤说明钟离意清正不受赃物。⑥钟离意的“仁于用心”使建父受到感动,这是对钟离意的侧面描写。)

11。 选D。

(原文中未交代交址太守张恢贪赃枉法案是钟离意破获的。)[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

少年时做过郡督邮。当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的,府下登记在案考察。

钟离意封还记载时,进去对太守说:“《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在家做妻的榜样,推广到治家治国’。 就是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

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且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

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亲自隐恤,经营供给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 钟离意被单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

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

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掾吏良心竟这么好啊,的确是个好官吏。 ”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个违背的。

回来后,以病免职。后来授职为暇丘县令。

官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供。

文言文,注释,钟离,翻译

3.钟离意文言文翻译

白话释义: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

年轻时任郡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有个亭长收受(别人的)礼酒,太守下公文查办他。

钟离意把公文缄封退还 ,向太守进言说:“诗经中说‘让妻子遵守礼法,然后把礼法推广到邦国’,修明政事和教化的根本,(在于)由近到远。现在应该先清理府内,暂且宽恕边远县的细微过失。”

太守认为他很贤能,于是任命他管理县的事务。建武十四年,会稽流行瘟疫,死的人以万计算,钟离意独自亲身抚恤(灾民),筹划供给医药,所属的(百姓)多依靠他度过(灾难)。

(钟离意)被推荐为孝廉,两次迁职被征召入大司徒侯霸府中,(朝廷)诏令(他)押送刑徒到河内郡,当时冬天寒冷,刑徒困苦不堪,不能前行。路经弘农县,钟离意擅自移文属县让他们给刑徒做寒衣,属县不得已(做好寒衣)给他,而后向朝廷上书汇报情况,钟离意也同时把情况详尽报告朝廷,光武帝得到奏章,把它给侯霸看,说;‘你所派的属员用心多么仁慈(或:怎么用心这样仁慈呢?)。

确实是个好官吏呀!”钟离意就在途中解除刑徒的刑具,让他们前往拜访亲友,跟他们约定期限,(他们)都按时到达(返回),没有一个违反期限。回来后,(钟离意)因病免去官职。

显宗即位后,(钟离意)被征召为尚书。永平三年夏天大旱,然而朝廷大规模兴建北宫,钟离意到宫门前,脱掉官帽子上奏皇帝说:“以前成汤时遭受大旱,(汤)用六件事来责问自己:‘是执政用权无节制吗?是让百姓受苦吗?是宫室建设太繁复吗?是宫廷的嬖宠的女子请托多吗?是财物行贿盛行吗?是行奸使诈的人猖獗呢?’我看到北宫的大规模建设,(使)百姓失去农时;自古以来,(君王)不是为宫室狭小而苦恼.只是担心百姓不安宁,应该暂时停止(大规模)建设,来顺应大意。”

皇帝把诏书写在竹简上答复说:“成汤举了六件事,把过失归在自己一人身上,(你)可以戴上官帽、穿上鞋,不用谢罪。”皇帝又下令主管营建的官员停止官室修建.(并且)减少不急用的工程。

皇帝性情狭窄苛刻,喜欢用探子窥视、揭示别人的隐私,来显示自己的明察。公卿大臣屡次遭受(他)的责骂,身边大臣及尚书以下官员甚至被(他)掷击、拉扯。

曾经因为有事对郎官药崧不满,用木杖撞击药崧;药崧躲入床底,皇帝大怒,高声喊:“郎官出来!”药崧就说:“天子仪表美好,诸侯光彩明亮,没听过君王自己打郎官”。皇帝(听了)才赦免了他。

这时朝廷(上)的官员没有谁不恐惧战栗,争着表现严厉来逃避责罚,只有钟离意独自敢于进谏抗争,几次封还诏书。官员有过失,就解救他们。

恰逢接连气候有异常,钟离意上疏说:“陛下敬畏鬼神,忧心体恤百姓,可是天气不顺和,冷热违反了季节,过错在于群臣不能传播教化、整治职责,却把苛刻作为习惯,官员之间没有彼此和好之心,官吏和百姓之间没有和谐的意愿,以至动摇逆转和顺气候,招来天灾。百姓可以凭借德政(美德)使他们驯服,很难用压力使他们屈服。

希望陛下您施圣德,减轻刑罚,顺应时节气候来调和阴阳。” 皇帝虽然不采纳(他的建议)然知其至诚,终爱厚之。

原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

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诗》云‘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太守甚贤之,遂任 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过,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光武得奏,以见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显宗继位,征为尚书。永平三年旱,而大起北宫,意诣阙免冠上疏曰:“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民疾邪?宫室荣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窃见北宫大作,民失农时;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民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

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谢。”又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

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里尚书以下至见提曳。帝以事怒郎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崧乃曰:“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

帝乃赦之。是时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唯钟离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

会连有变异,上疏曰:“陛下敬畏鬼神,忧恤黎元,而天气未和,寒暑违节者,咎在群臣不能宣化治职,而以苛刻为俗,百官无相亲之心,吏民无雍雍之志,至于感逆和气,以致天灾。百姓可以德胜,难以力服,愿陛下垂圣德,缓刑罚,顺时气以调阴阳。”

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终爱厚之。 此文出自南朝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

4.求一篇文言文翻译和字词解释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

父僧习,齐奉朝请。 庆幼聪敏,有器量。

博涉群书,不治章句。时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

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

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

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

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

大统十年,除庆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

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

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

言毕,便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

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榜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

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

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

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 柳庆字更兴,是解州人。

父亲柳僧习,担任过北齐的奉朝请。 柳庆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

博览群书,而不重视章句。当时柳僧习任颍川郡守,地域接近京郊,民间多有豪强大族。

将要推选乡官,他们各自依仗权贵势力,争着前来私相嘱托。一时无法选定,柳僧习对儿子们说:“权贵们私相嘱托(的人),我一概不用。

他们派来的人现在准备回去了,必须一一有个答复。你们各自按照这个意思为我起草一封信。”

柳庆于是拟好复信,复信说:“下官受国家的委派在大郡做官,举荐乡官时,贤能的人就起用,没才德的就不用。这本是朝廷规定的长期不变的制度。”

柳僧习读了信,赞叹道:“这孩子有气概,大丈夫理该如此。”于是依据柳庆所拟之信作了答复。

大统十年,柳庆被授予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是魏皇室的亲族。

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有人告发孟氏盗牛。

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姓孟的完全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他竟然对柳庆说:“今天你如果给我带上了镣铐,以后你又该用什么(方法)放掉我呢?”元欣也派人辩解孟氏无罪。

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

说完,就命令用笞刑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有一胡姓人家被劫匪抢劫,郡县派人侦查调查,没有人弄清贼人来自何处,(因受牵连)邻近胡家而被捕囚禁的人很多。柳庆认为这伙贼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用欺骗他们的方法找到他们。

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多处官府衙门前,信上说:“我们一起抢劫了姓胡的人家,同去的人多混杂,很担心最终秘密泄露。现在我想出面自首认罪,害怕免除不了死罪。

如果能让先自首的人免除罪责,我就前来告知详情。”柳庆于是又贴出(自首)免罪的布告。

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家奴两手反绑来到布告下自首,于是将所有参与其事的劫匪全部抓获。柳庆坚守正道,明察秋毫(的事迹),大都和这些事相似。

柳庆常常感叹道:“过去于公断案没有偏差,吩咐家人将家里的大门修高大等待封赏。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大概也可以实现高封吧?” 太祖曾经对安定国的臣子王茂十分恼怒,要杀掉他,但王茂并没有犯罪。

朝中大臣都了解这情况,却没有人敢进谏。柳庆就进宫与太祖争辩。

太祖更加恼怒道:“王茂应该杀掉,您如果要辩明他没有罪,那么我也一定要治你的罪。”于是(叫人)把柳庆抓到太祖面前。

柳庆言辞神情一点都不屈服,高声说道:“我私下听说国君如果不通达事理就不是明君,臣下如果不敢(与国君)争辩就不是忠臣。我努力竭尽驽钝忠诚,确实不敢吝惜生命,只是担心您(被人)看做不明之君而已。”

太祖于是醒悟过来并且要赦免王茂,但是已来不及了。太祖情绪低落。

第二天,太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于是让王茂受冤屈而死。可以赏赐给王茂家一些钱物,以表明我的过错。

5.《肃王与沈元用》古文翻译

7、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由这个故事看来一点也不虚假啊!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暇日无聊 ▲

(3)元用素强记 ▲ (4)取纸追书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3分

(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6.《夜雪》文言文

原文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腹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 [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敲戛(jiá):敲击。 [3]流行坎止:《汉书·贾谊传》:“乘流则进,遇坎则止。”意为:在顺利情况下就行动;遇到困难就停止。 [4]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诗人。

翻译

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正像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注释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