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解释文言文(古代文言文中的生怎样解释?)

1.古代文言文中的 生 怎样解释?

词义:

(1):1.生育; 2.生长; 3.生存; 4.生计; 5.生命; 6.生平; 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 8.产生,发生; 9.使柴.煤燃烧; 10.姓。 (2):1.果实没有成熟; 2.没有煮过或没有煮够火候的; 3.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 4.生疏; 5.生硬,勉强; 6.很。 (3):1.学习的人; 2.旧时候读书人; 3.戏曲角色行当,扮演男子,有老生,小生,武生等区别; 4.某些指人的名字的后缀。 (4)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5)“生”作“虚词”用。 生——生长的生,本为动词,后当作虚词。《诗经·小雅·常棣》:“不如友生”,此“生”不作“生长”、“生活”解。唐李白诗:“借问别来太瘦生”句,生做虚词是唐人语,明代也有“作么生”、“可怜生”之语,都作虚词。若作如今的学生或先生解,不通(明吴震亨《唐音癸蕺》卷二十四《诂笺九》)。“生”在反义词中,当作它反面熟义字,又当别论。(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5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6)中国古代奇门遁甲中八门之一:生门。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在先秦文献中,本有近似现代语言中的生化、生育的含义。先秦哲人把天地看成是不断生化的天地。这是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聂文涛认为,自上古以来能够上达于天的,是生化力量的本身。生化力量本身就在阴阳。这样的理解全文语义才上下贯通。如果把先秦的生简单理解成现代汉语的“生命”,而把“通天者”理解为人,那么与后面的语义不相关。把生理解为生化,把“者”理解成代指“生”,则合于古人生命哲学观。 (11) 转世。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生的文言文解释,因文言文解释及意思,夫文言文解释

2.生古文是什么意思

[生]:

(1)生,生长.引<;诗*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2)生,生育.引<;诗*大雅*生民>;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3)生,产生,发生.引<;左传*成公二年>;"义以生利,利以平民"

(4)生,造,制造.引<;诗*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5)生,生命.引<;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6)生,新鲜的.引<;汉书*东方朔>;"生肉为脍,干肉为脯"

(7)生,读书人通称,引<;莺莺传>;"贞元中,有张生者."

(8)生,生硬,勉强.引<;昭君出塞>;"征袍生改汉宫装"

(9)生,弟子,门徒.引<;古今韵会>;"生,诸弟子之称.

(10)生,姓,出于<;姓苑>.

生解释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