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为郎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宋史·叶梦得传》)

1.文言文翻译《宋史·叶梦得传》

原文:叶梦得,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亹不穷。用蔡京荐,召对。

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大观初,京再相,向所立法度已罢者复行。

梦得言:“《周官》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所谓废置赏罚者,王之事也,太宰得以诏王而不得自专。”上喜曰:“迩来士多朋比媒进,卿言独无观望。”

遂除起居郎。时用事者喜小有才,梦得言:“自古用人必先辨贤能。

贤者,有德之称;能者,有才之称。故先王常使德胜才,不使才胜德。

愿继今用人以有德为先。”二年,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专于重内轻外,且乞身先众人补郡。

政和五年,移帅颍昌府,发常平粟振民,常平使者刘寄恶之。宦官杨戬用事,寄括部内,得常平钱五十万缗,请籴粳米输后苑以媚戬。

戬委其属持御笔来,责以米样如苏州。梦得上疏极论颍昌地力与东南异,愿随品色。

时旁郡纠民输镪就籴京师,怨声载道,独颍昌赖梦得得免。李彦括公田,以黠吏告讦,籍郏城、舞阳隐田数千顷,民诣府诉者八百户。

梦得上其事,捕吏按治之,郡人大悦。逮高宗驻跸扬州,迁翰林学士兼侍读,除户部尚书。

陈待敌之计,因请上南巡,阻江为险,以备不虞。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上逾以兵食三事最大当择大臣分掌 门下侍郎颜岐、知杭州康允之皆嫉梦得。

海寇朱明猖獗,诏梦得挟御前将士便道之镇,或招或捕,或诱之相戕,遂平寇五十余群。然颇与监司异议,上章请老。

绍兴十八年,卒湖州,赠检校少保。(节选自《宋史·叶梦得传》)译文:叶梦得,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喜欢学习,很早就有成就。对前人言行有大量的了解,谈论起来滔滔不绝。

因为蔡京举荐,被皇上召见入朝应答。皇上认为他的看法奇特,特别提升他担任祠部郎官。

大观初年,蔡京再次担任宰相,以前已经被废止的(他)确立的法令制度恢复实施。叶梦得上奏说:“《周官》记载太宰告诉皇帝用八种手段驾驭群臣,所说的废置赏罚,是君王的事,太宰只能告诉君王却不能自行擅权。”

皇帝高兴地说:“近来大臣多依附勾结来谋求进身,唯独你的话没有观望。”于是(皇上)任命他为起居郎。

当时执政者喜欢稍有一点才能的人,叶梦得说:“自古用人一定先分辨贤能。贤,称为有德;能,称为有才。

所以先王常使德胜过才,不使才胜过德。希望如今用人以德为先。”

大观二年,叶梦得多次升迁担任翰林学士,极力论说士大夫结为朋党的弊端,集中表现在重视朝官而轻视地方官,而且他请求先于众人补任郡职。政和五年,叶梦得到颍昌府任职,发放常平粮食赈济百姓,常平使者刘寄痛恨他。

宦官杨戬当权,刘寄搜刮部内,得到五十万缗常平钱,请求买粳米运到后苑来讨好杨戬。杨戬派他的属下拿来御笔,责成颍昌府上贡的米品种应和苏州的一样。

叶梦得上书竭力陈述颍昌的地力与东南不同,希望用本地品种。当时邻近的州郡纠集百姓交纳钱款到京城买米,百姓怨声载道,唯有颍昌依赖有叶梦得得以免除。

李彦搜求公田,因狡猾的官吏告发,登记郏城、舞阳瞒报的田地几千顷,有八百户百姓到府中申诉。叶梦得上奏此事,捕捉奸吏查办,郡人非常高兴。

等到高宗暂住扬州时,叶梦得升为翰林学士兼侍读,担任户部尚书。(叶梦得)陈述对敌计策,因而请求皇上南巡,以长江为天险,以备不测。

不久皇上在杭州暂停小住,叶梦得升任尚书左丞,向高宗奏报监司、州县擅自设立搜敛民财的军期司,应该废止。皇上告谕军队、粮食二事最重要,应选大臣分别掌管。

门下侍郎颜岐、杭州知州康允之都怨恨叶梦得。海寇朱明猖獗,诏令叶梦得带御前将士从小路前往镇压,或者招降,或者捕获,或者诱使强盗自相残杀,最终平定了五十余群强盗。

然而叶梦得)与监司意见多有不合,上奏请求告老还乡。绍兴十八年,在湖州去世,赠官检校少保。

2.《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翻译题10分)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6.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长辈去世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6.D(怜恤、同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B.有暇则讲学忘疲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D.齐桓得管仲而霸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7.B(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而”译为“因而”) 8.下列各项中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8.A 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以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9.D(实现“宿愿”不当) 10.翻译下面语句。

(10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译文:10.(1)我小的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还不能走路,伶仃孤独,(一直)到成人自立。

(得分点:“不行”“零丁”“成立”) (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分)译文:。

文言文,翻译,白首为郎

3.《“寇隽字祖俊”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

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②选:量才授官。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又廉恕 廉:清廉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C.嘉隽守正不挠 挠:邪曲D.于是梁人惮焉 惮:害怕9.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①遂访主还之 ②隽参护军事东讨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于是梁人惮焉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11.(1)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4.《送李愿归盘谷序》的文言文翻译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或者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或者说:“这个谷,境地幽静而山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旋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李愿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人们称之为大丈夫的,我太知道了。那就是要施利益恩泽于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昭著于世。他们坐在庙堂朝廷之上,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诏令。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喜有赏,怒有罚。才智杰出之土拥满跟前,道古称今地赞扬他们盛大的功德,教对方听起来很入耳而不厌烦。此外还有那些眉毛弯弯脸蛋儿丰满的美人,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颖,飘动着轻轻的衣襟,低拖着长长的袖子,扑面粉白而描眉黛绿,舒适地养在一列列的后房里,失去依仗而妒忌别人受宠,为了博取怜爱而斗美争妍。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倒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人各有命,不可能侥幸得到。

5.世有四君子梅为其一焉古文翻译

梅说

世有四君子,梅为其一焉。然则兰竹畏寒,至于三九,皆伏不出。菊者,虽花中隐士,妖娆甚于清高。惟梅立于冰雪之原,傲于寒风之中;其心不高,气不娇;缟素竞与世俗而万艳其黯,曲枝不折霜雪而根正骨刚,是谓之真君子也!

噫!唔孰与同,引为知己也!

世间有四位君子,梅花就是其中一位。然而,兰花和竹子畏惧寒冷,到了寒冬,都隐藏不出现。菊花,虽然是鲜花中的隐者,相对于清高,她更妖艳。只有梅花在冰雪之原上傲立,在寒风之中傲立;她的心不高傲,脾性不娇气;素雅的颜色和世间的诉花竞美,其他的花都暗淡了,弯曲的花枝不因为霜雪而折,并且根基正直、气骨刚强,因此说她是真正的君子唉!与我的爱好相同的,可以成为我的知己。

白首为郎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