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文言文的意思

1.食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并举出例句和出处

食<;名>; 本义:饭,饭食)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粮食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食物的通称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食禄,俸禄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动>;吃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宋·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垦耕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背弃[诺言]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接受,采纳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祭献,享祀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另见sì;yì

2.文言文中带“食”字的句子,急

1.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sì)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 ”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zhāo)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sūn)责人。

3.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良久,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文言文中带“食”字的句子还有很多,以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食文言文的意思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