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文言文阅读翻译(《狄仁杰》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1.《狄仁杰》文言文 注释及翻译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亲年老又有病,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狄仁杰说:“母亲有病而公远使,怎么能给亲人留下万里之忧。”于是到长史蔺仁基,请代高质行。当时裴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和,便对他说:“我们只是不惭愧吗。”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
2.狄仁杰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李鹏亚
文言文狄仁杰翻译【篇一:文言文狄仁杰翻译】【原文】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译文】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练习】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答案】1、(1)派往(2)到……去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更多有关的资料【篇二:文言文狄仁杰翻译】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3.《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狄仁杰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
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注] 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赐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
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官人五千余口 没:抄没、没收B。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毁:受诋毁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统率D。
哀荣备于三朝 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止司刑使,停斩决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携哭于碑侧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5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6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④⑤ D。
②③⑥1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
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到丰州,丰州和宁州的百姓闻讯,都为此抱头痈哭,伤心至极。
C。宰相张光辅在平定越王叛乱的过程中,对百姓横征暴敛,狄仁杰刚直不阿,痫斥了他的这一暴行。
D。 狄仁杰生前,老百姓就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则天、中宗、睿宗三朝都为他赠官封爵,备极哀荣。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满分8分) (1)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4分)译文:(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4 分)译文:参考答案:13、B;毁:撕毁,毁掉。
14、C;②是向武则天表示自己的忠诚,③是侧面表现,⑥是老百姓对狄仁杰的怀念。 15、D;A项被判死刑的是士人、百姓,并非都是狄仁杰的属下官员。
B项刺配丰州的是免死的囚徒,不是狄仁杰。C项这是“既平之后”的事。
16、①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 (“逆人”1分,“论理”1分,“乖”1分,“存恤”1分,共4分)②为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
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为……所”1分,“谮”1 分,“左授”1分“寻”1分。)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 有同僚郑崇质。
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
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4.狄仁杰荐弟 文言文翻译
原文;
狄仁杰之为相也,有卢氏堂姨,居于于都城南郊,姨只有一子,而未尝来都成亲戚家。梁公每遇伏腊晦朔,修礼甚谨。尝经甚雪,多休暇,因候卢姨安否。适见表弟挟弓失,携稚兔来归,膳味进与北堂,顾梁公,意甚轻简,公因启姨曰:“某今为相,表弟有何乐从,愿悉力以丛其旨。”姨曰:“相自贵耳,只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公大惨而退。
译文;
狄仁杰身为则天女皇的宰相时,有个姓卢的堂姨住在午桥南面的庄园里。堂姨有个独生
儿子,从来没来过都城的亲戚家。仁杰为皇上办事勤勤恳恳,十分认真,直到年末才能休息
几天。休假之日,仁杰便到庄园看望卢姨,正赶上表弟腋下挟着弓箭手里拎着山雉野兔从外
面回家。他进屋后就侍候母亲用饭,一面向旁边的狄仁杰随便地打招呼致意,并不把这位当
朝宰相十分放在心上。仁杰便向堂姨说:“我现在是朝廷宰相,表弟喜欢干什么,我一定尽
力让他如愿以偿。”卢姨说:“宰相的权势自然是极为显贵的。你姨只有这么个独生儿子,
我不想叫他去侍候女皇。”狄仁杰听了心里十分羞愧而归。
5.文言文:狄仁杰 参考答案
狄 仁 杰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
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注] 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赐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
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官人五千余口 没:抄没、没收B.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毁:受诋毁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统率D.哀荣备于三朝 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止司刑使,停斩决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携哭于碑侧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5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6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1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到丰州,丰州和宁州的百姓闻讯,都为此抱头痈哭,伤心至极。
C.宰相张光辅在平定越王叛乱的过程中,对百姓横征暴敛,狄仁杰刚直不阿,痫斥了他的这一暴行。D.狄仁杰生前,老百姓就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则天、中宗、睿宗三朝都为他赠官封爵,备极哀荣。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满分8分)(1)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4分)译文: (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4 分)译文: 参考答案:13、B;毁:撕毁,毁掉。
14、C;②是向武则天表示自己的忠诚,③是侧面表现,⑥是老百姓对狄仁杰的怀念。15、D;A项被判死刑的是士人、百姓,并非都是狄仁杰的属下官员。
B项刺配丰州的是免死的囚徒,不是狄仁杰。C项这是“既平之后”的事。
16、①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逆人”1分,“论理”1分,“乖”1分,“存恤”1分,共4分)②为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
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为……所”1分,“谮”1分,“左授”1分“寻”1分。)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郑崇质。
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
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6.大唐新语第六卷翻译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
当狄仁杰还是儿童时,家里有位门人被门人杀害了,当官府来查案时,众人争相回答申辩,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官人责问他时,他说:“书中列位圣贤都在,我还未与圣贤有所沟通,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以此资格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阎立本惊讶的告诉(谢)人们:“孔子说:‘见到之后,才知道这是所谓的仁人呀。
’您狄仁杰真是所谓的“河曲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的别墅里面(此地大概在今天的山西运城或者河南孟县附近,其实狄仁杰也就是从现在的山西南部到了山西中部榆次为官,就这么依依不舍,看来很孝敬啊。)
狄仁杰在晋中地区登上太行山,往南望去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似有所感,对左右跟随之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就挨着这对白云的下面啊。”伫立在山上悲伤的哭泣着,很久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了。
7.求狄仁杰翻译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
有同僚郑崇质。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
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
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以后有翻译找我,这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