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中翻译文言文(文言文在线翻译)
1.文言文在线翻译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翻译: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
2.遇熊 文言文翻译
甲和乙两个人,结伴在树林中走,忽然看到有只熊跑过来。甲像猿猴般灵巧的爬到了树顶上,乙趴在地上装死。熊走到乙跟前闻他,怀疑他死掉了,就放过他走掉了。甲看到熊走的远了,就从树上爬下来。他笑着问乙说:“熊对你说什么了啊?”乙说:“熊告诉我说:不要交不讲义气的人做朋友啊!”
舍:放弃;舍弃
语:动词yù 告诉
熊告我云 :勿交不义之人 乙这样回答的原因 :是乙对甲在危难之际舍友人独自偷生逃亡行为的不齿,以及对他事后恬不知耻的揶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范跑跑,交朋友要慎重
3.《执竿入城》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如下: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着拿杆子,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杆子,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没有办法了。一会儿,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见到的事情多了而已,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字词注释:
鲁:鲁国,在山东。
执:拿。
有。。者:代词,可以译为“有一个……的人”
初:开始时。
之:代词,指长竿
不可入:不能进入(城门)。
亦:也
计无所出:计:办法。指想不出办法。
俄:不久,一会儿。
老夫(第三声):老人。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至:来到。
非:不是。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名词作状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截:截断
但:只,只是。
何:为什么。
以锯:以:用,用锯子。
中:从中间。
截:截断。
而:连词,表顺接,然后。
遂:于是,就。
之:代词,指竹竿 。
依:依照。
入:进入。
4.文言文《汶水》翻译
《从征记》说:汶水发源于莱芜县,西南流;又说,流入莱芜谷后,道路两边山峦连绵一百多里,水道大都经过乱石累累的山涧。
这一带盛产药草,遍地松柏,林莽茂密,断崖峭壁,遥相对望。有的地方,险峻的山峰挡住去路;有的地方,环绕的岩石隔绝深谷,山风吹动,枝梢鸣声响彻幽谷。
攀登高峻的山峰,走入幽深的山谷,都令人心惊胆战,有时路绝崖断,比绳索引渡更加艰险。离出谷还有十多里,在一座孤峰下另有一处山谷,山谷里有清泉,泉上数丈处有两个石洞,能容人行走,进入洞口一丈多,洞内高约九尺,宽广四五丈,据说是古人穴居的地方,洞里还留有柴火做饭留下的黑烟痕迹。
山谷中树木茂密,人迹罕至。但还能见到少许山田,留有引水灌溉的痕迹。
5.语文文言文《天祥至潮阳》的翻译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着收藏它。..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才又吃饭。
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
当时元世祖皇帝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
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
天祥在燕京共三年,皇上知道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