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十岁认亲文言文(孔融认亲文言文的原文和意思)
1.孔融认亲文言文的原文和意思
原文如下: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即孔融(四岁能让梨那个人)。孔融小时候就很聪明,陈韪说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未必能有什么出色之处。孔融反驳道:“想必您小时候是很聪明的。”言外之意是陈韪现在也不怎么样。让陈感到很窘迫。
所谓的“认亲”其实是指师徒关系。孔融所说的仲尼即孔子,孔融是孔子后代。伯阳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因李元礼与老子同姓,也算是老子后人。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所以说有师徒关系。孔融冒充李元礼的亲戚,是借用了远祖的师徒关系。
译文:
孔融从小就有奇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京城。当时担任河南尹的李膺以简朴谨慎自居,不盲目接待宾客,族外不是当世名人的以及和他没有交情的人,都不能见到他。孔融打算面见他,所以就到了李膺的门前。告诉看门的人说:“我家和李大人是世交。”看门的人禀报后。李膺请孔融进来,问他说:“你家祖父或父亲和我曾经有交情吗?”孔融说:“当然。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李耳)品德仁义差不多,相互学习交为朋友,所以我和您是好多代的世交了。”在坐的没有不感叹赞赏的。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席上的人把这事告诉了陈炜。
陈炜说:“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孔融应声回答说:“听你这么说,难道小时候很聪明?”李膺大笑着说:“这小孩一定会有大成就。”
2.孔融十岁 “认亲”的文言文是什么?
这个典故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家语第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如下: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即孔融(四岁能让梨那个人)。孔融小时候就很聪明,陈韪说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未必能有什么出色之处。孔融反驳道:“想必您小时候是很聪明的。”言外之意是陈韪现在也不怎么样。让陈感到很窘迫。
所谓的“认亲”其实是指师徒关系。孔融所说的仲尼即孔子,孔融是孔子后代。伯阳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因李元礼与老子同姓,也算是老子后人。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所以说有师徒关系。孔融冒充李元礼的亲戚,是借用了远祖的师徒关系。
3.怎么翻译《孔融十岁“认亲”》这篇文言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既然已经通报上去,(他)便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4.孔融认亲文言文的原文和意思
孔融从小就有奇才。
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京城。当时担任河南尹的李膺以简朴谨慎自居,不盲目接待宾客,族外不是当世名人的以及和他没有交情的人,都不能见到他。
孔融打算面见他,所以就到了李膺的门前。告诉看门的人说:“我家和李大人是世交。”
看门的人禀报后。李膺请孔融进来,问他说:“你家祖父或父亲和我曾经有交情吗?”孔融说:“当然。
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李耳)品德仁义差不多,相互学习交为朋友,所以我和您是好多代的世交了。”在坐的没有不感叹赞赏的。
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席上的人把这事告诉了陈炜。陈炜说:“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
孔融应声回答说:“听你这么说,难道小时候很聪明?”李膺大笑着说:“这小孩一定会有大成就。”。
5.孔融认亲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世说新语中的,孔融十岁认亲 意思就是孔融从小就非常聪明。
在他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京城。当时担任河南尹的李膺以简朴谨慎自居,不盲目接待宾客,族外不是当世名人的以及和他没有交情的人,都不能见到他。
孔融打算面见他,所以就到了李膺的门前。告诉看门的人说:“我家和李大人是世交。”
看门的人禀报后。李膺请孔融进来,问他说:“你家祖父或父亲和我曾经有交情吗?”孔融说:“当然。
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李耳)品德仁义差不多,相互学习交为朋友,所以我和您是好多代的世交了。”在坐的没有不感叹赞赏的。
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席上的人把这事告诉了陈炜。 陈炜说:“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
孔融应声回答说:“听你这么说,难道小时候很聪明?”李膺大笑着说:“这小孩一定会有大成就。”。
6.孔融十岁认亲的译文及词语解释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既然已经通报上去,(他)便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我和你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李元礼:李元礼(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
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洛:即洛阳,东汉的首都。
李元礼:即李膺。元礼是他的名字。
司隶校尉:官名。清称:有清高称誉的人。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所以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诣门者:上门的人乃通:才被放进去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7.孔融认亲文言文翻译
孔融从小就有奇才。
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京城。当时担任河南尹的李膺以简朴谨慎自居,不盲目接待宾客,族外不是当世名人的以及和他没有交情的人,都不能见到他。
孔融打算面见他,所以就到了李膺的门前。告诉看门的人说:“我家和李大人是世交。”
看门的人禀报后。李膺请孔融进来,问他说:“你家祖父或父亲和我曾经有交情吗?”孔融说:“当然。
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李耳)品德仁义差不多,相互学习交为朋友,所以我和您是好多代的世交了。”在坐的没有不感叹赞赏的。
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席上的人把这事告诉了陈炜。 陈炜说:“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
孔融应声回答说:“听你这么说,难道小时候很聪明?”李膺大笑着说:“这小孩一定会有大成就。”。